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潔
摘要:錳過氧化物酶是環(huán)境工程研究領(lǐng)域廣泛關(guān)注的酶之一,它能夠促進生物燃料合成,促使木質(zhì)素和污染物降解等工業(yè)生物過程更好進行。研究木蹄層孔菌產(chǎn)錳過氧化酶的最適碳源和氮源,揭示錳過氧化物酶的培養(yǎng)方式、最適pH值和pH耐受性、最適溫度和溫度耐受性、金屬離子對其影響等特征。木蹄層孔菌在靜置培養(yǎng)時產(chǎn)錳過氧化物酶顯著高于振蕩培養(yǎng)。小麥麩皮23 g/L和蛋白胨2 g/L是最佳組合的碳源和氮源。錳過氧化物酶在pH值為4.5或溫度為50 ℃時酶活力最高。酶在pH值4.0~4.5或溫度30 ℃以下處理24 h后,仍可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底物為愈創(chuàng)木酚時,錳過氧化物酶的Km值為0.34 mmol/L,Vmax為0.12 mmol/L·min。當添加的金屬離子濃度為1 mmol/L,與對照相比,K+、Ca2+、Ba2+、Co2+和Na+可極顯著抑制MnP活力。當添加的金屬離子濃度為10 mmol/L,與對照相比,除Mg2+外,其他金屬離子均能極顯著抑制酶的活力。Mg2+ 1、10 mmol/L對酶的活力沒有影響。木蹄層孔菌適合在靜置培養(yǎng)時產(chǎn)錳過氧化物酶,最適碳源和氮源分別為小麥麥麩和蛋白胨,酶在室溫和偏酸性環(huán)境中耐受性較好,并對Mg2+有較好耐受性。
關(guān)鍵詞:木蹄層孔菌;錳過氧化物酶;碳氮源;酶學(xué)性質(zhì)
中圖分類號: S18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5-0273-05
木質(zhì)素是自然界中在數(shù)量上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生物高分子材料,在能源和日用化工品應(yīng)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錳過氧化物酶(MnP,E.C. 1.11.1.13)是一種含有血紅素和Mn2+結(jié)合部位的過氧化物酶,它在木質(zhì)素降解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MnP通過氧化Mn2+為Mn3+直接氧化木質(zhì)素,并將Mn3+分泌到胞外。除了解聚天然和合成木質(zhì)素,MnP還具有修復(fù)工業(yè)廢料的巨大潛能,如降解難處理的工業(yè)污染物。MnP能夠有效地進行合成染料的脫色,如甲基橙[1]和三苯甲烷類染料[2],這種潛在的能力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除了染料脫色,白腐真菌分泌的MnP還可以用于降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如多環(huán)芳烴[3]、2,4,6-三硝基甲苯[4]和聯(lián)苯中間代謝物[5]。如何提高白腐真菌MnP產(chǎn)量,提高酶的活性成為人們?nèi)找骊P(guān)心的問題。因此,產(chǎn)酶條件的優(yōu)化和酶學(xué)特性的研究,將有助于MnP的產(chǎn)量增加,酶活力的提高,使MnP能夠在未來更好地應(yīng)用于各個領(lǐng)域。木蹄層孔菌(Fomes fomentarius)是擔(dān)子菌門的一種白腐真菌,常見于樺樹和楊樹,廣泛存在于非洲、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木蹄層孔菌能夠有效降解白樺中的木質(zhì)素,保留較高含量的纖維素和較低含量的1% NaOH和苯醇抽出物[6],在白樺生物轉(zhuǎn)化中具有潛在的應(yīng)用價值。本研究進行了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碳氮源優(yōu)化及酶學(xué)性質(zhì)研究,旨在為今后MnP的利用提供相關(guān)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北方民族大學(xué)進行。木蹄層孔菌為北方民族大學(xué)生物化學(xué)實驗室保存,4 ℃生長于木屑麥麩培養(yǎng)基(78%白樺木屑、20%麥麩、1% CaSO4·H2O、1%蔗糖)。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yǎng)基(1 L):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pH值自然。基礎(chǔ)培養(yǎng)基[7](1 L):葡萄糖 10.0 g、酒石酸胺0.2 g、KH2PO4 2.0 g、MgSO4 0.5 g、CaCl2 0.1 g、琥珀酸(二)甲酯 1.3 mL、微量元素70.0 mL、硫胺素(維生素B1)1.0 mg。其中微量元素1 L:MgSO4 3.0 g、MnSO4 0.5 g、NaCl 1 g、FeSO4·7H2O 0.1 g、CaCl2 0.1 g、ZnSO4·7H2O 0.1 g、CuSO4 0.1 g、KAl(SO4)2·12H2O 10.0 mg、NaMoO4·2H2O 10.0 mg、次氮基三乙酸酯(NTA)1.5 g。
