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媛 郭紹舉 鄭傳彬 李京偉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胃黏膜上皮變薄或腺體萎縮,同時或伴有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胃病,臨床表現(xiàn)常以上腹部隱痛、腹脹、食欲不振為主[1,2]。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CAG發(fā)病率在5%左右,且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3]。目前研究認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CAG發(fā)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多數(shù)CAG患者Hp檢測結(jié)果呈陽性[4,5]。目前西醫(yī)對于Hp陽性CAG治療多以根除Hp、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及對癥治療為主,但效果不甚確切。中醫(yī)學認為,CAG屬“胃脘痛”“胃痞”范疇,“脾胃本弱”加之“外邪侵襲”致使“氣虛無力行血”而“壅滯成瘀”是本病的病機,“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是治療該病的根本[6]?;谝陨希狙芯坷梦笢?黨參、黃芪、白術、三七、醋莪術、醋三棱、枸杞子、麥冬、干石斛、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炙甘草)治療Hp陽性CAG,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符合“赫爾辛基宣言”。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p陽性CAG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3.62±9.29)歲。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25~58歲,平均年齡(43.50±9.41)歲。觀察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28~59歲,平均年齡(43.74±9.25)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版)》[7]中關于CAG的診斷標準:胃黏膜固有腺體減少,或同時存在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C13呼氣試驗檢查結(jié)果顯示Hp(+)。中醫(yī)診斷符合衛(wèi)生部2002年制訂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關于“胃脘痛”的診斷標準:胃脘脹滿或隱痛、刺痛,存在胃痛證候和痞滿證候。
1.3 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3)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4)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1)合并有胃潰瘍、胃癌、胃黏膜重度異常增生及疑似癌變者;2)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系統(tǒng)性疾病者;3)合并妊娠或哺乳期婦女;4)對于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5)其他不適宜納入研究者。
1.5 剔除標準1)患者研究中途退出;2)患者研究期間加減藥物。
1.6 治療方法
1.6.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4聯(lián)法進行治療,具體為:阿莫西林(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3294)1 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044)500 mg/次,2次/d,口服;泮托拉唑腸溶片(企業(yè)名稱:Takeda GmbH,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60486)40 mg/次,2次/d,口服;枸櫞酸鉍鉀(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20098)300 mg/次,4次/d,口服。
1.6.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萎胃湯(黨參30 g,黃芪30 g,白術15 g,三七10 g,醋莪術15 g,醋三棱15 g,枸杞子30 g,麥冬15 g,干石斛15 g,白花蛇舌草20 g,半枝蓮20 g,炙甘草5 g),由我院中藥房提供并統(tǒng)一煎制,每日400 ml,分2次早晚服用。所有患者均治療2周。
1.7 觀察指標
1.7.1 中醫(yī)主癥包括胃痛證候和痞滿證候,根據(jù)文獻[8]分別用胃痛證候積分和痞滿證候積分評價。胃痛證候積分:0分:無胃痛癥狀及體征;1分:僅表現(xiàn)為輕度胃痛,且頻率為偶發(fā),不影響日間活動或夜間睡眠;2分:中度胃痛,較為頻繁,可以忍受,僅輕微影響日間活動或夜間睡眠;3分:重度胃痛,胃痛頻繁,難以忍受,嚴重影響日間活動或夜間睡眠。痞滿證候積分:0分:無痞滿癥狀及體征;1分:僅表現(xiàn)為輕度痞滿,且頻率為偶發(fā),可以忍受,不影響正常飲食;2分:中度痞滿,痞滿癥狀較為明顯,較為頻繁,空腹緩解,飲食減少;3分:重度痞滿,痞滿頻繁,難以忍受,嚴重影響飲食次數(shù)。
1.7.2 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采用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日本奧林巴斯,CV-290)進行檢測,根據(jù)文獻[8]中關于CAG胃鏡診斷標準進行計分。0分:胃鏡下胃黏膜無萎縮;1分:胃鏡下胃黏膜紅白相間,可見血管網(wǎng),但呈局灶性;2分:胃鏡下胃黏膜紅白相間,明顯可見血管網(wǎng),且呈彌漫性,胃黏膜皺襞呈現(xiàn)淺平表現(xiàn);3分:胃鏡下胃黏膜紅白相間,明顯可見血管網(wǎng),且呈彌漫性,胃黏膜呈顆粒、結(jié)節(jié)狀。
1.7.3 Hp清除率治療結(jié)束后復查C13,結(jié)果為陰性者為Hp根除。以Hp根除例數(shù)/總樣本數(shù)×100%記為Hp清除率。
