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娟
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的挑戰(zhàn)。在中考時,閱讀涉及的分值占了英語成績很大比例。如何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是值得我們教師探討研究的問題。本文從基本語言知識、閱讀技巧、文化背景等方面著手,根據(jù)初中學生閱讀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把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分為了5個等級。初三學生到畢業(yè)時應該達到五級目標。閱讀能力在五級目標中尤為重要。
五級目標中的閱讀目標主要體現(xiàn)為:1.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gòu)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能理解段落中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jié)局;4.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5.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初中英語課程標準 2011版)
但是,現(xiàn)如今閱讀卻成為很多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學生對英語閱讀絲毫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動力,也找不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閱讀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在英語中考時,閱讀涉及的分值占了英語成績的大頭。不光完型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這些題型需要學生具備閱讀能力,學生要想在單項填空,單詞拼寫等題型上取得好成績,也需要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
如何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是值得我們教師探討研究的問題。
單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詞匯量的大小。很多學生覺得自己看不懂文章,其主要原因是不認識單詞。如果以造房為比喻,句子、段落、文章就分別對應房間、樓房、大廈。那么詞匯便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磚頭。沒有磚頭,大樓是不可能建得起來的。由此可見,詞匯量對閱讀起了非常大的影響。英國語言學家說過:“我們只有見到單詞在上下文實際運用的時候,才能了解這個單詞的真實含義?!痹陂喿x中遇到生詞,教師應教會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通過語境來推測單詞的意思,從而加強記憶。要盡量避免機械得對著詞匯表死記硬背,努力提升記憶品質(zhì)。
合理選擇閱讀教材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極為重要。在選材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幾個方面:
1)選材要具有可閱讀性。也就是說我們選擇的文章不可脫離現(xiàn)實,要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2)選材長短要適中。過長的文章篇幅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倦怠。
3)選材難度要適中。我們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且淺顯易懂的閱讀材料。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選擇適合他們的材料。在選材時,不要高估學生的水平。難度太大的材料只會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4)選材類型要多樣化。敘事,廣告,表格,科普等材料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選擇對象。以我們的教科書《牛津初中英語》為例,這本書在選材上就體現(xiàn)了地道性,廣泛性,趣味性,值得大家借鑒。比如《Gulliver in Lilliput》格列佛游記,它描述了格列佛來到小人國的故事,趣味性十足,而且它還是語文的必讀科目,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When in Rome 》就是一篇地道的有關(guān)英國風俗的文章,讀完后,學生對英國的風俗習慣有了初步的了解。而《Green Switzerland》則介紹了歐洲著名的環(huán)保國家瑞士對于環(huán)境保護所做的各項措施。這就提示我們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也要認真的挑選,最好和書本每單元的主題能契合。這樣,既能緊密結(jié)合教材,又能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_@樣的閱讀材料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學生在讀的時候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鮮感。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可能自發(fā)形成,而是在教師的閱讀策略指導下,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訓練形成的。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上的策略指導非常重要。針對不同類型文章,我們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有很多,初中階段常用的有3種:略讀,掃讀和研讀。
1)略讀(Skimming)
略讀,又稱為“快速瀏覽”,就是以一個人可以達到的最快速度來進行的一種閱讀。略讀要求讀者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閱讀文章,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當讀者沒有充分的時間通讀全文,且文章也不需要深層次的理解時,我們就可以運用略讀來解決閱讀材料。
略讀時要學會找文章主題句。所謂主題句,就是能概括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位于段落開頭的主題句叫段首句,位于段末的主題句叫段尾句。但有些文章的主題句是位于段落中,甚至沒有主題句。我們?nèi)绻軌蛘业轿恼轮小拔鍂h-”(when, where, who, what, why),文章大意就能基本被理清。
2)掃讀(scanning)
掃讀是指為獲取某些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閱讀。它要求跳過大量的與所找信息無關(guān)的詞句或段落,從語言材料中迅速捕捉到有關(guān)信息。當你要想在較短時間內(nèi)迅速了解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時,就可以采取這種方法。你可以先瀏覽一下所提的問題,從問題中找到線索,明確所需信息。而后按照線索,有針對性的在文章中尋找信息,確定答案。這種閱讀方式一般用于對小標題,說明,數(shù)據(jù),年代或某一具體信息的查找。
3)研讀
研讀也叫細讀,屬于精讀的范疇。它是為了準確的找到所需要的細節(jié),并理解細節(jié),更進一步把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弄明白。在研讀過程中,如果遇到生詞,我們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背景知識,或構(gòu)詞法來推斷難詞難句,從而促進對文章結(jié)構(gòu)更深層次的理解。
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也是提升他們閱讀能力的方法之一。
老師選擇的閱讀材料中有時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沒遇到過的生詞。有些學生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一看到不明白的句子,就花大量時間去琢磨句子的意思,即使有時候這句子并不影響全文的理解。這些的做法都大大影響了閱讀的效率。還有一些學生喜歡在閱讀的時候用手指或者筆尖指著閱讀材料,逐個閱讀。這是很不科學的做法。我們在閱讀時提倡“動眼不動手和筆”。因為用眼睛掃讀的速度要大大的快于手和筆。甚至有一些學生在讀文章時,喜歡“回讀”,反復尋找之前讀過的信息,比如:剛讀到第二段,又回到開頭,重新讀。這種閱讀方式嚴重影響閱讀速度,不利于把握整個段落的完整意義。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背景知識在閱讀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個美國語言學家把閱讀理解描述成:在未知和已知之間架起橋梁。背景知識便是這座橋梁的基石。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歷史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在各種不同的語言中,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學生對所讀文章的背景文化了解越透徹,越能理解文章大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背景文化知識,鼓勵他們多閱讀各種原版書籍材料,利用新媒體全面了解英語國家的情況。
學生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還必須有大量的閱讀實踐。教師除了在課內(nèi)要求學生做一些閱讀理解題外,還應要求學生每周都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閱讀一些簡單有趣的英語圖書,寫寫讀后感,續(xù)寫故事或制作圖書卡片等。通過這些有趣的方式,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他們就會更加熱愛英語閱讀。
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平時多看多讀多練。我們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指導他們閱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使閱讀這個難題變?yōu)椤皭傋x”這項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萬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