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瑤
紹興,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以眾多的文化景觀吸引著大批游人,向人們述說兩千多年的歷史故事:“治水英雄”大禹、“書圣”王羲之、“鑒湖女俠”秋瑾、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還有幽靜的小巷,小巧的烏篷船,古樸的粉墻黛瓦,以及自己以前從書中看到的百草園、三味書屋、社戲、孔乙己……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Q,馬上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
景區(qū)入口處,有一大整版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情的大型浮雕,鐫刻魯迅先生的半身像以及“魯迅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粗斞赶壬了嫉臉幼?,我不由得想起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拿鋪怼?粗罅x凜然的神態(tài),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
我們先來到三味書屋。屋門前一條河,小河上停著幾艘烏篷船,充滿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穿過院子,我們來到書房,只見正上方懸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匾額下一幅《松鹿圖》。書房中間排著幾張小桌,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他的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早”字,是魯迅先生為了提醒自己上學不遲到刻下的。
我們又來到魯迅故居,白墻黑瓦,典型的紹興建筑,獨具水鄉(xiāng)特色。這部分建筑包括起居室、閨房、臥室、少爺室等魯迅先生及家人的日常住所。從導游的講解中,我們了解了它的規(guī)模、格局以及魯迅家人的概況。
游完魯迅故居,我們轉(zhuǎn)入魯迅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著各種展板和實物,濃縮了魯迅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在這里,我們窺見他在紹興的童年和少年身影。魯迅先生小時候家道中落,一生顛沛流離。他在南京、日本的求學經(jīng)歷,使他抱定了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信念,毅然棄醫(yī)從文,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寫出慷慨激昂的戰(zhàn)斗檄文,以喚醒沉睡的國民,激勵人們救國。魯迅先生的一生,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偉大的精神令人敬佩。我陷入了深思。魯迅先生的“硬骨頭”精神曾經(jīng)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今天,雖然生活條件優(yōu)渥,但我們不該忘記中華民族曾經(jīng)遭受的屈辱,要始終堅持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要說我最喜歡的,莫過于魯迅先生筆下令人神往的百草園了,“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我無比期待地走進百草園,可令我失望的是,百草園如今不過是一個農(nóng)家菜園,除了一口井、一棵高大的皂角樹、一塊刻有“百草園”三個醒目大字的石頭外,早已難覓舊蹤。但閉上眼睛,我依然能看見小魯迅在園子里和小伙伴嬉戲,在大樹下乘涼……我一直在想,這么一個小園子,偉大的文豪魯迅能把它寫得如此生動,對它該有多深的情感?。?/p>
游覽魯迅故里,感受著魯迅先生當年生活場所的氣息,回味魯迅先生筆下鮮活的人情風物,從烏篷船到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寫游記類文章,一要交代清楚游蹤,串起全文;二要抓住特征,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景物,給人以豐富的畫面感,仿佛身臨其境;三要抒發(fā)感受,豐厚文章內(nèi)涵。本文重點選擇“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巧妙地將魯迅先生的一生經(jīng)歷及主要貢獻集中表述出來,凸顯了魯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感,讀來令人感動。本文除了寫出所見所聞,還滲透了豐富的情感,以直接議論和抒情的方式,表達對魯迅先生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