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瀾
昨晚與閨蜜通電話問她在忙什么,她說正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我一看手機是6點半,便問她為啥現(xiàn)在才接。她說她女兒上的是私立學校,早上6點半送晚上6點半接,隔一周休息一次,正好不耽誤她上下班。我說那孩子沒有時間玩,得多難受呀。她說沒有辦法,并說了各種從自己、家庭角度出發(fā)的理由,總結起來就是:“我沒有你的勇氣,說不上班就不上班,我要是辭職怕找不到工作?!遍|蜜的情況我是了解的,在一個單位干了20年,工作已經(jīng)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想到孩子每天被“圈”在一個地方12個小時,我心里就輕松不起來,最后對她說:“反正大人不付出就得孩子付出吧?!?/p>
閨蜜女兒和我女兒差半歲,上小學二年級。這個時候正是孩子玩心泛濫的時候,也是孩子會玩也該玩的時期。我女兒每天中午三個小時的時間除了做固定的事情之外,就是和我分享學校上午發(fā)生的事情。比如:誰的一只腳踩到便池里了特別臭;老師買了雙新鞋太大了,一踮腳往黑板上寫字腳后跟就從鞋子里出來,上講臺鞋子直接掉在講臺下面了,還一邊說一邊用我的高跟鞋做演示;誰的書被別人裝走了,哭了半天最后才找到;她啞著嗓子還大聲朗讀四遍國學內容被老師表揚,獎勵一枚附小幣等。而晚上放學,女兒第一時間完成作業(yè)后,7點會準時去家附近的廣場上滑冰、跳繩、爬樹,與小伙伴們瘋跑。從丹田里發(fā)出大笑,熱乎乎的氣息從鼻孔里喘出,她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每當此時我都很欣慰,這才是孩子這個年齡階段該有的生命張力啊。健全的體魄、開朗的性格、關系的處理方式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我不止一次地告誡自己:我一定要把孩子的童年還給她,這是對她生命的尊重。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童年被無情地侵占,從幼兒園開始就在各種補習班、特長班里度過,家長還很受用:不學不行啊,不學長大可咋辦???老師課堂上不教難題,課后就得在補習班補啊,要不小升初初升高時怎么辦?真的,這些家長整個處在一種焦慮狀態(tài),似乎孩子不去補習班、興趣班天就要塌下來了。和他們談教育,他們張口閉口就是在談分數(shù),要么就是在說他們花了多少錢為孩子報了什么補習班。我的一個朋友在孩子初升高那年全科一對一,花了20多萬。結果孩子中考成績并不理想,后來還因為厭學幾度休學,心理出現(xiàn)問題。這已經(jīng)不是個案。有的孩子一周要上8個課外班,哪還有時間玩呢?有一句話:童年缺失什么,成年就放縱什么。其實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明白一件事:未來社會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而不僅僅是什么樣的“才”。不成“人”,“才”如何依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很多家長被教育現(xiàn)象困擾著,整天在談論著起跑線問題,殊不知起跑線不是你孩子學了多少英語奧數(shù),報了幾個輔導班,而應該是孩子的家庭,孩子的父母,是來自原生家庭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是父母的所作所為,父母的每一種行為都是教育。因為所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信念和內動力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也會深深地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yè)婚姻和社會關系的走向。
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則內容:一個男孩在練武術,媽媽配的文字是:孩子,你今天的舞臺在這里,希望你明天擁有更寬廣的舞臺。照片里的家一片狼藉,衣物用具堆得到處都是,而且很臟??吹竭@些,我在心里也給他們配了一句話:孩子最寬廣的舞臺或許只能是你的家里了。父母的這種生活認知和態(tài)度,想讓孩子擁有更寬廣的舞臺,只能是想法而已,因為舞臺越大要求就越高。
為了打破階層固化,家長們都使出了洪荒之力,不考慮孩子實際情況,傾其所有往上拼。其實,家長在孩子6歲之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幫助孩子尋找智力特長。這是孩子在未來社會的安身立命之本,找到了這個特長,就找到了孩子的價值所在??墒沁z憾的是,很多家長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在拼了命地投入之后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就開始抱怨孩子、社會和教育的不公??梢哉f中國的教育在不斷地改革發(fā)展探索中,無論哪個時期都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的要求。教育改革的目的不是讓家長把孩子送進補習班,而是從重復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尋找生命和教育的本真,與中國夢相吻合。當今和未來社會是多元、開放、包容的,每個人只要找準社會位置,都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過好自己的人生。
我身邊有個與女兒同齡的孩子,走起路來腿軟軟的,語言表達也不是很清楚,與人交流眼神總是看著地面??墒撬龐寢屵€是一味地關注她的成績好不好,看人家干什么就讓她跟著干什么。孩子的狀態(tài)是明顯的“覺體”發(fā)展不足,覺體是人的各種感官功能,是生命最本質的方面,所謂的耳聰目明就是覺體發(fā)展得很好。這種現(xiàn)象具有普遍性,把教育理解成對分數(shù)的追求、對特長的追求,這種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教育是人性喚醒的過程,是靈魂碰撞的過程,是人格塑造的過程。
我曾兩度離職,第一次是大女兒小升初正趕上小女兒一歲半。大女兒現(xiàn)在鄭州四中上高二,中考成績627分。我陪女兒經(jīng)歷了小升初、初升高、青春期、情感期,每個階段我都用心傾聽,為她答疑解惑。目前,大女兒有獨立的思想人格,懂得進退;有感恩敬畏之心,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我覺得這是比成績更有價值的東西,有了這樣的人性情懷,我相信成績只是時間的問題。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都是人生的過程而不是終點,孩子最終要接受社會的總體評價。第二次是小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我想我又該回家了,再度陪伴孩子,生活可以清貧,教育不可以清貧。
著名青少年心理犯罪專家李玫瑾老師講到一句話:“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只有精心陪伴才能獲得對孩子持久的心理影響力和控制力。”當我們的父母們?yōu)榱松?,或者對教育缺少應有的認知導致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成長,就失去了對孩子的管教能力。然后把孩子放到寄宿學校、輔導機構,有的小小年紀就送到國外,求得一時的心安。孩子個體得不到應有的關注,情緒無處釋放,情感的訴求得不到滿足,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想而知。這都會給孩子的未來人生埋下隱患。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感受在成年后的社會行為中都會有所呈現(xiàn),一個被父母忽略的孩子長大后不會善待自己和這個社會。孩子的成長問題還得靠父母自己來解決。因為每一對父母對孩子養(yǎng)育教育付出的總量是一定的,早期不付出晚期加倍付出,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你晚年不想收拾爛攤子,那就趁早動手。
當然,我所說的陪伴并不是讓父母放棄工作時時在側,那是不現(xiàn)實也不必要的。高質量的陪伴在“質”而不在“量”,是情感和內心關注的“度”,是順勢而為引導和指正的“當”,是精神引領的“時”。我們經(jīng)??吹剑议L陪伴得當?shù)暮⒆?,在學業(yè)上取得很好的成績,有很好的性格,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一生是若干個“層”組成的,每一層都有每一層的意義和價值,這是生命的贈予。讓孩子認真體驗每一個層次是他人生的必修課題,如果在某個時期出現(xiàn)斷層,一生都將無法彌補。比如說我們小時候特喜歡的玩具或者喜歡的食物,到長大了才擁有,還能玩出那份快樂、吃出那份滋味嗎?
說到底,高分、高學歷都不是教育的本質,高知并不等同于高智,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讓他擁有與這個世界更好地來往的能力。
成年的成就往往來自于童年的夢想,親愛的父母們,請騰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放飛夢想吧!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