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為讓學生們進行大量閱讀,在大量閱讀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們語感,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加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并闡述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最后探討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分析
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普遍較為單一,教師都是借助灌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的方式雖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會抑制小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思維發(fā)展。所以,語文教師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結合教學要求來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然后在將先進的教學的模式引入到閱讀教學中,以此來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一、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大量閱讀是學好語文知識的關鍵,閱讀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同時還可以為其他學科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提升小學生對各個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生在有了足夠閱讀量以后,可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寫作也是重點教授內容,而學生們的寫作質量始終都是語文教師頭疼的問題。有效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寫作實力,讓學生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聯(lián)想到自己閱讀過的文章,進而降低寫作難度。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小學生們接觸和認識到不同的世界,另外,好的文章對學生三觀的形成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沒有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意識較為模糊,沒有確定閱讀教學目標,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閱讀教學,導致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過于盲目,小學生們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沒有任何收獲,難以發(fā)揮出閱讀教學的目標。另外,語文教師因為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始終都是以提升學生整體成績?yōu)榻虒W目標,在閱讀教學中過于重視生字、生詞的教授,忽視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策
1、構建教學情景 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調動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好動的特征,對周圍所發(fā)生的事情都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也需要讓學生們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較強的動力,進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構建良好的情景,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我選我》這一內容中,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們劃分為多個小組,然后閱讀文本內容,A小組閱讀文中教師的語言;B小組閱讀文中李小青的語言;C小組閱讀文中獨白的部分。在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帶著高漲的情緒進行閱讀,體會和感悟文本中的內涵,進而提升閱讀學習興趣。
2、巧妙設置問題 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關于文章自身的問題,有的是關于文章內容的問題。這時,語文教師需要總結和概括學生們的閱讀問題,在找到問題共同點的基礎上,還需要重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外,教師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排除困難,讓學生們可以在閱讀學習中進行思考與理解。學生們在對文章有一定認知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在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問他們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們進行回答,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形成。例如的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小興安嶺》這一內容中,學生們在閱讀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腦海中勾勒出小興安嶺魅力的景色,然后在進一步思考文章內容的獨特之處。最后,還可以借助集體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借助設計問題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既可以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強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全面挖掘傳統(tǒng)文化 豐富閱讀素材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額風俗特色,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全面挖掘傳統(tǒng)文化,然后圍繞教學目標來選擇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的部分,將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閱讀進行融合。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篩選出與閱讀內容相符的作品,然后制作稱為書單讓學生們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和參考,這樣不僅可以方便學生理解與感悟,同時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傳統(tǒng)的客家文化、剪紙文化以及花燈文化等,都是有著地方特征的傳統(tǒng)藝術文化,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將這些傳統(tǒng)文化與文本內容進行融合,然后借助特色文化作為鋪墊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不可一蹶而就,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在豐富閱讀素材的過程中來加深學生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因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指導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向學生們提供的學習方向會直接決定其學習深度,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不可怠慢,應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認真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培養(yǎng)方式,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潔.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2):129-130.
[2]王安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58+74.
[3]丁艷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13.
[4]米瑋.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