1.7.4 臨床療效根據(jù)文獻[7,8]制定臨床療效標準,具體為: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90%,胃鏡復查胃黏膜異常癥狀消失;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但<90%,胃鏡復查胃黏膜異常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但<70%,胃鏡復查胃黏膜異常癥狀減輕;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胃鏡復查結(jié)果無改善,甚至惡化。治愈+顯效+有效=總有效,以總有效例數(shù)/總樣本數(shù)×100%記為總有效率,以評價臨床療效。
1.7.5 安全性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并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并記錄。以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shù)/總樣本數(shù)×100%記為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用來評價安全性。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主癥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胃痛證候積分、痞滿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2組患者胃痛證候積分、痞滿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胃痛證候積分、痞滿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胃痛證候積分、痞滿證候積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2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Hp清除率及臨床療效比較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Hp清除率為88.00%(44/50),高于對照組的68.00%(34/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28,P=0.016);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6.00%(48/50),高于對照組的84.00%(42/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00,P=0.046)。
2.4 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血、尿、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與治療藥物相關的異常改變,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近年來,隨著不良飲食習慣和Hp感染率的上升,CAG發(fā)病率逐年升高,Hp陽性CAG占比逐年增大。目前對于Hp陽性CAG的治療主要包括飲食調(diào)理、根除Hp治療、改善胃動力、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9]。中醫(yī)學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了對CAG的記載,認為該病屬于“胃脘痛”“胃痞”范疇。由于中醫(yī)對CAG病機認識的不同,各醫(yī)家對CAG的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有從外邪犯胃治,有從胃絡失養(yǎng)治,有從寒熱錯雜治[10]。本研究從補脾益氣、活血化瘀入手,采用萎胃湯治療Hp陽性CAG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治療后,2組患者胃痛證候積分、痞滿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上述積分低于對照組。同時,2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胃鏡下黏膜萎縮積分低于對照組。這一結(jié)果說明,萎胃湯對于Hp陽性CAG具有確切的治療效果。方中,黨參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之功效;黃芪可補氣固表,主治氣虛乏力;三七則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三者配伍,共同產(chǎn)生健脾益氣升清之效,加快改善脾虛運化失健,減少病變胃黏膜[11,12]。加之,白術可健脾益氣,醋莪術、醋三棱有消積止痛之功效,麥冬、干石斛養(yǎng)陰益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解毒、消痛散結(jié)[13,14]。共同起到減輕患者胃痛、痞滿癥狀,改善患者胃鏡下胃黏膜變化的作用,進而達到提高治療總有效率。
同時,本研究觀察了2組患者Hp清除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Hp清除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萎胃湯在清除Hp感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分析原因:方中黨參具有增強免疫力,清除Hp感染所致氧自由基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黃芪皂甙、三七皂甙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僅次于黃連[15];此外,白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也均有一定的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因此,萎胃湯方中各組分共同協(xié)同,聯(lián)合傳統(tǒng)4聯(lián)療法,可有效增加Hp陽性CAG患者Hp清除率。
在治療期間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與治療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提示,萎胃湯治療Hp陽性CAG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萎胃湯治療Hp陽性CAG效果確切,可明顯減輕患者胃痛、痞滿癥狀,改善患者胃鏡下胃黏膜變化,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但同時也應看到,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勢必會對結(jié)果產(chǎn)生一定的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對照研究,以增加結(jié)果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