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霞
痔瘡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肛腸科疾病之一,俗話說“十人九痔”,可想而知痔瘡的發(fā)病率是非常高的。以前我們認為得了痔瘡只要通過手術把肛門那個“小疙瘩”切除掉就萬事大吉,殊不知外科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方法,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將對我們人體造成相應傷害。因此現(xiàn)階段醫(yī)療理念認為并不是所有痔瘡均需切除,且僅有少部分痔瘡應接受外科手術處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自己通過飲食、運動等方式也可緩解痔瘡,甚至達到消除“小疙瘩”的效果,那么具體應怎樣做呢?
體育鍛煉很重要
我們知道體育鍛煉有益身心健康,能夠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這是因為體育鍛煉能夠促進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胃腸蠕動,對改善盆腔充血、大便秘結等情況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應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應盲目運動,應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建議以太極、慢跑、散步、游泳、體操等有氧運動為主,運動量及運動幅度均不宜過大,以免造成骨骼、肌肉等不必要的損傷。運動過程應保持身心愉悅,切忌過度勞累。冬季運動應以上午十點后、下午四點前為宜;夏季則應反之。從而避免極端天氣對我們運動安全性造成的干擾。
預防便秘要知道
飲食是我們預防、緩解疾病的主要途徑,通過進食各類食物,可及時補充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日常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食物組成要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此外,針對痔瘡患者應提倡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食用量,如韭菜、瓜類、蘋果、黃花菜、菠菜等。此舉有利于增加胃腸蠕動,預防或緩解大便干結。切記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類、生姜、辣椒、大蒜等,以免這些食物刺激直腸肛門黏膜皮膚,加重痔瘡病情。
充分利用小動作
除通過增強身體素質、利用食物來緩解痔瘡外,還可使用特定小動作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而這些小動作都是我們力所能及、隨時隨地可以施行的,所以具有使用方便、受限制性小等特點。
1.提肛運動:首先讓我們的身心放松,全身肌肉避免緊繃,之后用力夾緊大腿、臀部,配合實施舌舔上腭、吸氣等運動,同時主動將肛門向上提收,通俗來講就是忍大便的樣子。提肛后應適當閉氣不呼氣,數(shù)秒后呼氣并使全身緩慢放松,每日早晚鍛煉10次。
2.按摩腹部:以臍下一寸處(即中醫(yī)所講氣海穴)為中心,利用手掌旋轉運動腹部,順序先逆時針旋轉20~30次,再順時針旋轉20~30次,若條件允許可呈仰臥位,并以兩腿自然伸展狀態(tài),按摩效果更佳。按摩腹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腸蠕動并使我們順利排便。
3.舉骨盆運動:呈仰臥屈膝體位,腳跟盡量靠近臀部,兩手放于頭部下面,腳掌、肩部作為支撐點舉起骨盆,同時將肛門提收,放松時放下骨盆。舉骨盆運動對我們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待反復多次掌握熟練后可配合呼吸頻率完成相應動作,即上舉時吸氣、放松時呼氣,每日1~3次,每次20下。
4.跛足行走:刻意學習跛足狀態(tài)下行走姿勢上下樓梯,過程中肛門自然上提,有利于鍛煉提肛肌,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
5.提重心運動:兩腿并攏,將兩臂放于頭上方兩側,提起腳跟做深、長吸氣,兩臂及腳跟自然下落(體前)時做深、長呼氣,每日1次,每次6~8下。
6.交叉起坐:兩腿交叉坐下并使全身放松,之后兩腿維持交叉狀態(tài)不變但身體緩慢站起,同時收臂、夾腿、提肛,每日20次。
久坐、負重過度、腹瀉、久站、便秘等均可導致痔瘡發(fā)作,如果我們日常生活中自覺肛門存在異物感,甚至發(fā)現(xiàn)肛門處有腫塊脫出則應引起重視,觀察是否出現(xiàn)肛門瘙癢、便血、疼痛等癥狀,一旦出現(xiàn)應及時就醫(yī)。得了痔瘡不要急,切不可因為“丟人”“不好意思”等原因,不去主動尋求緩解之法,應正視自身病情并采取如上積極干預措施,最終目的在于緩解痔瘡、改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