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明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閱讀能力,可獨立閱讀聯(lián)想,具備語文閱讀的領悟力,由于學生的閱讀基礎不同,教學中也應因材施教,層次化的展開語文的閱讀互動,讓學生全然參與到語文的討論中來,積極的表述自己的意愿,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營造出更為適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豐富語文的閱讀形式,提高小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觀察學生的閱讀狀況,盡可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環(huán)節(jié),更樂于各抒己見,可圍繞素質教育的相應要求,在閱讀中拓展學生的分析思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和思考,通過思維的碰撞,尋獲閱讀的先機,打破學生的思維桎梏,讓學生更加自由、愉悅的展開閱讀,逐漸的體會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意識到閱讀的必要性。
1.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1.1閱讀教學內容單一及方法刻板
學生的閱讀形式較為單一,只能朗聲讀、默讀,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沒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閱讀的時間本就有限,閱讀中對學生較為放任自流,不能充分的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渴望,學生閱讀的興趣不高,不能理解文章深層次的內涵,閱讀教學的方向,指向閱讀后的考試作答,閱讀中一板一眼,答題形式具有模板化、機械化的特點,導致學生們在閱讀中不能感受到足夠的樂趣,閱讀任務化,對語文的感知能力弱。
1.2小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不足
小學階段學生更喜歡玩,很少能夠在閱讀中獨立自主的完成任務,都需要教師、家長的引導,才能夠逐步的化解閱讀的問題,普遍表現(xiàn)出積極性不足的問題,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導入更加豐富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探索的欲望,引入具有探討趣味的命題,鼓勵學生積極的在閱讀中表現(xiàn)自己,對于閱讀中表現(xiàn)力較強的,互動較為積極的學生,教師可給予獎勵,通過語言藝術形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滿足感。
2.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拓展閱讀教學內容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前設問、課堂討論的方式去引發(fā)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主動討論,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同時還可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去豐富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拓寬視野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針對《孔明借箭》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文章內容的動畫影像,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去找尋視頻與文本的對照之處,從而不僅活躍了閱讀教學氛圍,也能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多媒體資源的內容拓寬下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2創(chuàng)設疑惑性閱讀教學情境
為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則需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出更具疑惑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從而在情境當中去集中思維進行思考,探究閱讀內容的核心,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閱讀教學《珍貴的教科書》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使用多媒體設備去呈現(xiàn)文章內容的影像資料,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的教科書用一句話描述,此時學生便會心生一定的疑惑“為什么作者的教科書這么珍貴呢?我們的教科書算不算得上珍貴呢?那到底珍貴在什么地方呢?”如此一來,教師便可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深入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找尋答案,從而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2.3讀寫結合去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體現(xiàn)在學生表達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除了要讓學生對文本中的生字詞、主旨思想等有充分把握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去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通過仿寫、續(xù)寫等讀寫結合手段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閱讀教學《廬山的云霧》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對作者描寫廬山云霧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理解與掌握,同時在課后布置相關作業(yè),模仿作者對景色描寫手段去描寫自己游玩過的景色。如此一來,學生在閱讀中便會更加細致,對文章寫景的句子會更加留心,對作者的寫作風格及手法有了更深層次把握,從而在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方面有所增長。
2.4制訂良好計劃
學習任何一樣技能之前,都需要制訂計劃。一方面,教師在授課之前要擬訂一份精確的教學計劃。首先,組織同學們對課文進行預習,在預習過后,通過學生自我檢查與教師抽查方式,以學生對文章朗讀的流暢性和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檢查標準。這樣教師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過程的共性問題。通過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決,才能對同學們整體閱讀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同學們應該建立自主學習計劃。由于同學年齡較小、閱讀能力不同等原因,同學們在制訂計劃過程中還不具有自主完整性。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素材不能停留在教材中,而是要多多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的寬度與廣度。對于具有一般閱讀能力的學生,教師應該讓他們使用教科書中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引導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生字、詞進行大量積累,并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在制訂良好計劃后,閱讀有效性將會明顯上升。
2.5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首先,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朗讀,將其中生字詞標記出來,教師則選擇這些字詞將其呈現(xiàn)在黑板上,向學生講解讀音與解釋。組織學生重新一次默讀,對文章進行段落劃分且分析中心思想;其次,教師應當在為學生進行文章分析前,對閱讀文本的背景知識進行講述,讓學生結合背景知識去深刻對內容的理解,使其立足作者時代背景去理解之前朗讀中無法理解的問題,同時也可與同學一起討論;最后,教師可結合學生所提出的疑惑,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去活躍閱讀教學氛圍。如此一來,學生在面對一篇閱讀材料時,便會想到要如何去進行閱讀理解,而不像過去一樣茫然失措,在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便會得到切實提高。
結語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重難點,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認真審視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跳脫出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科學合理的策略去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慶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54-54.
[2]王春燕.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6):57-57.
[3]崔垚.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8(10).
[4]許鎮(zhèn)華.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