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線的衍生,最早的藝術形態(tài)是以記錄形式存在的,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遂有了很多畫種,例如中國畫,國畫里有“以線造型”的繪畫語言。最開始人們用線是用簡單的線記錄事件,刻畫生活中的景和物,例如仰韶文化中的“三魚紋彩陶盆”和馬家窯文化中的“舞蹈紋彩陶盆”,這些線形成一些比較特殊的紋路或者符號,用來表示對于人們自身某種特殊的意義或者是特定的標志。而中國畫里早期出現(xiàn)的線,要追溯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繪畫作品:于1949年在長沙發(fā)覺的帛畫《人物龍鳳圖》。有研究人員推論畫中所繪制的是墓中的主人在虔誠的禱告的肖像,畫面生動的描繪出了這個主人公,還添加了傳說中的動物。畫中多為以線造型,以線為主要表達方式來繪畫形象。出土的帛畫也讓我們看到此時線已開始運用到人們的生活繪畫中,也成為了最主要的繪畫表現(xiàn)方式。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和審美也有了一些變化,線的發(fā)展更加豐富。在周代,我國便有人物畫像,春秋時期有大量壁畫,秦漢時期的繪畫作品題材多樣化,畫面造型生動,用筆簡括,以動態(tài)傳情。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作品的題材更接近人物生活,對于線的運用取得獨特造詣的代表性人物有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南朝張僧繇以及北齊畫家曹仲達等。顧愷之用線緊密有勁,感覺連綿不斷,線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感強,就像是這么形容:“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也”。陸探微的用線風格“行筆細緊”,氣脈相連,畫出的人物給人以傳神之感。在張僧繇這,他發(fā)明了線的新的基礎表現(xiàn)技法,將書法和線的運用結合起來。他的作品被人們稱作疏體。對于線的運用,北齊楊子華懂得了取舍,他的畫面對線的選擇追求簡易,以線傳神,恰到好處。
進入唐朝后,人們生活安定繁榮,為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中國畫在這一時期達到一個高度,線的表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畫家們以線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來表現(xiàn)畫面的情感體現(xiàn)或描述記載歷史事件及生活狀態(tài)。比如張萱的《搗練圖》,畫面描繪宮廷里貴婦和宮女的勞動生活場景,人物動作巧妙,神態(tài)生動自然,畫面以線為主,以色為輔,形象的再現(xiàn)當時場景,做到了“以線造型”而后“以形寫神”。還有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以及《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且當時畫面在線的空間布局上有了疏密宏大精細之分,在線的存在形式上有了主觀意識上的起伏之分。例如吳道子的“莼菜條描”就有一種天仙之衣隨風飛揚,整個墻壁被風吹動一樣的效果。動物題材以韓滉的《五牛圖》為著名,畫中五只牛有的在行走有的直立著,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側面,有的頭仰著有的頭低下來,姿態(tài)很是生動,簡直將牛那種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繪制的栩栩如生。
宋元時期文人畫出現(xiàn)后,對以前工整的繪畫方式?造成了沖擊,人們更傾向于用寫意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因而此時線在畫面中的運用也變得抽象寫意化,線的使
用已經(jīng)到達一個新高度,并且畫面以書入畫,強調(diào)筆墨情趣的形式感,出現(xiàn)了黃公望,趙孟頫等一代宗師,由此,花鳥畫在當時成為大宗。如吾所知,線為國畫畫面之“骨”,而他們畫面的線使我們更感受到,線在畫面中不是簡單的寫生再現(xiàn),而是秉著“以形寫神”的理論知識指導,達到“緣物寄情”的效果,同時也寄托著作者自己對于物體的思想感情。在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中,要描繪出原生態(tài)花鳥中燦艷的狀態(tài),植物隨著四季更替所改變的色,在光所影響下的結構等,都需用“線”作為一個依托來更好的表現(xiàn)。
明清之后,線存在于各畫種之中,范圍更廣,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容更多,當時木刻版畫較其他畫種得到了更充分的發(fā)展,木版年畫也勃興起來,成為當時很普及的美術形式之一,運用在民間百姓當中很廣泛,起到了傳揚知識的作用。
時至今日,“線”在國畫中依然是畫面中的“骨架”,繪畫不可無“骨”,尤其是在工筆畫中,比如當今工筆人物畫,要說何家英先生的畫,先生畫里所描繪的人物角色,造型典雅,線條優(yōu)美,并用十分精煉的線條畫出最濃符合人物角色的味道。他打稿時一般捕捉人狀貌的時間很短,只需寥寥數(shù)筆就捕捉住人的本質(zhì)和生氣,以及頭像素描,簡練且深入刻畫出人物形象且?guī)в忻栏校O色唯美雅致且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線在何家英先生的畫里占據(jù)了很重要的地位,不僅如此,寫意人物畫中也是如此。
線條是畫面最直接和最基本的紀錄物體和現(xiàn)象的方式,所有的繪畫都離不開對于線條的運用和探究,國畫為甚,在畫面中,線條是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當藝術家將物體的形、色、情感、節(jié)奏賦予線條之中,它就不再是直白的線,而是有其生命力。本文著重分析了“線”在繪畫中的應用與發(fā)展,以國畫為主,這有利于我們在自己的國畫創(chuàng)作中把握住“以線造型”這一重要表現(xiàn)元素,從而也更深入的去琢磨和研究線在國畫中不同的美和不同韻味,以及中國繪畫的民族精神和其靈魂所在。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