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戲劇是實現(xiàn)全人教育和全科教學的有效途徑,由于戲劇與語言有密切聯(lián)系,越來越多的學者將教育戲劇融入英語教學。本文從學習主體出發(fā),介紹了相關(guān)教學實踐,并從語言技能和綜合素質(zhì)兩方面分析了教育戲劇對英語學習者的影響,得出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英文教育戲劇無法實現(xiàn)語言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結(jié)論,給出嘗試將過程性戲劇融入英語教學的建議。
【關(guān)鍵詞】教育戲劇;英語教學;語言技能;綜合素質(zhì);過程性戲劇
【作者簡介】楊銀梅(1995.08-),女,漢族,內(nèi)蒙古包頭人,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教育戲劇是指將戲劇游戲、戲劇范式及戲劇元素應用于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學習主體在戲劇實踐中達成學習目標(馮子夏,2015)。教育戲劇的思想最初源于法國思想家盧梭的“在實踐中學習”和“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由于語言與戲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將教育戲劇應用于英語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廣泛。本文介紹了將教育戲劇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并通過一定的測量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
二、教學實踐
筆者親自參加北京市某高中兩個班級為期16周的英文戲劇課程,學生總?cè)藬?shù)36人,兩個班級分別學習并演繹了《后羿射日》和《珀爾賽福涅的故事》的英文劇目。教學實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劇情引入、劇本排演和劇本演繹。在劇情引入階段主要通過兩類戲劇活動,即戲劇游戲和戲劇范式。通過戲劇游戲營造了輕松的語言學習氛圍。通過教師入戲、靜像畫面、坐針氈、良心巷等戲劇范式將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深入思考并體會角色人物的心理及情感變化,培養(yǎng)同理心,鼓勵學生在情境下進行自由表達和即興創(chuàng)作。
在劇本排演階段也主要包括兩類戲劇活動,即熱身和排演。熱身主要通過有關(guān)肢體、聲音等戲劇活動展開,使學生的身體在排演之前處于放松狀態(tài),同時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最初排演之前,學生進行劇本圍讀,進行角色選擇,學生的自主選擇權(quán)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在排演時沉浸在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在角色外衣下溝通與交流,進行“體驗式學習”。最后,學生登臺演繹,極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舞臺表現(xiàn)力。
三、教學反饋
為了深入了解該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采訪、觀察、錄像等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
1.語言技能方面。在課程接近尾聲時,筆者發(fā)放了36份問卷調(diào)查,回收32份,問卷有效率為89%。通過調(diào)查題為“通過參加英文戲劇課程,你認為你的英語水平是否有提升”,筆者發(fā)現(xiàn)26位學生認為參加該課程對語言水平有所提升,占總?cè)藬?shù)81.25%。其中,46.15%的學生認為“聽”的語言技能提升最大,53.85%的學生認為“說”的語言技能提升最大。
此外,筆者通過觀察及回看教學實踐錄像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通過戲劇范式創(chuàng)建的語言情境下,不斷嘗試并挑戰(zhàn)已達到的語言水平,大部分學生語言的流暢性和準確性都有所提升。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升程度較小,水平較低的學生提升相對較大。
因此,將教育戲劇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不僅對學生聽說技能的提升有幫助,而且對語言準確性和流暢性也有一定提升,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也得出了相關(guān)結(jié)論(Stinson,2015; Galante,2017; 王薔,2016)。
2.綜合素質(zhì)方面。許多學者證實了教育戲劇對提升學習者綜合素質(zhì)的作用,如自信心、跨文化交際能力、藝術(shù)鑒賞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張連躍,2013;Galante,2017; 王薔,2016;Stinson,2015)。但筆者非常好奇,學生作為學習、參與、體驗的主體對這些綜合能力的看法如何。因此,筆者在問卷調(diào)查中設置了題為“請你從以下選項中選出4項提升最大的能力并排序”,選項包括“表演能力及舞臺技巧、溝通能力、自信心、英語水平、通過面部表情/肢體進行表達的能力、審美能力、合作能力”,其中,“通過面部表情或肢體進行的表達能力”的選項設置是想了解教育戲劇對學習者非言語交際能力的影響,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61.53%的學生認為提升最大的能力是表演能力及舞臺技巧,其次為非言語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此四項能力為提升最大的能力。筆者在采訪學生“通過本學期英文戲劇課程的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時,學生的回答為“更加了解了戲劇的排演過程”,“學會了團隊合作”,“學到了表演技巧”,“表達能力有所提升,更放得開”,“學習到了創(chuàng)新”,大部分學生的回答側(cè)重于戲劇表演及綜合素質(zhì)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相比于英語語言等其他能力,學生認為教育戲劇對于舞臺演繹能力、非言語交際能力、溝通及合作等能力的提升相對更大。
四、教學反思
整體來看,80%以上的學生認為英文戲劇對語言提升有一定幫助,尤其是聽說技能,但進一步分析會發(fā)現(xiàn),僅有13位學生將“英語水平”列在“提升能力最大”前四的選項內(nèi)。因此,將教育戲劇融入英語教學對高中生語言的聽說能力、準確性和流暢性會有所提升,但當教師以結(jié)果為導向教學時,即以某一劇本為教學內(nèi)容,以戲劇排演方式開展課程,學生提升最大的將是與戲劇有關(guān)的能力,而非語言能力。
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如何充分發(fā)揮戲劇教學法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情境,加速知識接收到內(nèi)化的過程,讓學生在無壓力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自由表達,同時實現(xiàn)語言技能提升的最大化是語言教學實踐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五、結(jié)論與建議
目前大部分語言教學實踐者將教育戲劇融入英語教學時,都會采用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戲劇教學方式。該戲劇教學方式雖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學生的綜合能力會有很大提升,但由于受到舞臺展演的壓力,教師會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的演繹技能,從而無法實現(xiàn)語言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語言教學實踐者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過程性戲劇,即每堂課都以課本內(nèi)容為學習材料,融入戲劇元素,將戲劇中的“演繹”作為過程,而非“結(jié)果”,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語言的輸入與輸出。
將過程性戲劇融入英語語言教學的探索將不僅給予學生體驗和感受戲劇魅力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充分發(fā)揮戲劇作為教學手段提升各項語言技能的作用,幫助語言教學實踐者實現(xiàn)語言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標。教師可以作為指令的發(fā)出者和課堂的引導者,嘗試性地將戲劇游戲改編為詞匯游戲,通過戲劇范式將學生帶入戲劇化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角色外衣下嘗試語言,成為學習主體,進行體驗與參與,使“演繹”成為強化語言技能的途徑而非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子夏.教育戲?。骸皩騽∪谌虢虒W”——探析教育戲劇與兒童戲劇創(chuàng)作[J].戲劇研討,2015,63.
[2]王薔,錢小芳,桂洲&張力青.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英語戲劇課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6,32(2):93-99.
[3]張連躍.戲劇在二語教學中的整合功能——基于一項海外漢語教學的案例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1:23-30.
[4]Galante, A., & Thomson, R. I.. The effectiveness of drama as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oral fluency, comprehensibility, and accentedness[J]. Tesol Quartely,2017,51(1):115-142.
[5]Stinson, M.. Speaking up about oracy: the contribution of drama pedagogy to enhanced oral communication[J].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 Critique,14(3):3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