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成
綠色和平和野性中國團隊拍攝的云南鐵杉等身照。與國外大樹團隊采用的“街景地圖式”水平拼接法不同,此次鐵杉等身照利用節(jié)點云臺的透視不變原理,由左上到右下保證相互重疊30%畫面內(nèi)容, 拍攝60張2400萬像素的照片,最后用透視算法加以縫合,最終得到總像素量接近十億的大樹肖像。
國際樹木協(xié)會高級技術(shù)員范開林、極限運動影像攝影師阿左以及攀爬統(tǒng)籌員鐘峪,以不破壞樹體健康和伴生微型植物生態(tài)為前提,進行高空繩索攀爬作業(yè),完成對鐵杉的科學(xué)攝影、攝像記錄。盡管都有豐富的戶外攀登經(jīng)驗,但這一次,他們追求的不再是高度和速度,而是要耐心去發(fā)現(xiàn)和記錄樹體的生態(tài)風(fēng)貌和物種特色。
遠眺千年云南鐵杉王。這棵巨大的鐵杉身側(cè)沒有與它等高的植物存在,在空曠的天空下看起來有些孤單。鐵杉所在的林場位于橫斷山脈南緣滇西縱谷區(qū),“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區(qū)末端,瀾滄江和怒江的分水嶺上。
這棵鐵杉長在山谷的斜坡上,已經(jīng)存在了一千一百年。在它漫長的生命中,一直注視著腳下的山谷,觀察身畔的花開花落,草木枯榮,看著谷里的植被因為各種原因毀滅重生,再毀滅再重生,而它始終屹立不動。與它相比,人類的壽命短暫得不值一提,但我卻有幸能以大樹的視角看這個世界,這種感覺很奇妙?!?/p>
攀到接近大樹頂端位置的時候,鐘峪感覺自己仿佛同鐵杉一起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她是綠色和平和野性中國“千年云南鐵杉等身照拍攝”項目的攀爬統(tǒng)籌員,她所在的三人小組,攀爬并拍攝了云南大理志奔山山頂一棵巨大的云南鐵杉(Tsuga dumosa)。
《云南林業(yè)科技通訊》1974年發(fā)表文章《罕見的大鐵杉》,這是“云南鐵杉王”第一次公布于世:“最近在云龍縣躍進林業(yè)局槽澗林場志奔山林區(qū)發(fā)現(xiàn)一株高大的云南鐵杉……”經(jīng)過云南省林業(yè)相關(guān)專家的測量和樹種鑒定,這棵大樹高度34米,胸徑3.93米,樹齡達1100余年,為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最粗壯的云南鐵杉。
鐵杉所在的志奔山位于大理州和怒江州交界,屬于橫斷山脈南緣的滇西縱谷區(qū),“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中碧羅雪山的最南端,瀾滄江和怒江分水嶺的迎風(fēng)坡面。作為碧羅雪山的尾巴,志奔山海拔并不太高,保有較好的溫性和溫涼性針闊混交林,其中有大片的云南鐵杉、蒼山冷杉、香柏、滇藏玉蘭等。
“在原始森林中,數(shù)百乃至千年的古樹是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森林中一棵巨大的古樹通常支撐著無形卻龐大的動植物生命網(wǎng)絡(luò)?!睌z影師奚志農(nóng)說。然而滇西北這樣高山深谷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加上巨樹那難以企及的高度,很難通過常規(guī)攝影手法拍攝全貌,所以中國大陸一直沒有公開傳播的巨型古樹等身照作品。為彌補這一遺憾,奚志農(nóng)所在的野性中國團隊與國際非政府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聯(lián)合發(fā)起了這次拍攝項目。
