周媛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課堂教學除了需要學生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外,開始逐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除了需要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往,還應當摒棄傳統的評價形式,注重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形成性評價是新課改下產生的全新教學評價方式,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應當正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現狀,有效進行分析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使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發(fā)揮其重要作用。
1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1.1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評價過程比較側重于書面考試形式,習慣于根據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進行統一的評價,而分數則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種評價形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屬于獨立的個體,其學習發(fā)展過程必然存在應當的個體差異性。統一試卷、統一評價標準等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雖然能夠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但是卻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還忽略了教師的選擇權利,導致教學評價缺乏靈活性及客觀性。
1.2教學過程中評價方式單一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評價方式比較單一,缺乏豐富的評價形式,無法使學生通過有效的評價掌握真確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雖然新課改下部分教師意識到鼓勵學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存在不假思索進行語言評價,評價詞語千篇一律,缺乏對學生個性及學習方式的準確評價,無法使學生通過評價深入了解自身學習方式是否正確,同時也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感到無趣乏味;其次評價方式鼓勵手段比較簡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鼓勵手段比較單一,獎勵也只限于比較少數的學生,容易導致沒有得到鼓勵過獎勵的學生感到失望,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及發(fā)展。
2形成評價在教學中的運行措施
2.1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運用形成性評價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評價體系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評價過程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及特長進行合理制定,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考試評價只能作為教學評價中的一部分,還應當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實際學習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形式,從而掌握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正確學習方式,通過形成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索能力,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例如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自我評價”或者“互相評價”的評價形式,轉變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統一評價的形式,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示范學習及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學習管理,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進行教學及學習過程的反思,制定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及探索,不斷完善自身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完成學習目標,通過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掌握與運用教學內容的能力。
2.2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表現及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特性都不盡相同,實際學習能力及知識的認知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采取動態(tài)的評價方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評價過程需要以學生實際發(fā)展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變化。而在評價內容方面也需要不斷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評價內容應當摒棄以書面考試為主傳統評價,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及實際學習能力習慣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潛力,例如教學過程中進行“測試”評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為不同小組學生安排不同的“測試”內容,可以是單元測試內容,也可以是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實際作品,從而真實的反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力及創(chuàng)造力。形成性評價過程還需要教師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學生,這時普通測試所無法比擬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評價語言需要誠懇使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學習方式,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形成評價的重要性,正視目前形成性評價存在的不足之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形成性評價,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促使學生掌握適合自身學習需求的正確學習方式,已達到教學真正的目的,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及發(fā)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貴州省荔波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