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傳寶
“兒子,開車時有人打你手機,你怎么辦?”回到老家,還未落座,父親就關切地問。
我一怔,心想:那還不簡單!使用藍牙唄!
我還未說話,父親拿著“華為”手機,指著屏幕上的“百度”:“你看,藍牙,不僅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而且開車時可以直接戴耳套接,可以不拿手機,這樣行車更安全,不容易出車禍?!?/p>
看著父親鄭重其事的模樣,我忍俊不禁:“老爸,您放心吧。我早就使用了?!?/p>
“那就好,你媽叫我一定要提醒你。”父親翻弄著“華為”手機,很是嫻熟。完全不像一個75歲的古稀老人。他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天氣預報”、“新聞”、“QQ”、“微信”等欄目,我暗自為精神矍鑠、與時俱進的父親高興,更為一日千里、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而喜悅。
1978年,我6歲。
父親在陡崗鄉(xiāng)政府上班,距家15里路,騎著半舊的加重自行車,半個多小時才能到。
一天,叔叔突發(fā)闌尾炎,需要通知我父親。母親心急火燎地帶著我前往南二大隊部打電話。正遇到前面有人接電話,這長途電話一接就是半小時。等得母親焦急萬分,來回轉著。整個南二大隊近3000人口,只有一部電話,平時打電話、接電話的人特別多。一般情況下,不等個一小時是輪不到自己的。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了,母親連忙把話筒放好,順時針方向用手搖著電話的把手,只聽見里面人說:“喂。”母親連忙說:“小魏,你好,我要總機?!?/p>
小魏阿姨接通了總機,母親說:“麻煩找一下鄉(xiāng)政府的袁某某,家中有急事?!睂Ψ酱饝艘宦暰筒宦勂湟袅恕5攘撕芫煤芫?,只聽見里面的人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說我父親剛才騎自行車到下屬單位陡崗林場了,估計一時半會兒不回來。
母親不知所措。后面排隊等著打電話的人催促著。母親連忙請求對方一看到我父親,第一時間轉告他。她很是抱歉地對著后面排隊的人笑笑,掛了電話,然后又是重復先前的動作:搖電話、要總機、轉陡崗林場。這次比較順利。只是林場的人說我父親沒有到達。等見到他會轉告的。
從我記事起,只要打電話,程序都是這樣:搖動話柄,然后通過總機轉到自己要撥打的對象。這樣不僅費時而且沒有絲毫的保密性,常常是打著打著就斷線了,打長途那更麻煩。
母親帶著我回去了,翻過一道又一道山崗,兩里路的回程如此漫長。回到家,叔叔已被人擔著擔架送往5里外的橋林醫(yī)院。母親又帶著我馬不停蹄地前往。剛要鎖門,只見大隊部的電話員徐伯伯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是我父親回電話,今天縣里有重要干部到林場,他必須全程陪同,無法脫身,等結束后再說。
徐伯伯是我父親的好朋友,也是南二大隊的電話員,幾乎每天都在南二大隊各個生產(chǎn)隊來回奔波,又黑又瘦,辛苦得很。
1998年,我26歲。
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流行尋呼機,也稱“BP機”,從數(shù)字機到中文機,越來越先進。BP機風靡不久,又出現(xiàn)了“大哥大”。所謂的“大哥大”其實就是現(xiàn)在的手機雛形,只不過當時它的外觀笨重,體積又大,一般都是黑色,天線又長又粗,俗稱“大磚頭”。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臺“大哥大”的價格就超過萬元,價格之高令人咋舌。能擁有一部“大哥大”,就等于擁有了尊貴的身份。
1998年,我家終于擁有了夢寐已久的電話機?!拔?,老徐,我是老袁?!蹦弥娫捦玻赣H興奮地說著。全家人都圍在一旁,琢磨著給最重要的人打第一通電話的內(nèi)容。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父親的月工資只有400多元。那時的電話安裝費很高,3000元,是全家兩年的財富積累。
有了電話,方便快捷。母親是個電話王,有事無事就拿著話筒:“兒子啊,常言道春捂秋凍,你們要防寒保暖?!薄皟合卑?,每天要給我孫子煮雞蛋。”“孫子啊,聽話啊。好好學習?!备赣H則很少主動打電話,每次都是在我母親通話后簡單地說著那幾句重復不變的話:“好好工作?!薄白⒁馍眢w?!薄拔液湍銒屔眢w很好,不要牽掛。”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今年是2018年,我已46歲了。
2001年9月,我擁有了第一部手機。那時手機剛開始流行,電池還處于鎳氫與鋰電交替時期。但當時能有一部手機,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啊!彈指一揮間,揭去了神秘面紗的電話和手機,早已普及到了尋常百姓家中。幾乎人手一部,它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這不,退休清閑的父親也用上了“華為”這類高端的智能手機了。他開始學會開通流量看看天氣預報、新聞。漸漸地,還學會了蹭網(wǎng)、手機拍照、聽音樂、寫說說、玩QQ。
一次,我給父親注冊了一個微信號,教他如何給我們發(fā)信息、視頻聊天。父親的嘴笑得都合不攏了。后來,我們時不時收到父親發(fā)來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或視頻。點開看,滿滿的愛。
如今,已是古稀卻仍精神矍鑠的父親把微信的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去超市買東西,他會使用微信支付。周末,家里包了水餃,他會通過微信發(fā)個照片傳過來,叫我想吃就回家。時不時來個視頻聊天,讓母親也說上幾句。其實沒什么話,多是又想看看孫子,問問學習,囑咐我好好上班、注意休息……
我和父親通過微信,交流著所思所想,更傳遞著歷久彌香的親情。父親通過微信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收獲了學無止境的滿足感。
我國的通訊,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到“竹信”,從“漂流瓶”到第一份電報,從手搖電話到程控電話,從“大哥大”到“華為”。歷經(jīng)千年,日新月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富民強,迅猛發(fā)展。通信技術發(fā)展之路,風景這邊獨好。
不僅手機如此,電腦、因特網(wǎng)已遍布城鄉(xiāng)。人們端坐家中,就可以與萬里之遙的親朋進行面對面聊天,充分享受網(wǎng)絡時代的無限愜意。
4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描繪了可喜可賀的歷史畫卷。電話的變遷只是社會前進中的一個縮影。
如今人民生活變得更加富裕、更加溫馨、更加幸福。當每個人都感覺到幸福就在身邊的時候,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一定充滿了希望,充滿了蓬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