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約翰·肯尼迪圖書館讓貝聿銘聞名全美,那么盧浮宮則讓他聞名全球。
始建于1204年的盧浮宮,是法國人心中極具紀(jì)念性的建筑。1981年,法國新任職的總統(tǒng)密特朗出臺了盧浮宮的擴建計劃,并邀請了全球15位知名的博物館館長參與討論,結(jié)果有13位不約而同地推薦了貝聿銘。兩年后,密特朗將選定貝聿銘的消息正式對外發(fā)布,這也是法國唯一一項沒有通過競標(biāo)就直接指定建筑師來設(shè)計的國家工程。
由一位來自美國的中國設(shè)計師,重新設(shè)計代表著法國文化與文明最高榮耀的盧浮宮,法國人過不了民族情感關(guān),大嚷著“貝聿銘會毀了巴黎”。面對鋪天蓋地的反對聲,貝聿銘沒有妥協(xié)。他不止一次地保證說,自己來自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一定會尊重法國的文化傳統(tǒng),并自信地公布了自己以玻璃金字塔入口為代表的改建工程設(shè)計圖。殊不知,迎接他的反對聲浪更高了。
在當(dāng)時的溝通會上,法國文化部長甚至公開批評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鉆石”,并認為這“比拿破侖滑鐵盧戰(zhàn)敗后,英國人企圖從盧浮宮搶走藝術(shù)品的暴行更令法國憤怒”。憤怒的話語把貝聿銘的翻譯給說哭了,但貝聿銘依舊不肯改變自己的想法?!芭匀私邮懿唤邮軐ξ也⒉皇亲钪匾?,我自己接受不接受比較重要。”他說。在他看來,在廣場上修建一座玻璃金字塔,視線上盡可能不影響主體建筑,不僅不會顯得突兀,反而可以襯托盧浮宮的莊重與威嚴,并跟凱旋門與協(xié)和廣場的方尖碑連成一體,為巴黎的中軸線錦上添花。
隨后,貝聿銘開始了反攻。他公開游說稱,“巴黎應(yīng)該是充滿生機、不斷發(fā)展的有機體”,他還主動與密特朗的主要政敵——當(dāng)時的巴黎市長希拉克探討,“開放盧浮宮就意味著開放巴黎”,并爭取到一個難得的機會——在盧浮宮豎起同比實體模型,接受公眾的檢驗。最后,大約有6萬民眾參觀了這一實體模型,并像總統(tǒng)選舉一樣進行了全民公決。模型最終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國人。
他在設(shè)計中并沒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幾何形態(tài),用了玻璃材料,塔面不僅表面積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shè)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xiàn)代化美術(shù)館的一系列難題。
1989年,以玻璃為主體的金字塔在盧浮宮落成。到了1993年,擴建盧浮宮計劃也基本完成。參觀的人繞著拿破侖庭院整整盤了兩圈,原先反對貝聿銘的人紛紛改口稱贊:“這個金字塔是盧浮宮里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本瓦@樣,曾經(jīng)被反對的玻璃金字塔成了法國人的新驕傲。1998年,密特朗在金字塔里授予貝聿銘法國最高榮譽勛章。在后來回盧浮宮進行的一場講座中,貝聿銘說:“建筑師要堅持自己,如果成功了,很好;如果不成功,就再試一次?!闭f完從容地笑了,眼睛在圓圓的鏡片后面瞇成一條縫。
【素材解讀】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貝聿銘也不例外。貝聿銘清楚自己的設(shè)計理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才敢于堅持,敢于辯解。征服,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嘴皮子。
【適用方向】
成功貴在堅持、實力是自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