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摘要:2017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需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發(fā)揮立德樹人的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眾所周知,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一周一記,既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活動,也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審美鑒賞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周記;有效;提升;審美;素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9) 08 - 0214 - 0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教育是提高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能力?!蹦敲?,如何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呢?新課程標準提到,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學科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而一周一記,是學生表達自身審美體驗、進行審美評價的良好平臺,也是激發(fā)學生進行審美想象和創(chuàng)造、與作家作品進行心靈溝通的重要橋梁,更是培養(yǎng)自身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審美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首先,一周一記,是學生通過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情感之美,強化審美體驗的一種途徑,也是對文學作品深入理解的一次升華。
學習戲劇單元的《雷雨》,文中三十年后的魯侍萍與周樸園相認后,周樸園嚴厲質(zhì)問魯侍萍“誰指使你來的?”魯侍萍悲憤的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由這一對話讓學生在周記中談談自己的認識:魯侍萍的人生悲劇是否源于命運?在周記中,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魯侍萍的悲劇源于她善良、單純、正直的性格,即便是三十年后的她,因受盡折磨而對現(xiàn)實清醒了一些,多了一些剛毅和勇敢,但她終究是恭順沉默的,否則不會在三十年后競對周樸園說出“你不要怕。他永遠不會知道的?!边@些年我也學乖了”之類的話,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魯侍萍最終也無力反抗,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報應。也有些學生認為:魯侍萍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其悲劇人生并非源于命運,而是由當時的社會悲劇所造成的,認為她的悲劇是對封建專制制度扼殺人性的無情控訴。甚至還寫到:魯侍萍的悲劇人生預示著舊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在周記中,學生對魯侍萍的悲劇人生分析得有理有據(jù),對作品有了深度的認識與思考??梢?,寫周記,有利于學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價值,提高審美品位和鑒賞水平。
其次,一周一記,是學生結(jié)合個體審美體驗,對文學作品進行審美評價的重要渠道。學生通過寫周記,可以將獨特的審美體驗付諸文字,可以個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審美評價,表達對美的認識。
在學習《鴻門宴》一文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杜牧的《題烏江亭》、李清照的《詠項羽》、王安石的《烏江亭》三首詩,談談對項羽之死的看法。有學生寫到:項羽是一位英雄,如李清照所言,生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認為項羽自信、堅毅、寬容,但他的自信、寬容也成了他致命的弱點,若他是普通男人,一般將領(lǐng),他是出色的,但他身負爭奪天下的重任,缺乏政治智慧,便只能悲劇收場,他是失敗了,但敗得悲壯。也有學生寫到:若為王,必是有謀有略、心思縝密、明辨是非、知人善用、忍辱負重的,而項羽卻缺了這些必備品質(zhì),結(jié)果用最不英雄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如王安石所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但還會為項羽而卷土重來嗎?這一學生的評價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有學生提出了反駁,認可杜牧的評價,認為項羽若能知恥而后勇、學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說不定便能帶領(lǐng)江東子弟卷土重來,更有學生寫到:項羽的白刎,并非不英雄,而是英雄最尊嚴的死法。因此,有針對性地設(shè)置周記題目,讓學生有的放矢,個性表達,既能彌補課堂教學不能人盡其言的不足,又能幫助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評價,學會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最后,一周一記,不但是對原有認知的一種提升,也是為探索新知而儲備知識的一種方法。以周記的形式做好素材積累,能幫助學生展開審美想象和創(chuàng)造,全面、準確地解讀文學作品。
在鑒賞易安詞之前,布置周記作業(yè):了解李清照人生經(jīng)歷對其詞作的影響。學生在查閱了相關(guān)的書籍、文獻等資料后,在周記中大多談及李清照早期少女時期的作品,也談到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的詩詞作品。然而,易安詞是婚后所寫,大多是懷人之作,這里的“人”指的便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學習易安詞《醉花陰》《一剪梅》時,引導學生思考:詞人為何在重陽佳節(jié),生發(fā)“人比黃花瘦”的傷感?詞人在盼誰的錦書?又是為誰相思而愁難消?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能調(diào)動出周記中關(guān)于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的資料積累,便知:“易安結(jié)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睂W生據(jù)此推測,詞人思念著的正是在外遠游的丈夫趙明誠,學生也可據(jù)此想象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獨自傷神的寂寞,想象詞人獨上西樓盼鴻雁傳書的愁悶。如此一周一記,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作者、作品、以及作者與作品間的關(guān)系,又能引導學生提高對原有知識的認知水平,欣賞、鑒別、評價作者不同時期作品,有利于掌握鑒賞技巧,增強審美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活動,一周一記,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提高鑒賞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提升語文審美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恰當?shù)卦O(shè)置周記題目,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序列化、專題化、個性化的周記訓練,并帶領(lǐng)學生持之以恒,必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提升,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