1.2 方法
1.2.1 粗酶液的制備 將木蹄層孔菌接種到PDA固體培養(yǎng)基上,28 ℃避光培養(yǎng)約7 d待菌絲長滿培養(yǎng)皿。取2個直徑6 mm的菌餅接入裝有15 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100 mL)中,28 ℃避光靜置培養(yǎng)。另取6個直徑為6 mm的菌餅接入裝有45 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100 mL)中,28 ℃ 180 r/min 避光振蕩培養(yǎng)。取液體培養(yǎng)基,4 ℃ 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1.2.2 MnP活力測定 MnP酶活定義為1 min內(nèi)催化氧化 1 μmol/L 愈創(chuàng)木酚所需的酶量為1個酶活力單位(U)。酶活測定體系包括500 μL的粗酶液,300 μL的4 mmol/L的愈創(chuàng)木酚溶液,1 500 μL的酒石酸鈉緩沖溶液(0.1 mol/L,pH值5),60 μL的10 mmol/L的MnSO4溶液,60 μL的5 mmol/L H2O2,580 μL的H2O。測定溫度為30 ℃時,465 nm[ε=1.21×104 L/(mol·cm)]波長處2 min內(nèi)吸光度的變化。
1.2.3 碳源和氮源的優(yōu)化 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考察不同碳源和氮源對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影響。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對最佳碳源和氮源進行2個因素4個水平正交試驗,以獲得碳源和氮源的最佳濃度。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
1.2.4 酶反應(yīng)的最適pH值和pH值耐受性 分別在溫度 4 ℃,pH值為3.5、4.0、4.5、5.0、5.5、6.0的緩沖液中測定粗酶液中MnP活力。同時,將粗酶液和pH值為3.0、3.5、4.0、45、5.0、5.5、6.0的緩沖液混合溫度為在4 ℃保持1 h和 24 h,測定粗酶液中MnP活力。試驗中的最高酶活定義為100%。
1.2.5 酶反應(yīng)的最適溫度和熱耐受性 在最適pH值,溫度為20、30、40、50、60、70、80 ℃條件下分別測定粗酶液中MnP活力。同時,分別在溫度為20、30、40、50、60 ℃條件下將粗酶液保溫1 h和24 h,測定粗酶液中MnP活力。試驗中的最高酶活力定義為100%。
1.2.6 金屬離子對酶反應(yīng)的影響 在粗酶液中分別添加終濃度為1 mmol/L和10 mmol/L的鈣(Ca2+)、鐵(Fe2+)、鎂(Mg2+)、銅(Cu2+)、鋇(Ba2+)、錳(Mn2+)、鋅(Zn2+)、鈉(Na+)、鈷(Co2+)、鉀(K+)。最適pH值條件下,溫度為 30 ℃ 保溫1 h后測定粗酶液中MnP活力。試驗中未添加金屬離子的酶活定義為100%。
1.2.7 MnP的動力學(xué)研究 當愈創(chuàng)木酚濃度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 mmol/L時,測定粗酶液中的MnP活力。
1.2.8 統(tǒng)計分析 本試驗中所有數(shù)據(jù)均平行重復(fù)3次,結(jié)果為“平均值±標準差”。結(jié)果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進行鄧肯多重比較。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培養(yǎng)方式對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影響
