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致
摘要:該文從產犢管理、出生后1h和出生后1周內的管理、哺乳期飼養(yǎng)管理、疾病預防等幾方面人手,針對新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進行總結,旨在為養(yǎng)牛場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犢牛;初乳;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3.4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66
0 引言
犢牛在出生后,由于本身機體機能發(fā)育不完全,而且所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導致犢牛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這就需要通過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1產犢管理
母牛分娩時,要做好接生工作,對于新生犢牛,做好接生護理工作,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發(fā)生[1]。母牛分娩的產房應該具有合理的溫度,通常保持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70%~75%。接生人員要提前準備好,對衣物和手臂進行消毒,一旦母牛的羊水破裂,出現(xiàn)難產情況時,要盡快進行助產,防止出現(xiàn)意外情況。犢牛在產出后如果出現(xiàn)沒有呼吸的假死狀態(tài),應及時將其倒提,不斷進行拍打,促使其排出口鼻內的羊水,并開始出現(xiàn)呼吸到正常呼吸。正常呼吸的犢牛要及時清理鼻腔、耳道內的黏液。
2出生后1h的管理
出生1h內要對犢牛進行產后管理。在犢牛呼吸正常后,準備給犢牛斷臍,斷臍前觀察肚臍部位是否有出血情況,如果有出血,應及時用消毒的棉花進行壓迫止血。當臍帶內的血液擠十凈后,可以使用濃度為7%的碘酒消毒或者其他相應的消毒劑對臍帶進行消毒,而后使用已消毒的剪刀在距離犢牛臍部6~8cm處斷臍,5%~10%的碘酒浸泡消毒[2]。用稻草將犢牛周身清理干凈,而后將其放在鋪滿十凈柔軟稻草的牛欄中,與母牛隔離。然后準備給犢牛飼喂初乳,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和免疫蛋白,吃到初乳能促進犢牛的生長發(fā)育和提升免疫力。在飼喂初乳時,要注意飼喂量不能超過其自身體重的5%[3]。因此,犢牛初乳的飼喂量應該為1.25~2.50kg。出生0.5~1h可以飼喂2kg。
3出生后1周內的管理
在犢牛出生1h后,要注意給犢牛喂奶,由于在1h內飼喂過1次,第2次飼喂時在出生后的6~9h,間隔6h左右進行第3次,依次飼喂第4次。第2次飼喂尤為重要,因為犢牛在出生后這段時間對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力最強,飼喂7d時間。在飼喂母乳時,要將乳汁加熱到39℃左右,以便適宜犢牛的體溫,也可以避免犢牛發(fā)生腹瀉。飼喂犢牛時要讓犢牛抬頭吮吸奶,這樣吃的初乳可以全部進入皺胃中,全部吸收利用,如果只是讓犢牛低頭從奶桶中舔食,其初乳只有部分進入瘤胃,不利于其吸收利用。
犢牛所在的牛舍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每天對飼喂犢牛的用具進行清洗,并對環(huán)境進行消毒。這段時期要對犢牛進行去角處理,去角時必須按照規(guī)程進行,減少對犢牛造成創(chuàng)傷和引起應激。
4哺乳期飼養(yǎng)管理
哺乳期通常是在出生后開始吸食母乳一直到斷奶前的這段時期。不同的犢牛的哺乳期長短不一致,通常為42~56d。這段時期有2種喂食方法,即全乳喂食和代乳喂食。哺乳期的犢牛飼喂健康的全乳,并適當?shù)呐浜巷暳鲜亲钣欣跔倥IL發(fā)育的喂養(yǎng)方式,這種方式是飼喂新鮮牛奶,哺乳量提升到其自身體重的10%左右。1周齡后的犢牛應在新鮮的母乳中拌入0.2kg左有的開口飼料。隨著犢牛的生長,飼料的量也要逐漸增加,后改為自由采食的方式。使用代乳飼喂的方式營養(yǎng)豐富而全面,并且能防止病原通過奶傳播等。如果母?;家恍┘膊?,就可能將病原或者殘留的藥物帶入奶中,給犢牛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使用代乳的飼喂方式是將代乳粉兌入溫開水進行溶解,開水的溫度不能超過42℃。將溶解后的代乳飼喂犢牛,按照體重10%的量。在1周后添加開口料,方式同全乳喂養(yǎng)的方式。在飼喂開食料時,還需要根據(jù)犢牛的生長情況適當補充精料和十草,有利于其消化系統(tǒng)和瘤胃功能的發(fā)育。犢牛斷奶通常是在2個月左右。有些大型的養(yǎng)殖場也可能會在1月齡時進行斷奶。斷奶期間要仔細觀察犢牛的情況,根據(jù)其生長發(fā)育情況具體確定是否可以斷奶及相關時間。