在之前某次對古樹做調(diào)研時,我們曾拜訪當(dāng)時跟隨專家尋找這棵大樹的護林員楊師強。在他的小院子里,如今82歲的老人講述了當(dāng)年尋找這棵大樹的故事——原來對它的調(diào)查比記載要更早?!?965年的時候,有老獵人上報,說在漕澗林場有一棵巨大的鐵杉,政府就派了兩位專家來勘察核實。”當(dāng)時志奔山還是完全未曾開發(fā)過的原始森林,難以通行。所以即便是從小到大生活在云南山區(qū)的楊師強,也沒見過它?!袄汐C人帶著兩位專家,還有我們林場的人,一起上志奔山找這棵鐵杉。當(dāng)時山上沒有路,樹、草、還有藤都糾在一起,要經(jīng)常用刀把攔路的東西砍斷,經(jīng)過兩天一夜,我們才到山頂?!鄙巾敳莸榉植贾蟠笮⌒〉乃?,被當(dāng)?shù)厝朔Q作“九十九龍?zhí)丁?,大樹就在距離這些水潭不遠的地方?!斑@里的龍王就住在潭里哩!那次我們帶了一條小狗,到了山頂,小狗特別開心,跑到水潭里游泳。結(jié)果觸怒了龍王,下了好大一場雨!”常年生活在山林里的老人,對自然有著本能的敬畏。在他心里,鐵杉王以及周圍的水潭,都擁有強大的未知力量。
今年三月,項目團隊為確認拍攝方案,又一次來到志奔山,而我也依然隨隊探訪這名1100歲的“長輩”。如今盤山路已經(jīng)可以直接通到老人所說的九十九龍?zhí)哆?,我們的幾次勘測也因此而比六十年前方便了許多。但三月意外下了雪,由于積雪,我們像老人當(dāng)年一樣,步行去往大樹的據(jù)點,也像老人他們那樣,更親近地用雙腳接觸這片生境。在下車開始步行時,我看到對面的山坡上有一棵云南鐵杉,目測高度20多米,樹干直徑1米以上,比周圍的植被高出許多。
滇西北高山深谷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加上巨樹難以企及的高度,很難通過常規(guī)攝影手法拍攝全貌。
在山腳,林下已經(jīng)沒有什么積雪,有淺紫色的報春成簇開放。高大的滇藏木蘭的枝頭擠滿花苞,或者零零星星打開了如荷花般的優(yōu)雅花朵。路兩邊許多葉子巨大的凸尖杜鵑,有些葉子比我的小臂還要長,但比起它們的近親“大樹杜鵑”還只能算得上渺小。越往上走,路面的積雪就越厚,兩側(cè)山坡上也如此。九十九龍?zhí)哆@片位于海拔3100多米處的亞高山濕地草甸,在夏季時一定會有各種野花,點綴著這大大小小的水潭。但我們這次到達時,積雪沒過腳踝,放眼望去是一片平坦的雪原,在陽光的照耀下簡直要灼傷人眼。通過這片雪原,再沿著一條小路穿一截小山谷,那棵參天巨樹再次映入眼簾。盡管不是第一次見,但我仰望它的時候,依然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楊師強老人也對見到大樹時情景記憶猶新。“它那么高,想看到樹頂,仰得我脖子都疼。我們幾個人試了一下,大概要11個人才能圍住它。專家也非常震驚,跟我們說這棵樹很珍貴,一定要把它保護好?!蔽覀兡谴握{(diào)研也帶老人重返大樹腳下,因為各種原因,這是他時隔55年首次和大樹重逢。再次撫摸大樹,他非常激動,卻又有些遺憾,因為樹已經(jīng)不是他當(dāng)年看到的樣子。在它第一次被記載的文章中,有這樣的描述:“……樹冠完整,樹干完好尚無病腐跡象?!比欢诖蠹s二十年前可能是雷電引起的一場山火中,這棵樹死去了。 老人也說,“我們當(dāng)時看到它時,是活的,擋住好大一片天?!?/p>
我們的眼前,樹冠不再,這棵枯樹只剩下光禿禿的主干和幾個大的分杈,可它依然屹立不倒,被地面延伸近10米的巨大樹根圍繞著。它周圍的植被也和當(dāng)年的記述不同:在最早的記錄中,它的周圍都是青籬竹林,如今竹林已經(jīng)不見,只有一些杜鵑、蒼山冷杉和較小的云南鐵杉。在更早的沒有記錄的那些年里,這里的植被必然也曾因為各種原因更迭變換,這也是鐘峪感慨的原因吧。可以想象,這樣一棵大樹在一千多年前由一粒極為幸運的種子萌發(fā),又在小苗時躲過了動物的啃食,恰巧上方擁有生長空間,在之后的數(shù)百年中成長,根系不斷向周圍延伸,為逐日增大的樹干與樹冠提供支持。它見證了一千多年來這片森林的繁盛——它本身,也正是這繁盛的象征。
如今這棵大鐵杉上已經(jīng)沒有原先的枝葉,卻依然有不少其他植物在上面生長。僅通過望遠鏡觀察,就可以看到上面有三四種不同的植物葉片。這棵軀干已經(jīng)死亡的大樹,還支撐著多少森林的生命?解答這個疑問,尤其是為那些生命留下清晰的影像,必須要依靠攀樹者近距離觀測拍攝。
橫斷山脈的天然林是小熊貓在中國最主要的棲息地。
綠孔雀是云南最知名的物種之一,由于低海拔原始森林不斷減少和退化等原因,大多原先有分布的區(qū)域綠孔雀都消失了。
因山火而枯死的云南鐵杉樹干上剛萌生出的鐵杉苗。