振蕩培養(yǎng)和靜置培養(yǎng)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1。將木蹄層孔菌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培養(yǎng)6、9、12 d后,靜置培養(yǎng)產(chǎn)生的MnP活力均顯著高于振蕩培養(yǎng)。其中,靜置培養(yǎng)9 d產(chǎn)生的MnP活力最大,達到89.16 U/L,相同條件下靜置培養(yǎng)是振蕩培養(yǎng)(21.04 U/L)的4.2倍。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靜置培養(yǎng)9 d與靜置培養(yǎng)12 d的酶活力差異不顯著。
2.2 碳源和氮源的選擇
2.2.1 不同碳源的選擇 在培養(yǎng)基中分別添加10 g/L的可溶性淀粉、麥芽糖、玉米粉、白樺木屑、麥麩作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2,以麥麩作為碳源時,在10、12、14 d產(chǎn)生的MnP活力均顯著高于以玉米粉、白樺木屑作為碳源產(chǎn)生的酶活力。以麥麩作為碳源時,在12、14 d所產(chǎn)生的MnP活力無顯著差異。以可溶性淀粉、麥芽糖作為碳源時,在整個培養(yǎng)期間,均未測得酶活。結(jié)果表明,以麥麩作為碳源,可以有效促進木蹄層孔菌MnP的產(chǎn)生,而可溶性淀粉和麥芽糖作為碳源不利于MnP的分泌。
2.2.2 不同氮源的選擇 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10 g/L麥麩為碳源,分別添加0.2 g/L的酵母浸膏、酒石酸銨、牛肉膏、蛋白胨作為氮源,研究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見圖3,4種不同的氮源處理所產(chǎn)MnP的活力,均在10~14 d內(nèi)達到最大值,其中以蛋白胨作為氮源時,在10、12 d測得的MnP活力最高,均顯著高于其他氮源測得的酶活。研究發(fā)現(xiàn)以蛋白胨為氮源時,10、12 d所產(chǎn)MnP活力并無顯著差異。結(jié)果表明,蛋白質(zhì)可以作為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有效氮源,培養(yǎng)10 d即可獲得理想的MnP產(chǎn)量,延長培養(yǎng)時間不利于MnP的有效積累。
2.3 碳源和氮源正交試驗
基于上述碳源和氮源不同濃度的影響結(jié)果,設(shè)計2個因素4個水平正交表優(yōu)化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碳源和氮源濃度(表2)。正交試驗結(jié)果顯示,碳源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影響最明顯,氮源其次。本試驗以培養(yǎng)10 d的MnP活力為主要指標,確定最佳MnP活力條件為麥麩23 g/L,蛋白胨 2 g/L。在此條件下MnP活力可達123.51 U/L,比優(yōu)化前MnP活力提高了38.52%。
2.4 酶反應(yīng)的最適pH值和pH耐受性
取靜置培養(yǎng)10 d的粗酶液,以愈創(chuàng)木酚作為底物,在pH值3.5~6.0范圍內(nèi),測定木蹄層孔菌MnP的最適pH值。結(jié)果顯示,隨著pH值的增加,MnP的活力逐漸增加,在pH值4.5時達到最大值,之后隨著pH值的進一步升高,酶活力逐漸降低。其中,在pH值為4~5之間時,MnP均具有較高的酶活力,相對酶活均大于80%。在pH值4.5時MnP酶活力與pH值4和pH值5時相比差異顯著,結(jié)果表明,木蹄層孔菌MnP的最適pH值為4.5(圖4-A)。
在溫度為4 ℃時,分別將粗酶液置于pH值為3~6的緩沖液中處理1 h和24 h,研究木蹄層孔菌pH值耐受性。結(jié)果顯示,在pH值4.5和pH值5.0條件下分別處理 1 h 和24 h后,木蹄層孔菌MnP相對酶活力均能保持在89%以上,2種條件下測得的酶活力差異不顯著。結(jié)果表明,木蹄層孔菌MnP在pH值4.5~5.0之間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圖4-B)。
2.5 酶反應(yīng)的最適溫度和溫度耐受性
取粗酶液在溫度為20~80 ℃條件下測定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研究其最適溫度,結(jié)果見圖5-A。隨著溫度的升高,MnP活力逐漸增加,當溫度達到50 ℃時MnP活力達到最大,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MnP活力逐漸降低。其中,在溫度為50、60 ℃條件下測得的MnP活力差異不顯著,因此,確定木蹄層孔菌MnP的最適反應(yīng)溫度在50~60 ℃之間。
