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雅芳
摘 要:在部編版新教材中明確提到了要“關(guān)注語用,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意味著低年級的教師要樹立語用意識,積極引導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白衷~句”是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是學生表達的基礎(chǔ)。文章從“字詞句”著眼,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guān)鍵詞:低年級;語用;字詞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2-0020-02
常年在低段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上課不舉手,缺乏表達的勇氣;有些學生思路清楚但是表達非所想;還有的學生在寫話中語言枯燥,表達無序。一方面與這個學段的學生認知積累有關(guān),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習得知識卻不會運用?!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樹立語用意識,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提高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表達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是兒童學習書面表達的開始。因此語用教學有必要從低年級課堂展開。筆者立足文本,從基礎(chǔ)的“字詞句”出發(fā),指導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本文以部編版低年級教材為例談?wù)剮c做法:
在課堂上語言文字的運用常見于閱讀教學或者作文教學中,而在識字教學中卻常常被忽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識字是一塊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應(yīng)更加有意識地將識字和遷移運用相結(jié)合。中國的漢字是集音、形、義于一體的表意文字,具有圖畫性、表義性,富有豐富文化意蘊。教師孤立地將漢字的音、形、義拆解開,讓學生生硬地識記字形,學生難以真正地理解漢字的意思。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借助字理教學,追溯字源,啟發(fā)學生想象,形象感知漢字的意思,既符合低段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又高效拓展識字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例如,在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道”字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實施的:
先是出示“道”的生字和拼音,請小老師帶讀。然后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畫了什么。學生回答一個人在路上走。筆者聯(lián)系舊知“首”的本義:“仔細看‘道字,走,我們已經(jīng)學過表示走路的意思,哪一部分表示人的意思呢?” 接著教授學生“道”的意思:“首的古義指頭,在這兒表示人。因此‘道的本義是路的意思?!痹僖龑W生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和“道”有關(guān)。學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街道、道路、人行道……”等等。接著繼續(xù)拓展有關(guān)“道”的詞語:水流過的路叫什么?(水道)河水流過的路呢?(河道)江水呢?(江道)。最后引申了“道”除了“路”以外在當今的其他意思。比如:跟人說再見叫作道別,跟人說謝謝叫作道謝,跟別人說對不起叫作道歉。通過追溯漢字字源直觀地了解“道”的本義,并拓展了“道”的相關(guān)詞語,幫助學生積累了詞匯,豐富了對“道”的意思的了解。
中國漢字大多數(shù)為形聲字,常常一個簡單的字就能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字。教材中形聲字占了絕大部分,借助字理識字,教授學生認識一個字,學會一類字。如《“貝”的故事》一文中先向?qū)W生展示“貝”的象形字,讓學生猜猜這像什么,當學生回答像是貝殼,筆者告知其字形像水生動物的外殼,因美觀被古人視為珍奇,后來發(fā)展為原始貨幣。學生就明白“貝”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guān),筆者再問學生知道哪些帶有“貝”偏旁的生字,學生一下子打開思路了,拓展了“賺、賠、購、貧、貨”等生字。筆者進一步設(shè)計了讓學生選擇生字組詞說句子,進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實踐。
利用字理識字,使學生不僅能夠形象識記生字的音形義,而且能抓住生字的本義進行字詞的拓展積累,把字理識字和表達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僅提高了識字效率,而且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讓學生的語用意識被激活。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一方面閱讀面狹窄和生活閱歷少導致他們的詞語積累匱乏,另一方面未習得理解詞語的方法,還不會借助工具書查找詞語含義。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經(jīng)說過:“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币虼私處熞乖~語在學生腦海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富有生命力,并能活化運用詞語,就必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含義。
在教材中有這幾類詞語值得教師們關(guān)注:一是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且較難理解的;二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詞語;三是優(yōu)美生動的;四是貫穿全文的中心詞;五是疊詞(AABB、ABB)、成語等特色詞語。如《找春天》一課中“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里的“探出”,這個詞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遣詞意圖,體會語用的價值所在,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先出示句子:“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聚焦“探出” 這個詞語,讓學生猜猜“探出” 的意思,提問了一些學生都未能準確說出它的意思。為了讓學生直觀理解這個詞語,請學生做一做探出的動作,學生就明白了“探出”指的是一個物體將頭向上伸出。然后將“探出”與“長出”進行換詞對比:①“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②“小草從地下長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學生通過對比品悟到“探出”不僅寫出了小草的生長,而且讓人覺得小草迫不及待地想從土里出來欣賞春天的美麗,體會作者賦予小草人的情態(tài),使人感受到春天來臨時,小草的喜悅和生機勃勃。最后進行拓展訓練:用“探出”說話。學生馬上造句:“小草從石縫中探出頭來?!薄盎▋簭膲翘匠鲱^來?!彪S著閱讀量的增加,詞匯量也在不斷增加,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越精準,運用表達時就更恰當。
