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摘要:近幾年,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普及運用到多個學科的教學當中,多媒體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運用有效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語文的教學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據(jù)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9) 08 - 0188 - 01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課本是最關鍵的教學資源,課堂中老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學都是把老師當作課堂的主人,老師應該把握專業(yè)的語文理論和教學素養(yǎng),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水平無法獲得有效提高?,F(xiàn)代化教育層次提高的歷程中,多媒體技術、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應用獲得了足夠的重視,給學生塑造出個性化的學習氛圍。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融人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設立共享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落實教學素材足夠開放,滿足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同時慢慢提升教學效率。
1.初中語文融入多媒體技術的意義
1.1 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育信息化能夠轉變農村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存在先導性與牽引的作用。農村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將前衛(wèi)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式引入農村學校,促使鄉(xiāng)村老師“一個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場景永遠變成歷史。同時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等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融入能夠轉變農村老師多年以來堅守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觀念與單一乏味的教學形式的狀況。
1.2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積極性
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多媒體的融入常常是結合在微課的教學形式展開教學的,這樣的形式能夠有效地將圖片、文字、聲音與圖像等多個層面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另外,多媒體常常是就某一個難點或者知識點來展開具體的探究和教學,如此一來,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都是單獨的,富有針對性的。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生自主展開學習,綜合自身的需求來挑選相對的多媒體,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還有提升其語文學習的自主積極性。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常常受到時間與空間的約束,而多媒體和傳統(tǒng)的形式不一樣,真正可以滿足初中生實際的心理訴求,從而積極輕松地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可以不論時間地點學習語文,易于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1]。
2.多媒體融入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2.1老師及時解答學生疑惑
多媒體教學和過去的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本質上有一定的區(qū)別,過去的教學方式普遍是老師講,學生聽,或者是老師示范,學生觀察,然后學生自己進行上機實踐,短時間的記憶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時常碰到問題,學生無法解惑就只能舉手向老師提問。但是初中階段每一個班級普遍人數(shù)比較多,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給所有學生解答問題,這就造成一些學生在課堂中把疑惑積留到下一堂課程。不過多媒體教學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學生在實踐練習的時候就算碰到了困難,也不是一定要向老師尋求答案,可以自己重復觀看多媒體短篇,自己尋求問題所在,同時加以改正,勤加練習,直至完完全全把握這堂課的教學內容[2]。
2.2理論知識點的教學
這個部分是運用多媒體促使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普遍的方法是老師可以將每一堂課的知識點融入到一系列的多媒體當中,學生可以按照自身實際狀況有選擇性地運用多媒體展開學習,同時把握好學習進度。這個形式的優(yōu)勢在于老師能夠落實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層級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吃飽”。
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普遍運用在正常教學當中。因為語文課程教學大多數(shù)是理論教學,這也促使信息素養(yǎng)較低的學生和信息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在運用的時候存在較大的差異。詳細來說,信息素養(yǎng)較低的學生在一堂課中普遍以1-2個知識點的學習為核心,給其進行1-2節(jié)的輔助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最為顯著,太多了會導致局面混亂。多媒體的教學時間最好控制在兩分鐘左右,操作步驟控制在3 -5步最佳。這是由于時間太長或者步驟太繁瑣,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繼而多媒體教學就喪失了價值。就信息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來說,普遍一堂課程只能接受2 -4個理論知識點,所以可以挑選多堂多媒體展開輔助教學。
2.3互動探討,建設溝通平臺
在中學語文教學當中融人多媒體教學,不可以僅僅重視知識的教學,還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保證課堂互動溝通的科學性。在初中階段中開展語文教學,老師可以按照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當中存在的不足展開統(tǒng)一性的講解,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探討、合作學習等方式,培育學生的合作觀念與處理實際問題的水平,落實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互相學習、一同進步。比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一課時,碰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時候,老師可以融人多媒體來呈現(xiàn)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再開展淺層次的知識疏導與引導,最后綜合知識內容分別設定一些提問:探討怎樣的狀況下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學生劃分成小組進行問題的研究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老師應該第一時間針對學生探討的結果進行對應的評價,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推動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3]。
參考文獻:
[1]張輝南,高效與任務:突破初中語文教學桎梏[J].中國校外教育,2019( 05):135.
[2]趙培宇,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 06):122 +134.
[3] 毛文進,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19( 02):55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