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富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有著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促進學生的生活與發(fā)展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文言文畢竟離現(xiàn)代的生活太遙遠,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習文言文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文言文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言文的學習當中,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本文從以下幾點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一、語文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文言文素質修養(yǎng)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如果教師不明道,又怎能去“傳道”呢?教師無學業(yè),又怎么能“授業(yè)”呢?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因此,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源源不竭的泉水,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受文化傳媒的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的影響,學生能夠從很多渠道攝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這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如果教師單純地依靠一本參考書來面對莘莘學子,這樣的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學高人之師”的古訓,“名師出高徒”的俗語等,都生動地說明了學識是對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要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呈現(xiàn)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課來。
二、落實字詞的積累,需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對于文言文教學,加大學生的字詞掌握的量是學好文言文的重點。學生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詞和虛詞的積累,想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也只剩空談了。但是,對文言文的閱讀訓練,如果單純地在課堂上進行講解,課外不去及時地閱讀文言作品,也是很難形成能力的。因此,要加強文言文的學習能力,其中課外閱讀也是必須的,其中,有很多的古文名著和短小的散文精品集,比如,《岳飛全傳》、《楊家將》、《古文觀止》等,都可以推薦給學生們去閱讀,在關鍵的地方還要給予學生點撥,讓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詞語或者句式運用到課外閱讀的實踐當中,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運用,在運用中去鞏固、加深和熟練,把精讀和博覽相結合,這樣,學生的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升。
三、注重文言文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
古人云:“讀得熟,則不待其說,自曉其義也。故書不厭百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碧K東坡和朱熹等古人都非常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文言文當如此,有感情地誦讀也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因此,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要旨。其中,大聲地朗讀,口熟成誦也是對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因此,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語氣和感情,讓學生在誦讀中去理解文意、體味情感并且去感受作品構造的意境,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的能力。學生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還能夠弄清其義,這樣的學習效果比起教師的指點還要好許多。
四、“細品”為重,領會文本
文言文的教學要講究“煉字”,因此,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的 時候,要注意品味文言文的語言,賞析詩句,整體文章的把握,這樣可以逐漸地加強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理解,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興趣。比如,《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大意主要表達的是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慰以及自我排遣,同時還表現(xiàn)出了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其中,文章中有 一句寫景的好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傳統(tǒng)的教法主要是教師通過直譯的方式直接把白話內 容傳授給學生,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把其中的美感完整地發(fā)揮出來?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其中的意境美,教師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動性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把這幾句寫景的句子營造出一個自己理解的意境來,然后再動筆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美景都寫下來,這樣比起直白地灌輸教學效果會好得多。
五、掌握文言文的教學規(guī)律,教會學生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這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要任務。因為通過翻譯成現(xiàn)代文,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駕馭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教師可以主張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教學原則,啟發(fā)學生在古今語言的轉換過程當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積極地尋找古今漢語的異同點,努力尋找出學生文言文的語 法規(guī)律來。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傳授學習文言文翻譯的口訣:如,通讀全文,領會文言文的大意;句不離文,詞不離句;要字字落實,堅持直譯;此外,還要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其中,專門名詞,不必翻譯;語句通暢,忠實原意等,讓學生根據(jù)這種翻譯規(guī)律,提高自己翻譯文言文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挖掘出作品的文化價值來,體味出文化的意蘊,并且還要能夠讓學生感悟出優(yōu)美的意境來,其中,積極地構建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效地跨越時空,拉近文言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因此,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大膽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我國的古典詩詞。筆者也有理由相信在新課改大背景的倡導下,并且在各位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學的難題也會各個攻破,學生也能夠在學習中,學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識,這樣的教學也會讓燦爛瑰麗的文言文文化藝術綻放出異樣的光彩來。
參考文獻:
[1]郭仕康.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4).
[2]宋玉峰,宋艷華.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課程(教研),2011(03).
[3]張愛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