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堃
摘要:面向高中生開展的美術教育活動,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性和基礎性。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專注地開展美術課堂學習,教師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理念,組織開展多元化的高中美術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美術? ? 多元化? ? 課堂教學
在當下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要讓學生在美術課程中受到藝術的熏陶,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讓學生感受美并且主動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根據高中生年齡階段的特點,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用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高中美術教師要在現(xiàn)有基礎上,秉承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將素質教育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在美術課堂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符合我們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從這些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一、以多元化的角色開展高中美術教學活動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多元化教學的重要性。任課教師一方面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具有靈活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要將教學的內容以多變創(chuàng)新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任課教師要在這樣的學科教學中發(fā)揮好自身的藝術引領、榜樣作用,運用自己的藝術熱情和專業(yè)水平,給學生打造出更加高質量的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符合這樣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方法和評價的策略整合到一起,共同打造一個多元化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設計者,要表現(xiàn)出相適應的角色形象,也就是說,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能力讓教師不得不在教學中承擔多元化的角色。教師由原來的教學主體,變成學生主體的指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美術教師以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至于學生是否學會了,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如何,教師經常不予關心,這樣一種不負責任的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比較多。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認清自身的教育責任,只有在教學方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給學生帶去更多積極的作用,學生才能在綜合素質方面獲得更多提高,形成健康的審美觀。
二、將美術多元化教學思想融入多學科教學中
學科間相互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主流,很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都是多學科融合所促成的結果。因此,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將美術課堂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將美術的人文性質與數學、地理、歷史、音樂、語文等學科相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如《江山如此多嬌》是由傅抱石、關山月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紅色美術經典,作品展示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就結合了歷史、文學、地理等學科進行教學。首先,筆者結合歷史知識進行作品背景的講解,引出了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接著,筆者根據毛主席的題詞——江山如此多嬌,把文學作品《沁園春·雪》引出來。除此之外,筆者會選擇配有主題相關音樂的朗誦播放給學生聽,這些都是藝術家飽含著深情的朗誦。伴隨著這樣的音樂,學生對作品有更多深刻的理解。有了這樣的前期鋪墊,再把作品詳細地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這幅作品中既有北國的風光,也有江南的景色,另外也包含著黃河、長江、長城等標志性的地理特征。這樣的一種講解,融合了多個學科,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更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設想。
三、努力創(chuàng)設多元化美術教學情境
美術在教學情境方面應盡可能做到多元、豐富,這樣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教師可以將本土的一些特色引入課堂中。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都會有豐富的美感體驗,他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美術作品。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引導和鼓勵,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大自然進行實地寫生,學生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可以感受自然界的美。學生把課堂內容與實際觀察結合起來,并能用筆表達出來。這樣的過程很好地將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表達了出來,更好地提升了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感悟力。高中美術教學正是在這樣主動構建的情景融合之下,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更多藝術方面的啟迪。教師也要在課堂中自然融入多種環(huán)境元素,既包括社會環(huán)境,也包括自然環(huán)境,讓學生認識到美術在生活中,在我們生命所扮演的角色中。
四、用多元性的教學內容充實美術課堂
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在美術方面已經具備了較為扎實的基礎,雖然興趣有高有低,但是總體來說,學生已經有了前期的基礎。在高中階段,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害無益的。教師要認識到,美術學習的過程實際也應該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過程,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被動狀態(tài)轉為主動狀態(tài),而教師自身也要運用創(chuàng)新多元化思維來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靈感。教師要讓學生從單純掌握美術學科知識技能向美術多元化綜合發(fā)展轉變。那種只傳授單一、高深又乏味的知識的做法要擯棄,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用心感受多彩的美術。
五、要把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來
高中美術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能技法,更要讓學生深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美術創(chuàng)作靈感,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對美術的熱愛。民間美術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如果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去探索、發(fā)現(xiàn)這些寶貴的美術資源,他們就能從文化、歷史的角度,對美術有更多深刻的理解,進一步煥發(fā)出內心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如在教學《民間美術》時,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發(fā)展有更深的印象,就讓學生對本地區(qū)的一些民間美術類型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學生在對本地區(qū)的資源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它們發(fā)展的歷史,在發(fā)展中都經過哪些變化。這樣有著一定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非常專注地在實踐中有了更多的收獲,感受到了美術學習所帶來的厚重感,提高了整體的教學質量。因此,只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中,結合美術實踐活動,學生才能真正認識美術,從而在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專注力,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帶著一種美術的視角去觀察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總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用多元化的視角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熱愛美術,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中得到更多的激勵和啟發(f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塑造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素養(yǎng),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林開重.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14).
[2]金戈.高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大眾文藝,2015(17).
[3]童松.關于高中美術多元化教學的探析[J].高考(綜合版),2015(09).
(作者單位:江西省分宜中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