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李炫錫 張春亮
1990年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國動畫市場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制作了《寶蓮燈》(1999)、《梁山伯與祝英臺》(2004)、《兔俠傳奇》(2011)等院線動畫電影;與此同時,電視行業(yè)的發(fā)展促使電視動畫系列片劇產量劇增,如電視動畫系列《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5-2017)、《大草原上的小老鼠》(1996)、《海爾兄弟》(1995-2001)、《藍貓?zhí)詺馊枴罚?999-2012),以及從2005年開始至今仍在播出的電視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形成了中國電視動畫創(chuàng)作的繁榮時期。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動畫市場的再次發(fā)力,呈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制作方式,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將現(xiàn)有的動畫短片改編成為長篇系列動畫;第二,將藝術動畫加入商業(yè)模式,形成商業(yè)性動畫;第三,將尖端的技術加入動畫的制作中,使其制作方式多樣化;第四,利用計算機高科技技術,制作高質量的實驗性動畫短片。
動畫是一種文化再現(xiàn)的工具,它反映了當代大眾文化、社會價值觀、傳統(tǒng)思想,并具有媒體的娛樂性功能。本文將分析2000年以來中國當代動畫的大眾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并探討其社會文化性。從商業(yè)化運作模式較為成功的電視系列動畫和院線動畫中選取三部國產動畫片進行分析。第一,《喜羊羊與灰太狼》(2005-2016)體現(xiàn)了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第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5)再現(xiàn)了孫悟空角色的時代象征性和全球化的可能性。第三,《大魚海棠》(2016)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和神話角色的現(xiàn)代化轉型。
電視系列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由中國廣東原創(chuàng)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完成,并先后在國內50多個電視頻道進行播放。該劇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收視率居高不下,創(chuàng)下了最高收視率17.3%的佳績。2015年7月10日在國內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62天收獲了9.56億的票房,截至2018年4月,該片在60個國家上映,取得400萬美元的票房,作為國產動畫作品實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大賣。該動畫片通過對中國經典神魔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角色的現(xiàn)代改編和好萊塢式的演繹,再現(xiàn)了神話中的孫悟空形象。此外2016年7月8日在國內上映的《大魚海棠》,截至2018年12月,在國內獲得了5.6533億元的收益;2018年4月分別在歐洲和美國上映,在以媒體和專業(yè)影評人為主的爛番茄網站中獲得了24個好評,爛番茄新鮮度竟然高達86%。以上三部作品展現(xiàn)了自2000年以來國產動畫的商業(yè)票房和中國動畫的發(fā)展特點。通過對三部作品的案例研究,我們將了解國產動畫如何反映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
一、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 —— 《喜羊羊與灰太狼》(2005-2016)
(一)中國原創(chuàng)動畫角色的發(fā)展與題材的多樣性
在美國動畫和日本動畫盛行的時代中,喜洋洋讓國產動畫的續(xù)集時代露出一線曙光。在此期間,以美國動畫和日本動漫為主的海外角色,頗受觀眾歡迎。2011年動畫雜志《童話大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產動畫角色“喜羊羊”“摩樂樂”和“炘南”頗受歡迎。但《摩爾莊園》中的“摩樂樂”角色讓人聯(lián)想到日本動漫中的哆啦A夢,《鎧甲勇士》中的“炘南”則無法擺脫日本動畫奧特曼角色設計的身影,而“喜羊羊”則為國產動畫的原創(chuàng)角色。這表明,國家廣電總局正在以“國產動畫品牌建設”與“國產動畫角色的開發(fā)”為發(fā)展目標。