取粗酶液分別在溫度為20~60 ℃條件下保溫1 h和 24 h,研究木蹄層孔菌MnP的溫度耐受性。結(jié)果見圖5-B,當溫度超過30 ℃時,粗酶液在保溫1 h和24 h以后,酶活均開始降低。同一溫度下MnP保溫時間越長,酶活喪失越多。保溫 1 h 時,溫度為30、40 ℃的相對酶活幾乎都保持在90%以上,并且2個溫度的酶活變化差異不顯著。保溫24 h時,溫度為20、30 ℃的酶活都保持在87%以上,但是溫度超過 30 ℃ 時,酶活急劇喪失,當溫度達40 ℃時,相對酶活只有63.92%。
2.6 金屬離子對酶活力的影響
選取10種金屬離子,研究1、10 mmol/L金屬離子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6。當金屬離子濃度為 1 mmol/L 時,與對照相比,粗酶液中添加Ba2+、K+、Ca2+、Co2+和Na+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具有顯著抑制作用;而添加Zn2+、Cu2+和Fe2+對MnP活力無顯著影響。當金屬離子濃度為10 mmol/L時,除了Mg2+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外,其他金屬離子均表現(xiàn)出對MnP活力具有極顯著的抑制作用,其中Mn2+和Co2+對酶活的抑制作用最大,相對酶活分別降低至20.92%和29.93%。在反應(yīng)液中Mg2+濃度為1 mmol/L和10 mmol/L時,MnP相對酶活分別為93.76%和97.72%,表明Mg2+對MnP酶活幾乎沒有影響,差異不顯著。
2.7 MnP的酶動力學(xué)研究
以愈創(chuàng)木酚作為底物的Lineweaver-Burk見圖7,木蹄層孔菌MnP的米氏常數(shù)(Km)是0.34 mmol/L,最大速度(vmax)是0.12 mmol/(L·min)。Km值的大小一般能夠體現(xiàn)酶對底物的親和力大小。以愈創(chuàng)木酚作為底物,木蹄層孔菌MnP測得的Km較小,說明木蹄層孔菌MnP對愈創(chuàng)木酚親和力較大。
3 討論與結(jié)論
已有相關(guān)文獻報道,白腐真菌產(chǎn)木質(zhì)素酶的培養(yǎng)方式多選擇振蕩培養(yǎng)[8-9],可能因為振動培養(yǎng)可以增加細胞和培養(yǎng)基之間氧的傳遞,同時增加生物量以及酶的產(chǎn)量。但是在木蹄層孔菌中發(fā)現(xiàn),振蕩培養(yǎng)測得的MnP酶活力遠遠低于靜置
培養(yǎng)時,可能因為振蕩培養(yǎng)會使木蹄層孔菌形成菌絲球,不利于分泌MnP,也可能振蕩培養(yǎng)會使部分MnP因機械損傷失去活力。在對Pleurotus ostreatus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其產(chǎn)生的木質(zhì)素酶漆酶在靜置培養(yǎng)時產(chǎn)量明顯高于振蕩培養(yǎng)[10]。
木蹄層孔菌MnP活力的最適pH值是4.5,在pH值 4.5~5.0之間時的耐受性最好,這與大多數(shù)研究報道的真菌[8,11-13]MnP相同,也介于4.0~5.5之間。木蹄層孔菌MnP的最適反應(yīng)溫度是50 ℃,溫度為20~30 ℃時MnP的穩(wěn)定性較好,在木質(zhì)層孔菌和Echinodontium taxodii 2538中發(fā)現(xiàn)的MnP的最適溫度分別為52、55 ℃[9]。
Mg2+(1、10 mmol/L)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沒有影響,本結(jié)果與對木質(zhì)層孔菌MnP酶的研究結(jié)果[13]相同。數(shù)據(jù)顯示,1 mmol/L的Mn2+對木蹄層孔菌MnP活力沒有顯著影響,10 mmol/L Mn2+顯著抑制MnP活力。盡管已有研究表明,金屬離子Mn2+在很多白腐真菌中被認為是一種強有力的產(chǎn)酶誘導(dǎo)劑[14-15],但是在木蹄層孔菌中卻表現(xiàn)了對錳過氧化物酶產(chǎn)生抑制作用,具體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闡明。
本研究獲得了木蹄層孔菌產(chǎn)MnP的最適培養(yǎng)方式為靜止淺層培養(yǎng),最佳碳源和氮源組合為小麥麩皮23 g/L、蛋白胨2 g/L。同時發(fā)現(xiàn)含木質(zhì)纖維素的碳源有利于MnP的合成。木蹄層孔菌MnP的pH值耐受范圍位于酸性區(qū)域,室溫條件下穩(wěn)定性較好,對Mg2+具有較好的耐受性。
參考文獻:
[1]董 明,于曉龍,孫 暠,等. 不同培養(yǎng)條件下錳過氧化物酶(MnP)的合成及其對甲基橙的降解[J]. 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5,9(5):2510-2514.