這個時期犢牛的生活環(huán)境要求保持清潔和干燥,圈舍保證背風,并且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在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中要保持圈舍內的溫度變化不大。犢牛最好是單獨在一個圈舍,一直到4周后可以與其他犢牛進行混群飼養(yǎng)。在其斷奶前后的時間里切不可給犢牛進行轉欄。
5疾病預防
由于初生犢牛的體質較弱,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就容易感染一些疾病,這段時間要對其進行精細化管理,并做好疾病預防的工作。這就要定期對犢牛的牛舍進行消毒,并對進入牛場舍的人員、車輛以及各種器具等進行消毒。防止從外界將病原帶入牛場。如果在這段時間內犢牛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發(fā)病,應及時進行治療。防止病情發(fā)展和病牛死亡。犢牛常發(fā)生的疾病有臍炎、體質衰弱、犢牛腹瀉和犢牛肺炎。
5.1臍炎
這是由于殘留的臍帶發(fā)炎而引起的,多是由于在接生時養(yǎng)殖戶沒有對臍帶進行消毒,導致犢牛發(fā)生本病。本病的治療是使用消毒藥物對臍孔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斷端涂抹上碘酊。如果臍孔出現(xiàn)膿腫,應及時采取手術的方式將其切開,去除壞死的組織,而后消毒處理。
5.2體質衰弱
體質衰弱是南于犢牛在出生前后機體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而造成體質的衰弱,主要缺乏的營養(yǎng)物質有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一些蛋白質。本病的治療是在保證圈舍良好條件的基礎上注射葡萄糖和維生素。使用的制劑是維生素和三磷酸腺苷等。發(fā)病犢牛如果不能站立,應采用人工的方法對其進行翻身,防止犢牛由于長時間躺臥而引起褥瘡等。
5.3犢牛腹瀉
犢牛腹瀉可以由多種病因所導致,當發(fā)生腹瀉時應及時給其口服電解質,通常是在牛吃奶后進行口服。如果犢牛不能口服,應采用靜脈輸液的方式進行補償。如果是南隱孢子蟲導致的腹瀉,應用乳酸進行治療,使用量為每10kg奶中加入2mL,還要應用相應藥物。如果是輪狀病毒或冠狀病毒導致的腹瀉,應在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牛初乳。初乳的添加量為每次吃奶時添加200mL。
5.4犢牛肺炎
犢牛一旦出現(xiàn)發(fā)燒、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的情況,應盡早測量體溫是否升高。當體溫升高超過39.5℃時,就需要進行治療。治療時,使用抗生素配合退燒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同時,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防止犢牛受到冷空氣的侵襲。
6結束語
犢牛在剛出生后,其身體的機能和組織器官均沒有發(fā)育完全,而且免疫力低下,容易發(fā)生多種疾病,甚至會出現(xiàn)死亡。因此,新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非常關鍵,必須按照其特點進行飼養(yǎng)管理,確保其健康生長發(fā)育。
參考文獻
[1]羅傳良.新生犢牛飼養(yǎng)管理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9,15 (4):100.
[2]谷粟琨.犢牛飼養(yǎng)管理要點解析[J].今日畜牧獸醫(yī),2014(6):53-54.
[3]許叢霞,閆學志,張成森.新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