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艷
摘 要:部編本的語文教材與其它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它采用“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將“教讀、自讀、課外導讀”三個部分有效地結合起來構成了全新的閱讀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本文主要通過介紹以部編本為基礎的初中語文略讀課文自讀教學,并給出了幾個教學建議。
關鍵詞:“部編本”教材;略讀課文;自讀教學
引言:
根據新課改的相關教學目標,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做出了全新的教學模式更改,不僅將人文主題融入到了語文課文當中,而且更加注重培養(yǎng)初中生的各種類型文本的閱讀能力。對于課外閱讀也采用了全新的教學模式,集“三位一體、雙線組元、一課一得”以及“區(qū)分課型、強化實踐、建構知識”六大特點為一身,全面打造了屬于自己教學特色的語文教材。
一、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三大特點
1.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課文當中,進一步增加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在語文教材的課文選材、內容編排以及課后習題、課外閱讀等等部分都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構建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系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工具、一種人與人間溝通的工具,初中語文教材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又通過構建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系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
很多版本的語文教材都很少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部編本語文教材彌補了這一塊的教學漏洞,課本中的很多單元都是以文學體裁進行單元組織編排的,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1]。
二、初中語文略讀課文自讀教學探究
部編本語文教材中加大了精讀和略讀這兩類文章的區(qū)分度,更加有目的性去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而且在課外閱讀這個板塊中也做了相應的延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略讀課文的自學能力。
1.要求學生略讀課文進行自讀學習
自主學習并不是說讓學生完全脫離老師進行學習,而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在老師適當的教學指導之后進行自主的學習,并且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自讀之后可以將自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同學分組討論一下,進一步對文章進行思考和分析[2]。比如,我們在學習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雨的四季》這篇略讀課文時,老師可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給學生布置一個導讀任務,比如說,可以讓他們摘抄出文中自己覺得寫的好的句子,并且說出這些句子有什么好的地方,它的修辭手法、寫作手法都有哪些等等,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更加有目標地去進行快速的閱讀了,而一般情況下作者仔細刻畫的句子必然會呼應文章的中心思想。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學生就會具備在略讀課文的時候抓住重點內容了,并且能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對于自學閱讀任務強調分組互動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思維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說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自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自讀任務完成之后,將班級內的同學分成相應的小組,每個小組之間的成員可以將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或者覺得寫得非常好的地方拿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yǎng)他們之間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列夫托爾斯泰》這篇略讀課文時,在自讀完成之后,想必每一位同學心里對于這位偉大的文學家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感觸,但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想法不一定就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那種情感,這個時候就非常有必要進行學生之間的分組討論了,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就能更加貼切、完善地把握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何樂而不為!
3.自讀之后,老師務必要進行指導點評
以上兩點都在強調學生在略讀課文部分的自主學習過程,但是前面說了,自讀并不是要學生完全能脫離老師去進行學習,這一點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不僅使學生學習的導航燈,更是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錯誤認知的關鍵人物。因此,在每次自讀任務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完成之后,老師都應當及時站出來和學生一起聆聽、分析、評價他們的自讀成果。另外,在學生自讀或者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地引導他們解決文章當中的重、難點問題。比如,我們在學習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女媧造人》這篇略讀課文時,學生通過略讀了解大致內容之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且將這篇文章分段,然后總結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在總結每一段的主要內容的時候可能小組內部的分歧會比較大,老師可以給出適當的引導,比如說按照時間、地點、人物或者其它的方法進行總結,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三、結束語:
對于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部分,可能有很多老師都不會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其實這些文章都可以用來作為學生自讀訓練的良好選材,這對于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而且在這種學習氛圍中,每一個同學都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和權利,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覺得自己被忽略,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參考文獻:
[1] 林瀟慧. “部編本”教材思維下的小學語文略讀課文“自讀教學”初探[J]. 考試周刊,2017(52).
[2] 邵方. 略讀也“精”彩——小班化背景下小學語文略讀課文對話教學模式初探[J]. 教育家,2016(4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