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雪梅
李允則是名將李謙溥之子,他小時候就以聰明、有膽略聞名鄉(xiāng)里,但青年時期并不得志,直到宋真宗即位,才得以有一展才華的機會。
宋真宗景德二年,宋與契丹簽訂《澶淵之盟》,規(guī)定兩國交界處,可以留兵把守,但是只能保持原來的地貌,不能修筑城墻,挖護城河。
這對邊關(guān)守將的智慧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宗鄭重地選定了守邊關(guān)的人員,共12人,李允則居12人之首。
李允則駐守邊關(guān)后靈活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避免敵人起疑心,借口保護岳祠,修筑了護城墻;引水為河,看似為了龍舟賽,實際上是為水戰(zhàn)做準(zhǔn)備;撤樓的廢料高高地堆在一起,形成了險固地形;元宵節(jié)燃燈,鼓勵百姓縱情游玩,是為了迷惑敵人……
一天,李允則正在軍中舉行酒宴,席間兵器庫突然起火。有手下人來報,李允則沒有慌亂,也沒有安排人滅火,照樣淡定地飲酒作樂。過了一會兒,副使進來勸說李允則集合兵士滅火,否則軍械庫就會燒光了。李允則依然不為所動,與朝廷官員繼續(xù)宴飲。后來,大火熄滅,李允則命令兵士將大火焚燒掉的物資全部掩埋,又暗地里派人拿著他的文書到瀛州,用裝茶葉的籠子運來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庫里因火災(zāi)而損失的武器又補齊了。
樞密院官員聽說了這件事,向真宗皇帝上書彈劾李允則不救火的罪狀。真宗皇帝招李允則入朝質(zhì)詢?yōu)槭裁床痪然稹?/p>
面對責(zé)問,李允則冷靜回答:“失去那么多兵器,我也心疼。但那是收藏兵器的地方,防火措施一向做得十分嚴(yán)密,我在這里剛剛舉行酒宴,那邊就莫名其妙地起火,一定是有人故意縱火。如果我當(dāng)時馬上離開宴會而去救火,就中了敵人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沒準(zhǔn)兒就會發(fā)生什么難以預(yù)測的事情?!?/p>
真宗認(rèn)為李允則說的有道理,接著又問:“是否抓到縱火的人?”
李允則答:“通過暗地排查抓到了契丹軍的間諜。間諜供述說是燕京大王派來的,縱火目的是為了分散我的注意,擾亂我軍秩序,以便契丹軍趁亂發(fā)動突襲?!?/p>
朝堂上的一眾大臣這時都聽明白了,這次軍械庫失火事件,因為李允則淡定從容的處置,軍隊秩序沒有受到絲毫影響,所以契丹軍只好放棄了突襲計劃。真宗聽后也是大喜,不但沒有治李允則的罪,還對他提出了褒獎。
很多時候,事情并不是表面所看起來的樣子,只有不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冷靜地分析其背后隱藏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