古樹所代表森林涵養(yǎng)了水分,林中小溪為許多動物提供了水源,為山溪鯢這樣的兩棲動物提供了棲息和繁殖的環(huán)境。
“古樹長在山坡的斜角上,附近沒有其他等高建筑或植物,我們必須設(shè)法安全登上樹干本體,而且絕對不能對樹干造成任何傷害,再開展樹上植物信息的調(diào)研記錄?!辩娪鵀槲抑v述攀樹的注意事項。對于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攀山老手來說,爬樹本身對攀登技能的要求并不算太高,但是她要面對另外的挑戰(zhàn),“一是要嚴(yán)格遵循國際樹木協(xié)會的生態(tài)標(biāo)準(zhǔn),不能破壞到樹上重新生長的伴生植物,還要通過頭戴的拍照設(shè)備盡可能完整地記錄它們;二是要保證大家的人身安全,古樹已經(jīng)在20年前因山火死去,誰也不知道樹干內(nèi)部是否有腐壞,能否承受打保護的錨點,”這便體現(xiàn)了專業(yè)攀爬人員的重要性?!芭蕵浜团噬讲煌?,攀山主要是對體力的挑戰(zhàn),攀樹更多時候則是需要考慮保護好大家,協(xié)助攝影師尋找適合拍照的位置?!痹谂蕵溥^程中,鐘峪有機會觀察古樹的全部伴生物種?!昂芏喔缴参锒荚跇涔诓糠?,在近處看它們的感覺與在地面完全不同,你會想它們?nèi)绾文軌蛟谶@么高的地方生長,感慨生命神奇的力量?!庇猛耆煌谄降氐囊曇?,觀察著圍繞樹干茁壯生長的附生植物,鐘峪更感受到巨樹的重要性。一棵死亡的大樹尚且以其龐大的身軀,承載著這個生機勃勃的小型生態(tài)系統(tǒng),若在它尚且存活的那些年呢?“我甚至想,如果千萬年前的地球上沒有這些巨樹的庇護,人類的早期靈長類祖先都無法得以生存和演化,”從大樹下來很久,鐘峪依然無法從它帶來的震撼情緒中徹底平定下來。
82歲的楊師強是第一批發(fā)現(xiàn)了志奔山千年云南鐵杉王的林場人員。當(dāng)年正是他陪伴林業(yè)專家找到了這株云南鐵杉。在更早的1963年,他還曾與同事在志奔山種過一片樹苗,它們現(xiàn)在已長成森林。抵達森林的盡頭,楊師強與古樹重逢。老人的雙手撫摸著老樹的樹根,兩種皮膚的紋理交織仿佛一副油畫。
地球上最為巨型的動物體長也鮮少超過30米,然而在滇西北的這些云南鐵杉成片的群落中,不乏近30米的大樹。鐵杉林氣候溫和,云南鐵杉又常常與麗江云杉,云南紅豆杉等針葉樹以及櫟樹、青岡等闊葉樹混交,這些闊葉樹中也有許多長到非常高大。鐵杉林下的動植物非常豐富而多樣,是代表三江并流區(qū)域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植被類型之一。大樹的枝條上掛著長長的松蘿,樹干上附著有斑駁的地衣和其他植物;林中多種杜鵑錯落成片,四五月份時花團錦簇,在大樹的陰影中如同彩燈,吸引昆蟲和鳥類為它們授粉;林下地面潮濕,生長著厚厚的苔蘚、蕨類,報春花在林緣開放出成片的花海。到了雨季,各種菌子從厚厚的苔蘚與落葉下生長出來。多種松鼠,成群的雉類以及其他各種鳥兒在林中活動,小熊貓和滇金絲猴也會在這里覓食。就在鐵杉王不遠處,紅外相機還記錄到長臂猿的活動,一切看起來生機勃勃。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由于氣候干旱、火災(zāi)頻發(fā)(千年鐵杉因此喪生),加上交通逐漸便利,林區(qū)人為活動頻繁,導(dǎo)致部分物種出現(xiàn)分布范圍縮小,自然更新困難,群落逐漸衰退的趨勢。漕澗林場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有些樹木是近幾十年由林場工作人員重新種植,其中一部分還是楊師強老人所栽。新生的森林郁郁蔥蔥,我聽到老人望向它們的喃喃自語,“我年齡大了,希望我的孩子們照顧好它?!?/p>
拍攝項目完成后,我又特意去看了上山前山對面那棵鐵杉。它應(yīng)該還正值青壯年,如果“孩子們”照顧好滇西和滇西北這些森林,讓它們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那么某一天,這棵“年輕”的鐵杉或許能夠成長為一棵真正的巨樹,如老人所愿,像曾經(jīng)的“鐵杉王”那樣,俯瞰這美麗而生機勃勃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