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菊
【摘 要】本文從新聞采編的概述角度出發(fā),對新聞采編的含義、內容以及特點進行介紹,并分析當前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合理的增強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有效途徑,以期為有關工作人員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新聞? ?記者? ?采編能力
一、新聞采編概述
1.新聞采編含義。新聞采編,主要是對新聞材料,包含自身的寫作,如新聞稿件的撰寫等在內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以及處理等的一項工作,形式多樣,包括采訪、做新聞調查以及拍新聞照片等。
2.新聞采編的內容以及特點。新聞采編工作主要包括采訪以及編輯兩大部分,其中的“采訪”屬于一種比較特殊的研究調查,其基本性質為研究調查客觀事物。而“編輯”主要是對采訪目標、目的內容等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其具備一定的技術性、知識性、政治性以及實事性。
另外,采訪的目的在于對目標進行傳播,其基本的任務為對真實的、典型的以及具備新聞價值的實事進行迅速掌握,其基本的活動形式主要為各種社會活動。
編輯工作通常具備以下四個重要的特征:①傳播迅速;②加工優(yōu)良;③信息量較大;④立場積極正確。
二、當前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不足之處
1.部分記者未深入基層。是否深入基層是對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進行評價的基本指標之一,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部分新聞記者并沒有擺明自身的角色,沒有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與廣大基層群眾相脫節(jié)。這種脫節(jié)會導致新聞記者無法及時掌握民眾所關注的焦點、熱點,不能對其關心的事件進行及時報道,進而不能獲得民眾共鳴。因此,這種脫離了廣大基層群眾的報道從根本上、思想上便無法成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的優(yōu)秀新聞。
2.新聞采編模式較滯后。當前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誕生出了越來越先進的新媒體,而媒體共融也將是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媒體存在主要趨勢。如今依然有很多新聞記者采用滯后的新聞采編模式報道新聞,這很難符合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這種滯后的模式,除了會降低新聞采編工作的整體效率以及質量,更會在很大程度上使社會效益被降低。
3.未深入挖掘采編深度。新聞記者在挖掘新聞采編素材前,必須確保這些素材的及時性、真實性以及準確性,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廣大民眾對于新時期新聞的更多需求,新聞記者必須對新聞采編素材進行深入挖掘。然而在實際新聞采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很多新聞記者會因為個人觀點、意識的不同,或者個人綜合能力的欠缺,很少會對各種素材進行深入挖掘,最終致使所得的素材缺乏全面性。
4.新聞記者綜合素質低。在新時期,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而言,其必須具備專業(yè)的工作能力,以及極高的工作素養(yǎng),這樣才能確保其將采編工作充分做好,當前,很多新聞記者并不具備充足的實踐經(jīng)驗,其對新聞素材的敏銳性也不強,這會致使報道的新聞比較膚淺、片面,更無法在編輯新聞的工作環(huán)節(jié)中將重點表達出來,長此以往,必將失去人民群眾的重視。
三、增強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有效途徑
1.強化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新聞記者采編的素材、處理和報道的新聞內容,對于社會的輿論導向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必須擁有正向、積極的“三觀”,具備良好的工作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理念,在開展新聞采編、播報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實事求是,以便將社會輿論向著正面、積極的方向加以引導。這要求新聞記者在采編工作中,對素材要進行全面掌握,并對其進行深入調查,最大限度地還原事件真實情況,從而確保新聞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由于當前依舊存在一些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但是在面對社會不良風氣時,新聞記者只有具備足夠的社會責任感,才能確保對各類事件真實性的深度挖掘,進而盡可能地將真實的事件內容展示給人民群眾,最終強化民眾的求真意識。
2.創(chuàng)新新聞采訪工作形式。為了全面提升采訪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新聞記者必須對采訪工作的整體形式加以合理的創(chuàng)新。新聞記者只有對人民群眾進行深入了解,才能針對性地設計出合適的采訪方案。
一方面,新聞記者在展開正式的采訪前,必須對采訪目標進行全面掌握,針對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采訪方案,只有設計合理的采訪問題,才能為采訪工作的整體質量以及效率提供良好保障。例如,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可以以談話的形式,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進而逐步引導采訪目標把有關信息最終最大程度地表達出來。
另一方面,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必須對各種細節(jié)加以重視,因為很多新聞線索都是從細微之處展現(xiàn)出來的。因此,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應當逐步鍛煉自身發(fā)現(xiàn)細節(jié)、觀察細節(jié)(如語氣、眼神以及肢體語言等)的能力,進而確保采編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得以提升。
3.增強記者深入挖掘意識。
①拓展獲得新聞線索的渠道,對任何細枝末節(jié)都要時刻關注,以便在民眾里、工作中以及生活中將極具價值的素材及時挖掘出來,一旦挖掘出有效素材,便要迅速開展采編工作。
②對于各類新聞素材的深入挖掘,新聞記者必須做到及時到達現(xiàn)場,對實事、現(xiàn)場進行反復跟蹤掌握;對采訪目標進行認真觀察;對采訪內容,要與有關人員多交流,多詢問有效問題;對有關問題必須深入思考和分析;對收獲到的有效信息進行及時記錄,并將各類信息進行有效串聯(lián)。
4.打造專業(yè)新聞記者團隊。新聞機構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應當積極引進理念先進、職業(yè)素養(yǎng)高、綜合能力強的專業(yè)新聞記者人才。一方面,機構要擴大選聘范圍,嚴謹選聘符合時代的人才,打造專業(yè)的新聞記者團隊。另一方面,機構應當定期組織記者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座談會等活動,以便豐富其知識儲備量,拓展其視野,進而使其逐步學習并掌握先進的采編理念。此外,機構也要完善自身的激勵機制,不斷促進新聞記者進行自我學習和完善,同時強化其社會責任感以及職業(yè)道德水準等。
四、結論
總體而言,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獲得各式各樣的新聞信息。因此,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素養(yǎng),鍛煉自己的新聞敏感度,增強自身采編能力,才能夠為民眾編寫出更加優(yōu)秀、更受關注的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