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翠霞
本學期開學以來,和兩個班的學生共讀了美國作家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學生們更多的是對書中斯庫特、杰姆兄妹的成長經(jīng)歷感興趣,我則更多地關(guān)注書中不同家庭在孩子教育方式上的差異,及其影響下的孩子成長的情況。我與學生約定我們自選感興趣的角度寫讀后感。
阿蒂克斯是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家長,他是小說主人公斯庫特、杰姆兄妹的爸爸。通過細讀他和一對兒女相處的點點滴滴,我更堅信“陪伴”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意義。
陪伴幫孩子養(yǎng)習慣
小說中的阿蒂克斯是一個單親爸爸,同時也是當?shù)胤浅S忻穆蓭?。在六歲的斯庫特和十歲的杰姆的眼里,他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小說剛開始,就以斯庫特的口吻說出了她和哥哥對爸爸的評價:“我和杰姆都覺得我們的父親很讓人滿意:他陪我們玩,給我們讀書,對待我們隨和又公正?!卑⒌倏怂姑客矶紩惆閮蓚€孩子閱讀,尚未上學的斯庫特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字。等斯庫特真正上了小學一年級,卻被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老師告知不要再讓父親陪她閱讀了,此時她才感受到閱讀對她的意義,她說:“我以前從未熱愛過閱讀,可是現(xiàn)在我則擔心起來要失掉它了。閱讀就像一個人的呼吸,即使不喜歡也不能不做?!焙茱@然,斯庫特的閱讀習慣就是在阿蒂克斯每晚的陪伴下逐漸養(yǎng)成的,且潛移默化得像呼吸一樣,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更需要意志力。缺乏外在力量的支撐,好習慣的養(yǎng)成計劃也許就會無疾而終。那么如何幫孩子戰(zhàn)勝惰性,逐漸養(yǎng)成好習慣,而又不讓其反感呢?阿蒂克斯式的陪伴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處于成長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大,最容易接受來自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孩子身邊的陪伴者就是組成孩子生活環(huán)境的一個要素,陪伴者的日常行為將直接對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產(chǎn)生影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奔议L不要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拿起書本與孩子共讀,讓自己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吧!
陪伴為孩子改錯誤
在斯庫特和杰姆的成長過程中,兩人也和普通孩子一樣,經(jīng)常會因為頑皮、不懂事,做出一些令人頭疼的事來。因為時常陪伴著孩子們,阿蒂克斯總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孩子們犯下的錯誤。但他會傾聽孩子們的解釋,然后給出改正意見。有一次,阿蒂克斯在與女兒斯庫特對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斯庫特稱呼黑人為“黑鬼”,于是他及時糾正斯庫特的錯誤,告訴她“不要叫黑鬼,那是賤稱”。當斯庫特反駁說“學校里的人都這么叫”的時候,阿蒂克斯說:“從現(xiàn)在起,至少有這么一個人不這么叫了?!卑⒌倏怂蛊胶投鴪远ǖ丶m正,使斯庫特從此再也沒有用過“黑鬼”這個賤稱,并因此在她的心底種下了種族平等的種子。
如果沒有陪伴,沒有陪伴中的留心觀察、耐心傾聽,阿蒂克斯就不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這些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的毛病,就無法及時采取相應(yīng)的教育措施,就會因此失去最佳的教育契機。現(xiàn)實生活中,當教育契機發(fā)生的時候,如果父母總是不在場,教育沒能及時跟上,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良品行就在父母的視野之外不知不覺間形成了。
陪伴給孩子樹榜樣
阿蒂克斯因為要為黑人湯姆打官司而被小鎮(zhèn)上的人嘲笑、唾罵,斯庫特和杰姆也因此受到了牽連。當發(fā)現(xiàn)孩子們因為此事憂心忡忡,杰姆甚至失去理智抽打了嘲弄他的杜博斯太太家的山茶花時,阿蒂克斯平心靜氣地就此事與孩子交流。斯庫特表示不理解阿蒂克斯為什么要幫黑人打官司,阿蒂克斯說:“這個案子——湯姆·魯濱遜的案子,它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人的良心和道義的本質(zhì)——斯庫特,如果我不去幫助這個人,我就再也沒臉上教堂去禮拜上帝了?!?/p>
當阿蒂克斯與孩子們討論要不要按孩子們的亞歷山德拉姑媽說的家族規(guī)矩來教育他們時,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我也不想讓你們記住,忘了它(家族規(guī)矩)吧!”“他向門口走去,出了房間,隨手關(guān)上了門。他幾乎要摔門了,不過在最后一刻控制住了自己,輕輕地把門帶上。”這一幕被兩個孩子看在了眼里。阿蒂克斯的情緒來源于姐姐亞歷山德拉給孩子們立下的家族規(guī)矩,然而在孩子們面前,他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又無聲地給孩子們上了一課。
這兩件發(fā)生在陪伴過程中的或言傳或身教的教育事件,如同陽光雨露,使斯庫特和杰姆在成長中又不知不覺吸收了養(yǎng)分,并內(nèi)化為成長的力量。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和恒久的。所以,我們在陪伴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是言傳,也有可能是身教,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yīng)給孩子樹立榜樣,從而提高陪伴的質(zhì)量。
讓家庭教育多一些你在場、孩子在場的機會,讓你多一些觀察孩子、傾聽孩子的機會,讓孩子多一些觀察你、傾聽你的機會,于是,教育就從這里開始了。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師大附中仙林學校初中部)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