張樹賢(2008)說,中國現(xiàn)代大眾影視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以喜劇、愛情、武俠等題材為主,體現(xiàn)其多樣化。[1]《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傳統(tǒng)的啟蒙主義題材擺脫“靜中動”的表現(xiàn)手法,在故事構成中以簡單幽默的方式表達了敘事沖突,符合以大眾娛樂性為目標的商業(yè)動畫特性。
(二)美善合一與威武不屈
“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善良、溫和的性格,也有安詳、祥和的寓意?!墩f文解字》說:“羊,祥也?!痹凇断惭蜓蚺c灰太狼》中羊的角色意味著中國人常道的“善良”。“喜羊羊”聰明、機智、勇敢,在與狼的對立中始終是保護羊群的頭領,體現(xiàn)了“威武不屈”的精神。作為動畫片的主人公、羊群的頭領,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三)共同體主義與楷模精神
正如樸勝鉉(2010)所說的“中國大眾文化媒體在娛樂中宣傳主流意識形態(tài)”[2](Park 2010-78)一樣,《喜羊羊與灰太狼》中蘊涵著社會主義價值觀。羊群聚居在廣闊草原的村莊里,在沒有私有財產的情況下共同生活、共同抵御外來入侵、維護和平,這種敘事結構令人聯(lián)想起烏托邦式的原始共產主義體制。這是因為,“羊”作為動物角色具有群體認同感和群體歸屬感。
領導角色的“喜羊羊”與村長“慢羊羊”并非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而是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帶領羊群和諧共處,具有獻身精神和模范作用。這符合中國追求的社會主義平等思想與榜樣形象。改革開放以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對中國的影響不斷擴大,但社會主義作為最高的理念價值,成為社會體系的奠基石。
(四)家和萬事興與變化中的現(xiàn)代女性形象
片中灰太狼為反派角色,但對妻子的話言聽計從,是一個受愛妻百般虐待的角色。雖然灰太狼每次都是打獵失敗,但對妻子的順從,對家庭的付出,讓人想起“家和萬事興”。這反映了現(xiàn)代中國人的意識:家庭和睦,萬事興旺。2009年,灰太狼作為最受女大學生歡迎的角色,甚至出現(xiàn)了“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懶羊羊”的流行語。
《喜羊羊與灰太狼》中主要出現(xiàn)了兩名女性角色,即美羊羊與紅太狼。美羊羊是典型的可愛型女性角色,愛打扮、有手藝,經常救助朋友、積極參與集體問題的解決。紅太狼作為蠻橫型女性角色,好吃懶做、虛榮,經常對丈夫灰太狼進行打罵,每次遇到問題都用平底鍋敲打丈夫,展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家庭模式的轉變。遇到困難時積極解決問題的美羊羊和氣勢洶洶的紅太狼,都表現(xiàn)出日益變化的現(xiàn)代中國女性形象?!断惭蜓蚺c灰太狼》反映的不只是兒童層面的娛樂型動畫,還反映出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認知的變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孫悟空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5)
(一)不同時期下孫悟空角色的社會文化性意蘊
中國早期動畫《鐵扇公主》(1941)創(chuàng)作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期間,塑造的具有抗爭意識的孫悟空形象恰當地傳達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圖,正如龔斯宇(2016)所提及的“將動畫創(chuàng)作開展為一次抗日宣傳活動”。[3]在1958年制作的《豬八戒吃西瓜》中,孫悟空角色的設計開始借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京劇的扮相,強調中國特色的民族主義色彩。錢成(2012)對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1964)中的孫悟空這樣表述:“棕色毛發(fā),月牙眉毛,眼睛和鼻子被紅色的心形所包圍,嘴是條長長的線,嘴角又根據猴子嘴形特點增加了簡單的文飾,簡單大方而又艷麗瑰奇?!盵4]20世紀60年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社會主義文化政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實施,標志著中國文化藝術進入復興期,這一時期的中國動畫被世界譽為“中國學派”。
20世紀80年代制作的《人參果》(1980)和《金猴降妖》(1985)中的孫悟空是正義、威嚴的形象,在體現(xiàn)啟蒙主義的同時, 也體現(xiàn)了當時文化藝術作品的特點。 80年代的嚴肅模范型角色,進入21世紀,開始向喜劇型角色轉變,再次成為讓大眾感到親切的角色?!缎挛饔斡洝罚?010)中的孫悟空角色造型為紅色的頭發(fā), 即為叛逆的美少年,沒有動物猴子的形象?!啊缎挛饔斡洝逢P注于日式漫畫和電影中成長的青少年一代,孫悟空采用了當時具有人氣的日本漫畫式角色設計風格,并結合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網絡語言?!盵5]孫悟空的角色造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從抗戰(zhàn)英雄、傳統(tǒng)藝術性、社會模范性、開放性到大眾娛樂性,在變化中代表了各時代的設計特征和時代面貌。
