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作文是學生寫作的起始階段,在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至關重要。但是作文難教、學生怕寫,這是鐵打的事實。本文試圖從讀寫結合,用活教材;參與活動,留心生活;融入自然合理想象等角度對作文教學作點探討。
關鍵詞:小學作文;以讀導寫;觀察體驗;大膽想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睂Φ诙W段的習作要求更明確:“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這實際上要求老師把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學生的要求和發(fā)展當中,想盡辦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尋找寫作素材??蓪嶋H情形呢?很多學生寫作文時含筆桿子,望天花板,抓耳撓腮,甚至一節(jié)課下來只有個標題。筆者教小學語文30年,在作文教學中積累了一點心得,談幾點供大家參考。
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以讀導寫、觀察體驗、大膽想象。這樣,學生會覺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也就有了對世界和生活的認識和感受。有了“源頭活水”,就能流暢地寫出一篇篇豐富生動的作文來。
一、以讀導寫,搜集寫作素材
一個成年人,憑直接經(jīng)驗對社會的了解也是有限的,何況小學生。這就需要通過閱讀來彌補,大量的閱讀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清代孫洙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苯虒W中,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鼓勵他們讀書報,聽廣播,看影視,用網(wǎng)絡,增長見識,豐富生活經(jīng)驗并觸發(fā)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久而久之,總有一天會在寫作時厚積薄發(fā),在表情達意時胸有成竹。
教師要用好教材,還要用活教材。教科書,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單說現(xiàn)行教科書三年級上冊,就編排有“學校生活”“金秋景色”“童話世界”“我與自然”……,第四單元側重 “閱讀策略”,第五單元就安排了“習作單元”,用心良苦。同一單元又有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作品。習作單元有兩篇例文,先后寫小狗和楊梅,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都是寫作的最好范例。分析課文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寫作文的一個濡染過程。單元提示、課后思考對讀寫的指導不能忽視。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提示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边@是要求學習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18課《牛和鵝》 課后思考2“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這要求領會“我”的心理,為學習心理描寫做準備。教材中讀寫結合的內(nèi)容很多,教師要使學生從自己的讀寫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觀察體驗,挖掘寫作素材
宋帆說:“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單元作文教學的要求布置學生練筆,學生在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情況下,對陌生的事情進行寫作是很難寫出好作文的。我們可利用班會、隊會、課余時間,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為學生“有話可說”做準備。運動會、廣播操、“六一”文藝演出、“游園”活動等,學生都踴躍參加。結束后,聚在一起用各自的方式敘述活動過程,并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應該感興趣,語言也會流暢。老師因勢利導:同學們想不想把這些有趣的活動寫下來呢?學生愉快地投入到寫作中來了。在家中,讓學生疊衣服被子、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簡單購物。把學生引入家庭事務中,其實也融入到了濃濃的親情中,體驗了勞動的舒暢和親情的可貴,從而進行愉快寫作。
“生活,需要細心觀察,更需要理性思考,從而獲得鮮活而豐富的寫作素材?!弊魑慕虒W只有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沃土,才有可能成功。教師只有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無話可寫”的難題。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老師就要抓住這一機會,引導學生說話寫話,養(yǎng)成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值日生不認真打掃,導致班上量化考評被扣分;某學生因小事大打出手,結果有人受傷;有同學亂扔垃圾,被衛(wèi)生監(jiān)督崗逮個正著……這些事情,學生司空見慣,老師善于引導,都可以成為習作的有用素材。
三、大膽想象,拓展寫作素材
愛因斯坦說:“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焙侠淼南胂髸寣W生寫作的思路越來越廣闊。教材中有很多敘事類、寫景類的作品,不論詩歌還是一般的散文,教學后都可以讓學生閉目吟誦,平心靜想,這樣會使詩文更接近生活,相關的場景如同一個個影視畫面,從學生大腦中飛出來,人物靈動起來,景物生動起來。這是神奇的想象,更是讓學生寫作由無話可說到“文思泉涌”“下筆千言”的一個載體。這樣的內(nèi)容,是學生動腦思考,融入個人感受的成果性素材。
只憑想象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有話可說,還要走出書本。走出去,會發(fā)現(xiàn)大自然才是我們最真實而豐富的課堂,是我們思想的啟迪者。當我們被自然界包圍的時候,即使我們平常忽略的東西,也會倍加珍惜,這些會為習作提供實實在在的素材。陶行知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鄙鐣钐N涵著豐富的寫作資源,老師應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入到無限廣闊的社會,去感受、分析、理解,在大腦中形成作文素材庫。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三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4]李建芹.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策略[J].成功教育,2010(12).
作者簡介:
李慧麗,48歲,女,漢族,云南羅平人,大學專科文憑,高級教師,任教語文30年,語文“名教師”,多次獲得鎮(zhèn)級、縣級表彰,羅平縣優(yōu)秀政協(xié)委員。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并對作文教學有獨自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