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 楊修志
目前,微課已經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關注與實踐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一個好的微課必須具備以下幾點:①選題要小而精;②教學環(huán)節(jié)嚴謹、重點突出、邏輯性強;③教師語言要有節(jié)奏感和感染力;④微課設計要形象直觀、層次分明、富有創(chuàng)意、趣味性強。所以在錄制微課之前,教師要精心選題,制作課件,并在錄制過程中不斷調整完善。下面,筆者以2013年的一道經緯網試題的錄制過程為例,進行說明。
題目:下列圖中(如圖1)陰影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該微課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明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明確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度數的變化規(guī)律。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在給學生呈現原題時,筆者用漸變式縮放動畫呈現文字“請按下暫停鍵,仔細研讀試題”。為了強調效果和圖面整潔,在自定義動畫的“強調”中,將該文字設置為“忽明忽暗”,并“重復五次”,最后“播放動畫后隱藏”(如圖2)。
在本環(huán)節(jié),首先用紫色線段將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標出,也就是圖2中方框2處的標識。首先解決“明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明確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筆者讓畫面中出現藍色區(qū)域作為“黑板”,并用呈現階梯狀動畫的兩個紅色箭頭加以強調。同時,為了體現東半球的范圍是從20°W-160°E,筆者將藍色填充色的動畫設置為從西往東的階梯狀動畫,并設置該填充色的動畫效果“速度”為0.5秒,重復次數為兩次。西半球的設計方法與效果和東半球一樣。
講解完東西半球劃分后,接著解決“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度數的變化規(guī)律”的問題。筆者將相關圖片(如上頁圖3)插入,然后以階梯狀動畫呈現的箭頭提醒學生觀察南北緯度數的變化規(guī)律,并隨后出現相應的規(guī)律。在講解東西經度時,做法和南北緯度數的判別方法一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規(guī)律,筆者首先講解了四個選項中的緯線,以此來判斷南北半球(如圖4)。然后,再講解四個選項的經線,來判斷東西半球。
在講解四個選項的緯線時,為了更好地通過度數的變化來判斷南北緯,筆者讓箭頭朝度數變大的方向呈階梯狀動畫出現,從而推測出南北緯,并用相應的符號(N/S)加以標注。與此同時,讓箭頭消失,保持畫面整潔。然后進一步判斷出四個陰影區(qū)域所在的南北半球,并用帶有“南(北)半球”的文字標出。
在圖4中,筆者用“藍色箭頭”指向所在的東西半球的區(qū)域,便于學生理解。例如,選項A,在確定該區(qū)域經線為西經后,讓“橫向紅色箭頭”消失,然后用西經符號W進行標注,確保畫面整潔。盡管該區(qū)域為西經,但是范圍卻位于東半球,為了讓學生理解這—點,筆者用“藍色箭頭”指向下圖中的東半球區(qū)域。確保學生理解后,“藍色箭頭”消失,在選項A陰影區(qū)域的上部出現“西半球”的文字。其他選項的講解方法與此相同。最后確定選項為C。
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把握規(guī)律,筆者加入了復習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告訴學生如何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如圖5)。
需要注意的兩個技巧
1.提高聲音效果
在制作微課時,除了內容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外,還要具有良好的聲音效果。在使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時,解決噪音的關鍵是在設置麥克風時,要選擇“前麥克風”,如果選擇“內置式麥克風”和“立體混合音”效果都相對較差。另外,還需要配備一個較好的話筒。
2.合并視頻
在錄制微課過程中,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反復練習講解環(huán)節(jié),爭取減少重新錄制的次數,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先將錄好的視頻片段保存下來,然后從出現問題處繼續(xù)往下錄制,最后將不同片段合并即可。合并視頻的軟件筆者推薦使用“貍窩視頻轉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