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忠蘭 李坤 陳詩宗
農業(yè)產業(yè)讓?;罕妼崿F脫貧,旅游產業(yè)則讓保基群眾實現致富。?;芭踔鹜胍埑浴钡娜兆右蝗ゲ粡头担@里已然有了詩和遠方。
位于盤州市東北角的?;缱逡妥遴l(xiāng),群山中凸起一座石山,中間一個酷似被刀砍過的天然缺口,被當地人稱為“刀砍山”。
明清時期,彝族土司在刀砍山后修建營所,彝語稱“刀砍山后的營所”為“博紀塏”,因“簸箕”和“博紀”諧音,故名“簸箕營”,“簸箕”和“?;敝C音,?;l(xiāng)因此得名。
在?;稍L,當地人都會驕傲地提起歷史上駐扎在簸箕營的“龍總兵”。這個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普安州同知龍?zhí)煊樱谇蹇滴跄觊g建盤江浮橋,助清兵過江,征討平西王吳三桂有功,被清廷授光祿大夫左都督正一品總兵銜。
300多年過去,雖然戰(zhàn)事遠離,但脫貧攻堅的戰(zhàn)火在此熊熊燃燒,號角嘹亮,捷報頻傳。
?;l(xiāng)山高坡陡,土地破碎,與水城、普安兩縣接壤,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xiāng)鎮(zhèn)之一。
明代末年,進士出身的盤州人蔣克達在他的《輕徭薄賦疏》里感嘆:“(盤州)山多田寡、土瘠民貧?!?/p>
大山阻隔,交通不便,給?;裣铝恕案F根”。與此相伴的,是公共服務跟不上、群眾思想觀念不開放,導致群眾增收致富門路不多,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積廣。
“家里有糧賣不出去,外面的東西進不來?!碧崞鸨;倪^往,69歲的陸家寨村民劉遠瑞老人深有感觸。
如今,劉遠瑞老人住進三層小洋樓,在家悠閑地看著書,給兒孫們講講?;倪^去。老人百感交集:“家鄉(xiāng)的變化無法想象!”
劉遠瑞老人所說的變化,得益于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掀起的新一輪脫貧攻堅戰(zhàn)役。
省定點包干指揮、六盤水市“216”協(xié)同作戰(zhàn)、盤州市分戰(zhàn)區(qū)攻堅、鄉(xiāng)有脫貧團、村有決戰(zhàn)隊、組有攻堅組、戶有責任人——所有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qū)聚焦,誓啃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一條條公路建起來了。依托靠近滬昆高鐵普安站的區(qū)位優(yōu)勢,?;鶈?17省道的改擴建工程,進一步改善外聯(lián)道路,同時打通“毛細血管”,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硬化路、所有自然村寨硬化路及串戶路全覆蓋。
一個個產業(yè)旺起來了。2017年以來,?;l(xiāng)引進盤州裕龍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投入1000萬余元在風座村種植600畝月季、薔薇,每年為周邊縣市提供園林苗圃,同時發(fā)展觀光旅游,可輻射帶動2000余人就業(yè)。此外,茶葉、刺梨、核桃、軟籽石榴等特色產業(yè)在保基多點開花,成為帶動農戶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
一幢幢房屋亮起來了。7個村4852戶房屋改造及配套庭院硬化、集中圈舍、串戶路、雨污水管網等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過去的臭水塘、垃圾堆、爛糞坑變成了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樂園,“憂居”變“優(yōu)居”,美麗鄉(xiāng)村換新顏。
2018年,?;l(xiāng)順利實現“減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4年的2200戶7614人減少到2018年的158戶377人,貧困發(fā)生率從52.33%降至2.38%。
汽車從盤州市羊場鄉(xiāng)順著虎跳河峽谷一路向北,翻過幾座大山便到了保基鄉(xiāng),虎跳河卻幾經折回,流入地下,形成6公里的暗河,從?;l(xiāng)陸家寨村流出,沖刷出貴州省落差最大的格所河大峽谷。
就在這個大峽谷周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獨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觀:世界最深的白雨豎洞(垂直深度586米),以及腳踩洞、刀砍山、槍打眼、蛤蟆山等一個個附帶著神話故事的自然景觀,讓人稱奇。
