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仝浩 孫川 郭銳
摘 要 齒輪箱作為轉向架牽引動力傳遞過程中的重要零部件,組裝技術嚴格,組裝質量要求較高。本文基于目前齒輪箱組裝的一般過程,利用跑合試驗對齒輪箱組裝質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進行評價,為齒輪箱組裝質量提升及車輛安全運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齒輪箱;組裝質量;跑合試驗;質量評價
引言
隨著軌道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車輛運行速度也在不斷提升。作為動力傳輸路徑上最為重要的齒輪箱組裝質量是列車動力傳輸以及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本文針對目前齒輪箱組轉的一般過程進行淺析,利用齒輪箱跑合試驗對組裝質量進行評價,得出齒輪箱組裝質量的提升重要評價指標,為齒輪箱組裝質量提升做參考。
1 齒輪箱結構
齒輪箱作為列車動力傳輸?shù)闹匾画h(huán),一端懸掛在轉向架車軸上,一端吊掛在轉向架構架組成上,利用聯(lián)軸節(jié)與電機小軸相連。驅動齒輪箱由輸入軸組件,輸出軸組件,吊桿懸掛裝置,齒輪箱箱體,接地裝置以及潤滑、密封結構等組成,如圖1所示[1]。
2 齒輪箱組裝
齒輪箱組裝主要由輸出軸大齒輪壓裝,輸出軸軸承內(nèi)圈組裝,輸出軸承襯套與軸承外圈的組裝以及齒輪箱箱體合箱組成。
2.1 大齒輪壓裝
齒輪箱輸出軸大齒輪與車軸過盈配合,利用電加熱方法組裝。使用電加熱器對大齒輪進行加熱,大齒輪整體加熱溫度不宜超過170℃,大齒輪由于熱脹冷縮組裝孔變大,然后將車軸配合面放置于大齒輪組裝孔內(nèi),待大齒輪冷卻后配合組裝完成。
2.2 輸出軸軸承內(nèi)圈組裝
輸出軸軸承內(nèi)圈加熱溫度到110℃~120℃范圍內(nèi)后,內(nèi)圈發(fā)生膨脹后套入車軸配合面,待溫度冷卻后密貼,允許使用冷調(diào)配合。
2.3 輸出軸承襯套與軸承外圈的組裝
軸承襯套熱膨脹后,將軸承外圈放置于襯套中間,使用工裝配合將兩者密貼后冷卻。水平放置車軸,將墊片套至電機側輸出軸承襯套上,將配套的O型圈套裝至車輪側輸出軸承襯套凹槽內(nèi)后,利用襯套定位工裝將襯套組裝至軸承內(nèi)圈[2]。
2.4 合箱
將組裝好大齒輪以及軸承等零部件的車軸放置于下箱體指定位置,然后將上箱體與調(diào)運至指定位置與下箱體進行配合,連接處需要進行密封處理。
3 跑合試驗
齒輪箱跑合試驗主要為了驗證齒輪箱組裝的各零部件是否可以自由轉動,是否存在任何滲油、漏油現(xiàn)象,以及軸承溫升和齒輪箱嚙合異音等異?,F(xiàn)象。試驗內(nèi)容主要包括聲音檢查,溫度檢查,密封檢查以及磁性油堵吸附物檢查。
3.1 試驗前準備
將齒輪箱按照試驗要求組裝到跑合試驗臺上,用手勻速轉動小齒輪確認不存在異常碰擊、強烈摩擦以及無法轉動的情況,向齒輪箱中加入3.6~4L左右的潤滑油,要求注油油位應處于油表盤中油位處。
3.2 試驗步驟
準備工作完成后,按照制定的轉速及時間進行正反轉持續(xù)運作,轉速及試驗要求如表1所示。
3.3 試驗檢查
(1)聲音檢查。試驗過程中,不允許出現(xiàn)異常聲音,包括齒輪箱嚙合聲音,軸承旋轉的聲音以及其他異響聲音。
(2)溫度檢查。在跑合過程中,針對不同轉速均使用紅外測溫槍測定齒輪箱各軸承點以及箱體油池附近溫度,要求各軸承座溫度不能出現(xiàn)異常,潤滑油最高溫度不得高于100℃。
(3) 密封檢查。試驗結束后,對齒輪箱各密封位置進行目視確認,是否存在滲油、漏油的現(xiàn)象發(fā)生。
(4)磁性油堵吸附物檢查。試驗完成后,擰開齒輪箱下部磁性油堵,放出潤滑油,觀察磁性油堵吸附的顆粒,若存在大塊顆粒需進行進一步分析。
4 結束語
齒輪箱作為重要的動力傳輸組件,組裝質量直接關系到列車的運行穩(wěn)定及安全。本文針對目前齒輪箱組裝一般情況進行分析,利用跑合試驗對組裝質量進行評價,根據(jù)不同轉速及時間的比對關系,提出從聲音檢查,溫度檢查,密封檢查以及磁性油堵吸附物檢查等方面進行確認的評價標準,為齒輪箱組裝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孫濤,高小平,劉建昆.時速350km中國標磚動車組驅動齒輪箱的研制[J]. 新技術新工藝,2017,(7):27-29.
[2] 萬國兵.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增擴編改造項目中的車軸齒輪箱組裝工藝[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13(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