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心
摘?要:本文利用MICAPS和地面觀測資料對2018年7月7日至8日呼倫貝爾市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總結表明,此次降水過程以受低壓槽影響為主,配合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冷鋒的過境,動力條件上存在高輻散低輻合的配置,同時有較強的垂直運動。水汽條件上有較好的比濕條件,水汽輻合,有明顯的濕舌存在。紅外云圖中對流云團的位置和云帶的走向與強降水的區(qū)域相對應,以冷鋒云系暖濕云帶為主。
關鍵詞:強降雨;高低空急流;對流不穩(wěn)定;云圖
1 天氣實況分析
7月7日20時至7月8日20時,全市出現(xiàn)暴雨量級的有34個氣象監(jiān)測站,主要出現(xiàn)在呼倫貝爾市的東部偏南地區(qū),最大累計過程降水量在阿榮旗興隆水庫為82.7mm,小時最大雨強扎蘭屯市成吉思汗為27.5mm,其他氣象監(jiān)測站為大雨到中雨量級,該過程主要強降水時段出現(xiàn)在7日夜間到8日凌晨。
2 環(huán)流形勢分析
7月7日08時呼倫貝爾市位于冷渦底前部,低壓槽前,受低壓槽的影響,到7日20時,冷渦沿東南方向移動,呼倫貝爾市仍位于冷渦底前部,低壓槽前,受槽前的影響,到8日08時冷渦加強,呼倫貝爾市仍受冷渦影響,8日20時冷渦開始減弱。此次過程也主要是受冷渦和低壓槽的影響,但系統(tǒng)東移較快。200hPa和500hPa上存在著急0流,而呼倫貝爾市位于急流中心的左前側(出口區(qū)的左側),而850hPa上呼倫貝爾市東部偏南地區(qū)有明顯的切變線存在。海平面氣壓場上從7月7日08時至8日20時呼倫貝爾市主要時受呼倫貝爾市西北部低壓影響,該系統(tǒng)穩(wěn)定少動,使呼倫貝爾市一直受低值系統(tǒng)的控制,而且地面上有冷鋒開始過境,8日20時地面上冷暖鋒開始形成錮囚,此次系統(tǒng)達到比較強的狀態(tài)。
3 動力條件分析
200hPa和500hPa上存在著急流,而呼倫貝爾市位于急流中心的左前側(出口區(qū)的左側),該區(qū)域為明顯的上升運動區(qū)。同時也有利于水汽的聚集和輸送。
7月7日20時至8日20時200hPa和925hPa的散度場呼倫貝爾市高層為正值區(qū)為輻散運動,低層為負值區(qū)為輻合運動,也為高輻散低輻合的配置為降水提供有利的動力條件。
7月7日20時至8日20時主要降水落區(qū)處500hPa和8500hPa上也為負值區(qū),為上升運動。垂直上升運動將水汽向上輸送,使空氣絕熱冷卻達到飽和,進而凝結成水滴降落下來,上升速度越大,降水量越大,因此較大垂直速度,為此次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條件。
從850hPa與500hPa相對濕度看出,低空較濕而高空較干,從而形成了上干下濕的結構,表明大氣穩(wěn)定度不穩(wěn)定,為降雨提供了動力條件。而且CAPE也比較大。
4 水汽條件
7月7日08時至8日08時,整體比濕都達到了10g/kg,一般達到8g/kg就可能會有降水出現(xiàn),此次過程達到10g/kg。
7月7日至8日的水汽通量散度也均小于零,水汽輻合。降水的水汽主要是從渤海輸送過來的,并且比較充沛。而850hPa相對濕度來看均在70%,同有明顯的濕舌存在,為降雨提供了好的水汽條件。
5 紅外云圖
從衛(wèi)星云圖上可以看到,云帶走向幾乎與急流的走向一致,云帶所處位置幾乎與低空的輻合中心位置一致,云帶中有多個對流云團活動發(fā)展,發(fā)展最旺盛階段也就是降水最強的時段,所處的區(qū)域為強降水落區(qū),此次呼倫貝爾市上恰處在該位置。同時此次冷鋒云系暖濕云帶為主,伴有對流云團活動發(fā)展。
6 小結
(1)環(huán)流形勢上以受低壓槽影響為主,配合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冷鋒的過境。
(2)動力條件上存在高輻散低輻合的配置,同時有較強的垂直運動。
(3)上干下濕的結構充分表明層結的不穩(wěn)定,為降水發(fā)生儲備了潛在能量。
(4)較好的比濕和相對濕度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輻合充分說明了此次降水有很好的水汽條件。
(5)云圖上云帶的走向都與急流的方向一致,所處位置也都是降水的主要落區(qū),同時都有伴有對流云團的活動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力,隋波,王曉明,等.我國東北地區(qū)夏季暴雨的氣候學特征[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0,15(6):778-786.
[2]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1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