(二)全球化背景下多樣化的孫悟空
使用3DCG技術制作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5)中的孫悟空再現(xiàn)了神話中的英雄形象, 不禁讓觀眾聯(lián)想到《西游記》中描寫的“齊天大圣”。孫悟空通過艱難的歷程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的故事, 完成了對傳統(tǒng)敘事的有效重構, 并通過CG技術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描繪和夢幻的表達。在造型設計上,猴子和人類的體型特征相結合, 孫悟空面部雖為猴子的形象, 卻演繹出了人類般的表情變化。運用CG技術生動地再現(xiàn)了美猴王肩披紅色披風、身穿黃金鎧甲、手握金箍棒的形象。通過這樣的描繪, 體現(xiàn)了觀眾對孫悟空的神話想象,誘發(fā)了戲劇性的娛樂效果?!段饔斡浿笫w來》運用CG技術,融合了中國風的設計和好萊塢式的演繹,展現(xiàn)出孫悟空角色全球化的可能性。
三、再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動畫 ——《大魚海棠》(2016)
《大魚海棠》是繼《大鬧天宮》之后最能體現(xiàn)中國風的佳作,是國產動畫的新標桿。《大魚海棠》是以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為主題的動畫,故事取材于《逍遙游》中的鯤鵬變化論和中國古代神話集《山海經》,該動畫從古典文化的精髓中吸取營養(yǎng),進行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和深加工,以絢麗的2D動畫影像進行展現(xiàn),更彰顯出獨有的中國氣質和東方神韻。
(一)通過動畫影像來暗示鯤鵬變化論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開場畫面呈現(xiàn)出巨大的鯨在天空中漂浮的樣子,就像暗示鯤鵬變化論一樣,充滿神話和幻想的色彩,不同于以往以娛樂性為主的動畫片。從中可以看出,這與中國早期動畫片一直向往的具有中國特色動畫的傳統(tǒng)脈絡如出一轍。由此可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度低迷的中國傳統(tǒng)特色動畫,又以絢麗的影視藝術重現(xiàn)。
(二)鯤鵬變化論之“大”—— 追求絕對自由
在主人公“椿”養(yǎng)鯨的鏡頭中,通過“我希望你長大,長的比玻璃缸還大,比鏡子還大,比桌子還大,比床還大,整個屋子都裝不下你,連圍樓也裝不下你”這樣的臺詞,希望鯤能夠成長比鯨更大的魚。體現(xiàn)了《逍遙游》中 從“小”到“大”,通過認知的變化,暗示對“絕對自由”的追求。正如金文洙(2009)所說:“《逍遙游》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就是從支配并束縛人類的外物中擺脫出來,表現(xiàn)出自然無為的思想,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盵6]《逍遙游》思想整體脈絡中的“大”通過《大魚海棠》中“鯤”的成長來表現(xiàn)。
(三)鯤鵬變化論之“化”—— 生命的循環(huán)
“鯤”的形象象征著鯤鵬變化論中的“鵬”。為了重返人類世界,由“鯤”化為“鵬”,在與天空相連的水柱中逆流而上,此畫面便隱喻了《逍遙游》中的描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碧凭悖?005)把《逍遙游》中“鵬”飛到南方海域解釋為“無欲無求”的境界,是對“絕對自由”的實踐。[7]《大魚海棠》中的“鯤”被改編成為了在人間復活而艱難地遨游飛翔的角色形象。在《逍遙游》中強調的變化,在《大魚海棠》中是通過少年的死亡,變成鯨,大魚成長為“鯤”,重新回到人間的“生命循環(huán)”中的“變化”這一整體敘事中展現(xiàn)出來。
椿、湫、鯤為了他人的生命而拋棄了自己,這種利他性的犧牲則成為鯤和椿生命的復活和自由的實現(xiàn)機制。這是《逍遙游》中暗示的“變化”與“循環(huán)”,脫離界限與束縛,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實現(xiàn)?!洞篝~海棠》的敘事通過現(xiàn)代性的改編再現(xiàn)了莊子的道家思想。
(四)以《逍遙游》和《山海經》為基礎的角色構成
《大魚海棠》中主要角色椿、湫、鯤的名字來源于《逍遙游》,而鹿神、毛人、喇叭鳥、三手、靈婆、帝江等妖怪角色以《山海經》歷史記錄為基礎?!渡胶=洝分羞@些妖怪形象通過CG動畫以現(xiàn)代的方式被詮釋和再現(xiàn),從而使熟悉古代神話形象的中國觀眾在接受妖怪人物形象的同時,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運用。
四、結語