森林覆蓋率達80%,千畝梯田景觀,7.8平方公里野生紅豆杉林帶,18公里天然楓葉林帶,國內最古老的60多株千年榕樹群(最老樹齡達1600年),一張張綠色名片閃閃發(fā)光。
土司文化以及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蠟染、刺繡、服飾、歌舞等民族民俗文化氛圍濃厚。
農業(yè)產業(yè)讓?;罕妼崿F脫貧,旅游產業(yè)則讓?;罕妼崿F致富。依托優(yōu)越的旅游資源,?;l(xiāng)按照全域旅游理念,以格所河峽谷流域的自然、文化資源為核心,以“生態(tài)養(yǎng)生、休閑觀光、運動體驗”為主題,以建成5A級度假區(qū)為目標,著力打造格所國際山地旅游扶貧試驗區(qū),力爭2019年完成4A級旅游景區(qū)申報。
茂林修竹、流水淙淙,在陸家寨古榕樹群里坐落著一個布依村寨,2017年,村寨建起了有20多間客房的榕宿酒店。
住進酒店,拉開窗簾,河谷對岸萬仞絕壁矗立,山間薄霧升騰,仿佛置身天然畫卷。
乘著旅游業(yè)發(fā)展東風,總兵文化園、稻田酒店、樹屋酒店、洞穴酒店、懸崖酒店、民宿酒店、觀光索道、水上樂園、峽谷漂流、羅潘游客接待中心等項目正穩(wěn)步推進。
?;芭踔鹜胍埑浴钡娜兆右蝗ゲ粡头担@里已然有了詩和遠方。
盤州市保基鄉(xiāng)已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硬化路、所有自然村寨硬化路及串戶路全覆蓋。圖為?;l(xiāng)陸家寨村通組公路。(張從文 / 攝)
今年26歲的保基鄉(xiāng)冷風村女孩張興甜是幸福的。
2006年,她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舉辦的“電波牽手山里娃”活動,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首都北京,與北京的小朋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jié),并參觀了長城、故宮和天安門。
那一年,張興甜讀小學六年級,北京之行點燃她夢想的火種。她發(fā)奮讀書,考上遵義醫(yī)學院(遵義醫(yī)科大學前身),畢業(yè)后回到盤州市一家醫(yī)院當上了一名護士。
和張興甜一樣,在保基鄉(xiāng),越來越多的家庭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2017年,廚子寨村18歲的周林廣拿到北京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專業(yè)本科錄取通知書,全家人喜極而泣,整個?;l(xiāng)也沸騰起來,紛紛為這個農家貧困子弟點贊祝福。
周林廣上小學六年級時父親遇車禍不幸離世,家里在建的房子因為沒錢被迫停工,還欠了一筆外債,讀初三的哥哥被迫放棄學業(yè),和母親一起外出務工,留下周林廣一人在家上學。
年少的周林廣背負了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他刻苦努力,從初中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邊有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資助,一邊有家人含辛茹苦的供養(yǎng),周林廣不負眾望,成為保基鄉(xiāng)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子。
記者電話采訪周林廣時,他說:“多虧趕上了好時代,畢業(yè)后我一定要回報家鄉(xiāng)!”
和周林廣的想法一樣,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本科的范洪精到山東一家基金公司上班,收入還不錯,但他更看中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前景。
2017年,范洪精毅然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從開超市入手,先后養(yǎng)殖小龍蝦,種植草莓和蔬菜,今年6月開起了生態(tài)農莊,目前已投入400萬元,帶動二三十人就業(yè)。
教育是拔窮根的根本之策。為了讓貧困孩子教育有保障,?;l(xiāng)持續(xù)做好中小學生“兩免一補”工作。2016年以來,“兩免一補”受助學生16419人次,補助金額1864.55萬元;爭取“雨露計劃”“圓夢行動”“金秋助學”等各類助學補助19.6萬元。
近些年,?;l(xiāng)每年都有一二十名學子考上二本以上大學。越來越多的?;鶎W子,正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著?;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