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茵
摘要:在《溪山琴況》中潔有兩種:聲潔和音潔,潔是練指原則,也是練指所求。實現(xiàn)潔必須修指,修指之道在于嚴凈,做到嚴凈要使心凈,使指凈并在練指過程中避免“邪滓”和“雜亂”,才能彈奏出純潔的琴音,從而使樂曲意趣長存。
關鍵詞:“潔” ? 練指 ? 嚴凈
中圖分類號:J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7-0064-02
《溪山琴況》一共有二十四況,“潔”況是第十三況,在“潔”況之前的十二況(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亮、麗、采)中,徐上瀛更多的是從風格和境界上來對琴樂進行闡釋,但是從“潔”況開始,徐上瀛轉入了對練指的論述。
一、何為潔?
《說文解字》曰:“潔,瀞也。從水,絜聲?!盵1]又曰:“瀞,無垢薉也?!盵1]也就是說潔是指沒有塵垢和污穢,其本義為干凈,清潔。
“潔”在《溪山琴況》中如本義,指干凈,純潔。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音質(也即“聲”)的潔,二是指樂曲(也即“音”)的潔?!奥暋睗嵰布础盁o聲不滌,無彈不磨”[2],這里的磨彈,也即使彈奏出的聲音經過磨洗和蕩滌一般,沒有雜音,音質純粹。“音”潔也即“音愈希,則意趣愈永”[2],取音希微,音樂中的意趣才能悠長不盡。這里的“?!辈粦恰吧佟钡囊馑?,如果將“?!苯忉尀椤吧佟?,那么這句話就解釋為取音越少,意趣反而越長。
潔既是練指過程中所遵守的原則,也是練指所追求的潔凈之音,潔凈之境?!皾崱睕r中有言:“欲修指者,必先本于潔也?!盵2]意思是想要磨練好手指和技法,就必須從出音潔凈開始。“潔”況又言:“從有而無,因多而寡,一塵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潔之地:此為嚴凈之究竟也?!盵2]這句話是說當不凈之音和雜亂之音逐漸從多到少,從有到無,最終達到至潔的地步,才是嚴凈的最高境界。
二、潔在練指
實現(xiàn)潔的根本途徑是練指?!柏惤浽疲骸魺o妙指,不能發(fā)妙音?!盵2]貝經是貝葉經,印度的佛經形式,用鐵制的筆在貝多羅樹葉上寫下的經。“潔”況轉引佛經上的“若無妙指,不能發(fā)妙音”,其意在于以佛教的美學思想來解釋形上音樂與形下手指技術間的相互依賴的關系。貝經并不否認音樂對手指的依賴,但手指與音樂的關系并非絕對化的,因此說二者“不即不離”。
“蘇東坡在《題沈君琴》中曰:‘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3]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說聲音是從指頭上發(fā)出的話,為什么不就在你的手指上聽?其實聲音的來源未嘗是手指,也未嘗不是手指,兩者的關系是不即不離的。因為“夫弦有性,欲順而忌逆,欲實而忌虛”[3],也就是說弦的客觀規(guī)律是不可違反的,我們在運指彈弦的時候需要順應弦的客觀規(guī)律,但由于“調弦求和賴于指,發(fā)聲奏樂更賴于指,就此而言,指又是弦的主宰”[5],所以妙音得以形成的來源又無不在指上,由此可見妙音的形成與練指是不可分離的,正如徐上瀛在“潔”況中所說:“未始是指,未始非指,不即不離;要言妙道,故在指也?!盵2]
好的琴音當訴諸于好的指法,練指是為了能夠恰到好處的處理好運指彈弦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因此對指法要嚴格規(guī)范,運指走手要準確、干凈。首先,練指要做到“凡下指,先落指在弦上方用力,不可自空中下指,又不可彈出,只得寄指在次弦上”[2],如果是從空中下指用力,而不是在弦上方下指用力,那么所彈出的琴音就不是干脆利落的,而是疲軟的。其次,練指要求在操琴過程中,走手遞弦須做到“指下過弦,慎勿松動,指上遞弦,又欲無跡”[3],因為左手按弦時若是松動或者過弦時痕跡太明顯,聲音就會失去其原本的連貫性,成為一些雜亂相間的音。
三、修指之道