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大眾文化消費的增加,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將文化產業(yè)列為重點項目,中國動漫產業(yè)在政府政策扶持、大量資金注入、技術實力積累的基礎上,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不僅動畫片的數量猛增,其內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性、現(xiàn)代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大眾文化娛樂性。
由以上事例分析得出,《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國原創(chuàng)動畫角色的發(fā)展與題材的多樣性,“美善合一”與“威武不屈”的思想,共同體主義與模范精神,“家和萬事興”與變化的女性形象等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文化傾向,都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其中?!段饔斡浿笫w來》是目前中國動畫片的巔峰之作。在這之前,孫悟空的角色在許多動畫片中出現(xiàn),它蘊含著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特點?!段饔斡浿笫w來》通過現(xiàn)代CG技術和好萊塢式的演繹技巧,以及東西方情感的融合,展現(xiàn)了全球化的孫悟空角色形象?!洞篝~海棠》的敘事構成,將《逍遙游》中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改編為對“絕對自由”和生命循環(huán)的追求,片中一些角色將《山海經》中的神話人物演繹成現(xiàn)代形象?!洞篝~海棠》通過展現(xiàn)中國特有的色彩和絢麗的影像美,獲得了傳統(tǒng)藝術性和商業(yè)性的成功。
當代中國動畫,從注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為主的動畫電影,轉變?yōu)橐陨虡I(yè)性為主和以大眾為中心的動畫電影;從教育性、理念性的風格,到題材多樣化,符合當代動畫的特征;再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特色,反映了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動畫以一分鐘的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2)為開端,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從重視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1960年代中國動畫的黃金期以來,中國動畫近年來不斷嘗試新的跨越。這是因為,中國特色動畫具有傳統(tǒng)藝術性、商業(yè)性特征,符合全球化潮流。本研究以動畫片為媒介,分析了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特性,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當代動畫片成功地反映了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民族傳統(tǒng)文化以及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Soo Hyun Jang.‘Korean Wave and 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East Asia: A Case. Study on Mainland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6,(10): 27-47.
[2]Seung-Hyun,Park. Dispute on ‘Humanistic Spiritin Chinese Modem Cultur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al Phenomena of 90's [ J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2004,(16): 111-151.
[3]龔斯宇.不同時代的“悟空情結” [ J ].廉政瞭望,2016(上):98-99.
[4]錢成.淺論《西游記》中孫悟空之形象[ J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0(9):44-46.
[5]劉婧.動漫產品對青少年受眾的心理影響探析[ J ].東南傳播, 2010(10):93.
[6]Kim Mun-Joo.A Wind Imagination and Spirit of Soyoy(逍遙游)in Seo Jeong-Joo's Poetry [ J ].The Journal of Language & Literature,2009(42):275-298.
[7]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 M ].臺北:學生書局,20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