低年級的教材內(nèi)容雖淺顯易懂,但里面不少的詞語值得去揣摩。如二年級下冊《小毛蟲》第四段的中心詞是盡心竭力,引導學生抓住“一刻也沒有遲疑”“織啊織啊”等語句理解“盡心竭力”指的是小毛蟲工作非常的努力,進而體會小毛蟲身上勤奮與堅持的可貴品質(zhì)。當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用“盡心竭力”說話。我認為在教學中應(yīng)多關(guān)注詞語含義的揣摩,使學生積淀語言、運用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苯滩睦锾N含著無窮的寶藏,里面一篇篇精美的范文文辭兼美,文章句式規(guī)范且蘊藏著豐富的表達形式,為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模仿典范。作為老師要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善于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為我們的課堂服務(wù)。巧設(shè)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在教學中,我著眼于那些運用了修辭手法或者句式特殊的句子,盡力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如《四個太陽》一文中,教學如下:
通過多種方式的品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面三個句段結(jié)構(gòu)相似,教師總結(jié)這篇課文都是先寫“我”畫了什么顏色的太陽,接著寫在陽光照耀下“我”的美好心愿。在了解這樣的結(jié)構(gòu)特點后,出示句式練筆:“我畫了_________(顏色)的太陽,送給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痹谕篮献鹘涣骱螅瑢W生的答案豐富多樣,有的說:“我畫了綠綠的太陽,送給爸爸,希望爸爸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工作也能覺得很清涼?!庇械恼f:“我畫了紅紅的太陽,送給老師,希望老師能每天保持好心情。”學生在仿寫中積累了言語范例,習得了如何表達,為今后的寫話打下了基礎(chǔ)。
仿寫是平常語文教學訓練中常用的訓練方式,教師要清楚仿寫的目的,精選仿寫的內(nèi)容,讓學生明確仿寫的方向,在仿寫中習得,在習得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在部編版教材中就有很多表達形式多樣的語言典范,例如,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以“對句”的形式表達。全文六行三句,各描寫一種動物,句式工整,內(nèi)容連接對稱?!膀唑寻肟照钩犸w,蝴蝶花間捉迷藏……”每句第一個詞都是昆蟲名,第二個詞是它們生活的地方,第三個詞是它們在干什么。這與平常訓練表達完整性“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目標相契合。在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小動物們在做什么,然后用多種形式品讀句子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句話相同的句式結(jié)構(gòu),接著出示蜜蜂采蜜、小鳥搭鳥窩、小女孩做運動的圖片,讓學生仿照文中句式說話。
著名語文教師丁有寬強調(diào):“兒童學習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段訓練為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痹诮虒W中抓住文本典型句式,指導學生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導學生內(nèi)化語言再創(chuàng)造,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從而規(guī)范表達,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標》明確將“復述”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復述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在部編版二年級的教材中編排了以復述講故事為訓練點的教學活動:借助圖片、示意圖、關(guān)鍵詞句或表格復述故事。教師要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用實踐的機會,在復述過程中獲得語用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表達思維。如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它的語言和情節(jié)具有循環(huán)反復的特點。其中課后第一題就設(shè)計了根據(jù)示意圖講故事。在課堂上,筆者出示了課后題的示意圖,引導學生將故事分為三部分來講: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向?qū)W生講明要求:每個部分要說清楚蜘蛛想賣什么,招牌上寫了什么內(nèi)容,顧客是誰,顧客有什么特點及最后結(jié)果如何。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提醒可以加入動作、表情。從課堂效果看,大部分學生都愿說、樂說,對文本的認知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達到踐行語用、遷移表達的目的。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終結(jié)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能力?!币虼俗鳛橐幻湍昙壍囊痪€教師,要珍惜這方沃土,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以“語用”為念,以巧借字理、揣摩詞語含義、仿寫文本句式和復述故事的方式,在規(guī)范、有序、扎實的訓練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愿說、愛說,會說、會寫,在語言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字詞句的積累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仁增.我的教學語用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