前文論及求取潔品必須練指,那么如何練指呢?其實修指之道在于嚴凈,也即是說修指應以嚴凈為原則。在“潔”況中,徐上瀛指出“修指之道,繇于嚴凈,而后進于玄微”[2],這就是說修煉指法的奧妙,除了處理好運指彈弦中的各種技術問題之外,還需要使指下彈出的音嚴凈,只有指下出音嚴凈,才能進入玄微的境界。過去,人們常用絲弦,雜音在所難免,因此便有懶散的操琴者把雜音當成自然而然的音,以之為美,從而避免手指技術的訓練。殊不知,潔品應貫穿整個練琴過程,無論是絲弦還是鋼弦,都應本著求指嚴凈的原則,按弦之音應如繪畫筆觸,可從中窺探琴者內在的動力結構。
怎么做到嚴凈呢?首先嚴凈之本在于凈心。徐上瀛曰“指嚴凈,則邪滓不容留,雜亂不容間;無聲不滌,無彈不磨,而祗以清虛為體,素質為用?!盵2]“清虛為體”要求內心清凈虛明,去除一切貪嗔雜念;“素質為用”則是說指下之音要質樸純潔;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指下出音嚴凈,就不容存留任何不凈之聲,不容摻入任何雜亂之音,只有完全做到內心的清凈虛明,練指才能質樸純粹。徐上瀛的嚴凈觀與佛家凈心、悟道的修煉思想是相通的。佛教經典《大乘起信論》中有云:“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唯心所有,本身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以心滅則種種法滅”[4],在佛教觀點之中,心才決定了世間萬物產生與發(fā)展,離念、凈心的方式是為了使心靈返歸原初的清凈狀態(tài)。徐上瀛強調彈琴時要以清虛為體其實就是在說心凈才是使琴音實現(xiàn)干凈、純潔的根本,只有內心清凈虛明,才能彈出質樸純粹的琴音。
其次,內心純潔之后,還應刻苦練指。練指的方法從開始練琴就應該慎重對待,嚴格規(guī)范指法,運指要準確、干凈,沒有多余的動作。練指必須對指法了如指掌。徐上瀛在《萬峰閣指法閟箋》對各指法做出準確的解釋。如在右手指法“抹”中這樣描述:“用抹之法,必以正出,不可斜掃,又不可太重,使弦撲面?!盵2]當使用“抹”這一指法時,手指與琴弦呈九十度角,下指不能過重,不能斜彈,否則琴弦容易撲在琴面上,音渾濁不堪,難得潔凈琴音。徐上瀛在《左右手二十勢圖說》中對部分指法進一步闡述,如使用“挑”時,“食指屈曲中節(jié),大指亦隨而曲之,即令指甲抵于食指頭之中。至挑時,則大指用直而送出,食指如欲收進復挑,大指仍曲以抵定?!盵2]食指的力量綿柔,必須使用大指輔助,由大指推動收縮或者舒展,且不可將指尖貼在弦上推出,否則容易產生雜音,與潔音相去甚遠。
內心純潔清凈,勤于練習的操琴者可以避免兩種常見的惡習:“邪滓”和“雜亂”?!靶白摇焙汀半s亂”包括有意的過度裝飾和無意的取音不純。藝術趣味低的人喜歡以聲取勝,彰顯華麗風格;而藝術趣味高的人喜歡以韻取勝,他們采取減法的原則,減少右手的實音,增加左手的表現(xiàn)力。雖然說右手的實音以干脆簡潔為主,左手則可以通過力度的大小,跌宕起伏,開合與收放表現(xiàn)出清凈虛明的內心世界,但若是刻意而為之,則又會使聲音失去質樸純粹之性,從而走向枯淡無味的另一個極端。初學的琴者往往在右手入弦時指甲摩擦琴弦而產生雜音,這便是一種需要避免的“邪滓”。因此必須確保下指發(fā)力的方向和指甲表面垂直,這樣一來摩擦少了,產生出的雜音也最小,從而有效防止“邪滓”和“雜亂”。
因此修指之道應以嚴凈原則貫穿始終,先修心,后勤于練指,還應避免“邪滓”和“雜亂”,這樣才能得到潔凈純粹的指音。
當我們的心靈返歸原初的清凈狀態(tài)時,取音就會變得簡潔質樸,由多而寡,音調也會變得希微玄妙,從有而無,因為一切邪滓都通過虛明的心境而被去除,一切雜音也在練指中得到糾正。這樣的琴音是最干凈,最純潔的,正如徐上瀛在“潔”況中所說:“從有而無,因多而寡,一塵不染,一滓弗留,止于至潔之地:此為嚴凈之究竟也。”[3]“究竟”既包括練指的技術,也包括心境的虛明;既是指功德的圓滿,也是指境界的圓滿。因此這樣的琴音雖然取音希微,但是卻能夠傳達出深永的意蘊,故徐上瀛曰:“指既修潔,則取音愈希;音愈希,則意趣愈永?!盵3]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校訂本)[M].南京:江蘇鳳凰出版社,2012.
[2]徐上瀛.溪山琴況[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王耀珠.《谿山琴況》探賾[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4]祁志祥.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