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嬌
清晨,當整座城市還帶著朦朧的惺忪感時,那個不起眼的小巷卻早已飄出陣陣香味。這陣味道,給冷冰冰的冬日添上一絲直至心底的溫暖。
“老板,來碗餛飩、兩根油條!”
“好嘞!”老板中氣十足的聲音像極了寺廟里的大撞鐘。
熱氣騰騰的小店,熱氣騰騰的餛飩??粗习迕β档纳碛?,讓人感覺身上的余寒都消散了幾分。
老板的皮膚是勞動者特有的小麥色。他的眼睛不大,嘴巴卻不小,一笑便露出兩排白得亮眼的牙齒。又紅又飽滿的臉頰上點著一顆黃豆大小的黑痣,和老板那時常露出來的白牙倒是相得益彰。
桌上那滿滿的一碗餛飩,和老板的牙齒一樣,白得晃眼。咬一口,滿滿的肉香彌漫在口腔,混合著清香的小蔥末,刺激著所有的味蕾。還沒等仔細品味,那餡兒就和著滑嫩的面皮滑進了肚子,讓人舒服得只想再吃一口。
突然,老板丟下手中的面皮跑出店外,將門口的一位大娘扶了進來:“大娘,慢著點,小心臺階,別磕著!”又小心地移開凳子:“大娘,這回想吃什么?”
大娘用青筋遍布的手指了指老板包好的餛飩。
“好嘞,我馬上去下,您等著哈!”
老板說著,抓起一大把餛飩丟進了鍋,麻利地在碗里加上紫菜榨菜等作料,用開水一沖,再放入煮好的餛飩。不到五分鐘,一碗香噴噴的餛飩便上了桌。
大娘小心翼翼地從破了洞的衣口袋里掏出一個灰色的布錢包遞給老板,示意他自己拿錢。老板看了一眼大娘,默默地從一堆破舊霉污的毛票硬幣里取了兩枚一元的硬幣,再將布錢包放回大娘的口袋,大娘這才顫巍巍地拿起勺子吃餛飩。
我不禁心生詫異:四元錢的餛飩,老板只要了兩元錢?
老板看了看我,悄悄地告訴我說:“張大娘家里沒什么錢,眼睛也不好,連個孩子都沒有……”他嘆了口氣,短小的眉毛皺成了一團濃墨:“你說,張大娘的命怎么就這么苦呢?”
又有客人來了,老板扯著他那粗重的嗓門喊:“又來啦!這次吃點啥?”我看著老板那忙碌的背影,埋頭吃完了餛飩。
從那以后,我經常去那吃早點,看著老板把一個又一個老人扶進店,看著老人們像孩子一樣開心地吃著食物,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如此平凡的一個早點鋪老板,用他的熱心和善良溫暖了城市的小角落。他不求回報,只是給予每個需要幫助的人一份愛心。
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一個熱氣騰騰的小店,一位令我敬佩的老板,在冬天的早晨,讓這個小巷閃閃發(fā)光。
本文選擇生活中的極為普通的一條小巷子、一個小人物、一件小事情作為寫作素材,將自己對人性善良的理解通過最樸實的元素表達了出來。開頭寥寥數(shù)筆,足見作者文字駕馭的能力。早點攤散發(fā)的香味,人物間極具生活氣息的對話,三言兩語就仿佛把我們帶到了自己每天生活的街頭巷尾,讓讀者在字里行間嗅到了生活的氣息。在小作者筆下,小店的餛飩簡直無比誘人,色香味的描寫很有幾分《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讓人不禁口齒生津,躍躍欲試地想要大快朵頤。老板不但手巧,而且心美。他對孤寡大娘的體貼照顧,是那樣自然,又是那樣不露痕跡,潤物無聲。于是,這一碗小餛飩便凝聚成感情的觸發(fā)點和凝聚點,且由此構成層層遞進的結構,構思新穎,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