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龍
摘要: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重復的過程,特別是語文閱讀的學習,需要學生和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閱讀題變換多端,文章成千上萬,所以需要學生從每篇文章中積累寶貴的經(jīng)驗,從而幫助自己學習如何去閱讀。如果采用的方法不當,就只會白白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老師需要通過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耐心精細的為學生們答疑解惑。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初中語文教學十分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都是按照教師的指導與思路學習,并沒有形成明確的知識體系。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對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改進,融入創(chuàng)新式教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diào)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為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和目標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和目標十分重要。由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認知受社會影響較大,所以在制定合理的閱讀方案的時候應該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當下的社會選擇合適的閱讀篇目,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還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讓學生更加深人正確地看待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深層的寓意。所以在選擇文章的時候不應該選擇晦澀難懂的文章,應該選擇語言類型較為輕快的,同時也具有深刻含義的文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更愿意閱讀這一類的文章,并且還可以在老師的引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深刻的含義和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
二、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文字的認識來理解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多種能力都進行了鍛煉,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十分重要。在進行閱讀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多引導學生進行文字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之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理解,對文字的掌握和控制力也會有一定的提高。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教師可以對一些文章進行深人的講解,傳授相應的理解方法,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字的運用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有效性。通過一系列的方法教師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中,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的探討,在討論中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素質(zhì)。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累積的習慣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事實上,這是十分有道理的。語文教學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的累積能力,沒有充足的知識積累,那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就會成為了無本之木。教師應當把重點放在選擇文本閱讀上,增加學生閱讀量,指導學生不定期收集一些課外詞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在摘抄、做讀書筆記方面的習慣。事實上,摘抄是一種累積的良好習慣,如果持之以恒地完成這項工作,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做讀書筆記雖然在剛開始會有一點難度,但是教師要鼓勵學生從簡單的做起,例如做一些批注和評價等等,進一步提升讀書筆記書寫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為我們的語文閱讀服務。
四、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學會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而寫作則是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不斷內(nèi)化語言,并以此為依據(jù)學會仿寫、擴寫或者是續(xù)寫,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拓展。在為學生批閱作文時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較弱,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們沒有把握好閱讀學習,沒有從中汲取語言文字養(yǎng)分,缺少優(yōu)美、抒情語句的積累,讀寫遷移也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不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是極為有效的。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堂閱讀教育相輔相成,抓好課外閱讀可以敦促學生對閱讀的學習。張志公先生認為:“課外閱讀實踐是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來源,課內(nèi)閱讀只占很少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盡可能多讀一些知識類、傳記類、文史類、文藝類、評析類的文章,慢慢品評、體味、鑒賞。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閱讀知識大賽,讓知識淵博的學生大顯身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知識;舉辦小型辯論賽,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愛好,促使學生大量閱讀;教師還可以設置情景短劇,例如,《威尼斯商人》是一篇歌頌仁愛、愛情的著名喜劇,戲劇情節(jié)波瀾起伏,戲劇沖突緊張激烈,塑造了夏洛克貪婪殘忍、唯利是圖、老于世故和鮑西亞聰明機智、行事果斷、善良仁慈等典型形象。學生們可以在情景劇中,通過角色的扮演,深切體悟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點。
結語:
總之,知識重在積累,閱讀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目標,再融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文梅.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75-76.
[2] 孫元營.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13+115.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