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學芬
摘要: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識字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漢字去閱讀和寫作,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識字中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我們應該大力改進識字方法,將識字與課堂、校園、生活三方面融合,不斷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讓漢字真正“活”起來。
關鍵詞:識字;融合;漢字;運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識字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漢字去閱讀和寫作,那么就必須在識字中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改進識字方法,將識字與課堂、校園、生活三方面融合,不斷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語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識字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實現(xiàn)從字量積累到學以致用的轉(zhuǎn)變,讓漢字真正“活”起來。
一、識字與課堂融合,讓漢字“活”起來
1.在組詞練習中積累字詞
識字課上,組詞練習是一種常見的積累字詞的形式。組詞可以用課堂提問或課后練習的方式進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盡量多地給字組詞,對于正確新奇的組詞加以贊揚。還可以通過一個字詞,聯(lián)系到其他字詞,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關系。比如,讓學生說出“燒”字,他們會想到“澆、僥、繞”字。更多地組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及學習欲望。在組詞的過程中,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聽寫,對所學字詞進行鞏固練習,在協(xié)同合作互助中共同發(fā)展,引導學生將多音字、同音字、易錯字、別字、形似字、音似字以及重點字詞進行歸納。
2.在隨文識字中理解字詞
雖然漢字是一個個獨立的,但是奇妙的漢字組合在一起,能組成千差萬別的詞語,以往的識字教學,教師們經(jīng)常把一個個的漢字從文中提煉出來,然后專門用一節(jié)課來進行識字,這樣看起來比較省事,其實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就是硬生生認識了這個字,也未必會用。識字的主要目的不是僅僅認識單一的每個生字,而是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由字到詞,再由詞到特定的語句,甚至再將語句納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這樣的識字教學,才是活化的、生動的教學。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們都知道應當采用“隨文識字”,它最大的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里所說的“文”不單單指“課文”,它指的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有了語言環(huán)境,學生能夠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拼音等方法自主識字,認識字詞后,更重要的是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去理解字詞的意思,識字課上我們不僅僅要考慮的是識字,還要重視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加強對字詞的理解。
3.在小練筆中運用字詞
在識字之初要進行小練筆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時候的重點要放在“說”上,最簡單的是讓學生回家后,當小老師,給家長講一講今天學習的生字,可以講一講有關這個生字的古詩、小謎語,在親子互動中鞏固生字。另外可以采用仿說的形式。最基本的形式可采用照樣子說句子,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句式或詞語進行說話練習,在說句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教師可以在識字學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練筆訓練了。小練筆不拘形式,不限內(nèi)容,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拼音和生字。學生可以用簡短的話寫一寫今天的心情,或者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在大自然里的小發(fā)現(xiàn),只要是學生樂于動筆,就要鼓勵。
學生養(yǎng)成小練筆習慣后,教師可慢慢引導學生將小練筆與課文結(jié)合,比較簡單的是仿寫。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格式相同的韻文或幾段話,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原文仿寫,寫好之后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我能當小作家”的快樂;稍難一點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首先可以提供幾個重點詞語,讓學生按照填空的形式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寫一寫,接著可以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復述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進行,低年級的復述一段,中年級可以復述精彩片段或全文。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回顧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能使學生積累并在適當?shù)恼Z境里運用詞語。
除了仿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生字詞進行創(chuàng)作。教材中那些生動的插圖,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詳細的描述;童話故事的結(jié)尾,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xù)寫;意境深遠的古詩,可以讓學生進行改寫??傊?,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閱讀內(nèi)化后,再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才是學習語文的初衷。
二、識字與校園融合,讓漢字“動”起來
1.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識字
剛進入校園的小學生,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們迫切需要認識新朋友,融入新環(huán)境。每個學生的名字都是很好的學習資源,過去私塾先生教孩子識字就從學習《百家姓》入手。開學伊始,教師可以給每個孩子都做一張姓名卡,鼓勵孩子們?nèi)フJ識新朋友的名字,在分發(fā)作業(yè)本時,可以讓能認全同學姓名的學生去分發(fā),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
2.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識字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它的每一面墻壁都是會說話的。在校園中,蘊藏著許多識字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環(huán)境中識字。帶領學生參觀校園時,可以指著校長室、教導處、教師辦公室、圖書室、舞蹈室、多媒體教室等等一系列牌子去認一認、記一記。在教室里,教師可將一些設備貼上標簽,如“圖書角、工具柜、評比欄”等,除了讓學生明白功能以外,也是識字的好資源。在校園中的黑板報、宣傳欄、主題活動的橫幅等,教師都應該敏銳地抓住機會教給學生,這些字也許學生不能在第一時間全部記下來,但是只要養(yǎng)成了留心觀察、自主識字的好習慣,學生的識字量就會大大增加。
3.自制識字冊識字
時代在進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使得識字教學更加現(xiàn)代化、信息化,但是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能體會到,識字卡片在教學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如果能引導學生自制識字卡,并裝訂成冊,學生的識字量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也大有好處。識字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課內(nèi)生字,指導學生把容易寫錯的字做成生字卡后裝訂成冊,可以注音并組詞,經(jīng)常拿出來和同學看看、認認,加深印象;另一種是指導學生制作課外識字卡,這種識字卡更自由,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把能收集到的報紙雜志、商品包裝進行剪貼,把自己學會的生字分類歸納,這樣圖文并茂的識字冊,帶到學校來,可以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還可以和別人分享,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認識更多生字。
新課程理念下的識字教學,要求教師們重建觀念,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注重從字量的累積到學以致用,在識字過程中加大語言文字的訓練和運用,讓學生學好漢字,寫好漢字,用好漢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廣大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杜蘊.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探究D刊(學術刊),2017(09).
[2]?梁鳳璞.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
[3]?廖琳.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提升識字能力的策略 [J]. 教育教學論壇,2018(21).
[4]?楊風蘭. 低年級小學語文的恨字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現(xiàn)代化,2107(22).
[5]?周敏.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數(shù)學[J].讀與寫(上,下旬),2015,(17):313-313.
(作者單位: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街錦聯(liá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