[2]楊秀清,李樹仁,沈 翀,等. 耐過氧化氫的錳過氧化物酶對三苯甲烷類染料的脫色[J]. 微生物學(xué)通報,2013,40(8):1356-1364.
[3]Gupte A,Tripathi A,Patel H,et al. Gupte S. bio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a perspective[J]. Open Biotech J,2016,10(1):363-378.
[4]van A B,Hofrichter M,Scheibner K,et al. Transform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2,4,6-trinitrotoluene(TNT)by manganese peroxidase from the white-rot basidiomycete Phlebia radiata[J]. Biodegradation,1999,10(2):83-91.
[5]楊秀清,張新憲. 白腐菌SQ01錳過氧化物酶對聯(lián)苯中間代謝物的轉(zhuǎn)化[J]. 微生物學(xué)報,2016,56(6):1044-1055.
[6]Shang J,Yan S P,Wang Q Y.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chemical component changes in Betula platyphylla wood by wood-rot fungi[J]. BioResources,2013,8(4):6066-6077.
[7]Tien M,Kirk T K. Lignin-degrading enzyme from the hymenomycete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J]. Science,1983,221(4611):661-663.
[8]Zhang H,Zhang S,He F,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nganese peroxidase from white-rot fungus Trametes sp. 48424 with strong ability of degrading different types of dy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J]. J Hazard Mater,2016,320:265-277.
[9]Kong W,Chen H,Si L,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anganese peroxidase from white-rot fungus Echinodontium taxodii 2538,and its us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lignin-related compounds[J]. Process Biochemistry,2016,51(11):1776-1783.
[10]Hou H M,Zhou J T,Wang J,et al. Enhancement of laccase production by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its use for the decolorization of anthraquinone dye[J]. Process Biochemistry,2004,39(11):1415-1419.
[11]Knop D,Yarden O,Hadar Y. The ligninolytic peroxidases in the genus Pleurotus:divergence in activities,expression,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5,99(3):1025.
[12]Sklenar J,Niku-Paavola M L,Santos S,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I 4.8 MnP isoenzyme from white-rot fungus Irpex lacteus[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10,46(7):550-556.
[13]崔艷紅,韓慶功,常魁珍,等. 木質(zhì)層孔菌產(chǎn)錳過氧化物酶條件的優(yōu)化及酶學(xué)性質(zhì)研究[J]. 飼料工業(yè),2012,33(12):55-59.
[14]Boer C G,Obici L,de Souza C G,et al. Decolo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 by solid state cultures of Lentinula (Lentinus) edodes producing manganese peroxidase as the main ligninolytic enzym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4(2):107-112.
[15]Asgher M,Ramzan M,Bilal M.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nganese peroxidases from native and mutant Trametes versicolor IBL-04[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6,37(4):561-570. 陳小敏,李偉光,陳匯林,等. 海南島橡膠割膠氣候適宜度評價指標的建立及應(yīng)用——以儋州市為例[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9,47(15):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