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寧,康 勇,齊長紅,于靜湜,蔡連衛(wèi),何秉青
(北京市昌平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北京 102200)
昌平區(qū)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1.7 ℃,無霜期為20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550~600 mm,位于北緯40°,是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chǎn)帶緯度。昌平草莓享譽全國,2017—2018年度昌平區(qū)草莓總產(chǎn)量625萬kg,實現(xiàn)總產(chǎn)值3.3億元,不僅帶動了全區(qū)的農(nóng)業(yè)增收,更重要的是帶動了全市草莓轉型升級,引領全國草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靈芝作為一種藥用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都突出的食用菌品種,受到消費者和種植者的喜愛;因此,在昌平區(qū)示范大棚草莓基質育苗與靈芝輪作高效栽培模式,既生態(tài)環(huán)保,又有利于大棚土壤改良,減少病蟲害,還增加經(jīng)濟效益。
大棚草莓基質育苗和靈芝栽培為輪作栽培模式:大棚草莓基質育苗時間為3月中下旬—8月下旬,大棚靈芝栽培時間為翌年5月中旬—第3年3月中旬。栽培大棚應具有周邊無雜草、排水方便、通風透光性好的特點。
塑料大棚草莓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進行母苗定植,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2 ℃即可定植。母株沿南北方向單行定植,行距為1 m,株距為20 cm,一般每667 m2定植1 200株。母苗應選擇無病毒、無蟲害、根系發(fā)達、具有4~5片葉的健壯種苗。定植時遵循“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的原則,定植后澆透定植水。
2.2.1 苗期管理
棚內(nèi)溫度高于28 ℃時打開風口通風降溫,溫度低于24 ℃時及時關閉風口,促進緩苗。
母苗緩苗后,根據(jù)土壤的干濕情況每3~5 d澆1次水,選擇晴天上午進行灌溉,每次20~30 min;隨著外界氣溫升高,逐漸增加澆水次數(shù)和時間,保證母株水分供應充足。緩苗后注意進行中耕除草,整個育苗期除草2~3次。根據(jù)母株葉片顏色,每15~20 d隨水滴灌1次三元復合肥(15-15-15),每次667 m2使用5 kg。緩苗后可根據(jù)情況開始在母苗兩側順著南北方向進行育苗槽擺放,擺放時注意在兩個育苗槽間留出2~3 cm空隙,以方便排水。
進入5月份,溫度逐漸升高,開始選留粗壯的匍匐莖,及時去除抽生出的細弱匍匐莖以及花序。按著順序及時整理匍匐莖,當長至2葉時用壓苗卡子固定在育苗槽中,一級苗固定在距離母苗最近的育苗槽中,二級苗固定在距離一級苗槽10 cm外側的二級育苗槽中,以此類推,每側擺放4行育苗槽。 如圖1所示。
6—7月外界氣溫升高,光照增強,草莓母苗開始大量抽生匍匐莖,進入生長旺盛階段。此時是保證出苗量的重要時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 ℃,促進種苗生長,溫度過高時可打開大棚兩側的棚膜,在棚室外部使用遮光率為60%的遮陽網(wǎng)進行遮陽,有條件的設施可以使用濕簾風機系統(tǒng),以降低棚室內(nèi)部溫度。此時根據(jù)種苗長勢情況,增加灌溉次數(shù)和灌溉量,每1~3 d灌溉1次。及時摘除病老葉,清除田間雜草,為種苗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1]。
草莓苗期的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枯萎病、紅蜘蛛和蚜蟲等,在育苗過程中要定期進行防治,一般選用廣譜型殺菌劑進行噴施,每周1次,輪換用藥。
2.2.2 子苗切離
7月中旬進行子苗切離,剪斷母苗與子苗及各級子苗間的匍匐莖連接處。在靠近子苗的位置留出3~4 cm的匍匐莖,方便定植,同時減少病害侵染,剪斷后及時進行藥劑預防。
2.2.3 出苗
根據(jù)定植時間合理安排出苗時間,北京地區(qū)草莓定植期為8月底—9月初。出苗的標準為根系發(fā)達,新莖粗度在8 mm以上,具有4~5片功能葉片,植株健壯??芍苯訉⒆用邕B帶基質從育苗槽中拿出,放到紙箱或者筐中,隨后定植[2]。
圖1 草莓育苗過程示意
大棚靈芝栽培一般在5月10—15日,當外界氣溫穩(wěn)定在20 ℃以上時進行入地栽培。棚內(nèi)做寬1.2 m的平高畦,在畦面上挖與靈芝木段大小相當?shù)目?,直徑約15 cm,高20 cm。 將長滿菌絲的靈芝木段脫袋[3],木段的接種面朝上,直立放置,木段上面與土地上面平行,深度以剛剛露出木段為宜,木段間間距為5~7 cm,667 m2木段用量為3 500個。埋入靈芝木段后及時微噴清水,澆水程度以洇透為準。澆透水后上面覆蓋草簾進行悶棚。前期木段埋入土后氣溫較低,以保溫為主,地溫最好保持在28~30 ℃,最高不超過30 ℃,棚室內(nèi)溫度最高不能超過45 ℃,溫度過高時采用微噴降溫??臻g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
悶棚后15~20 d開始出菇,子實體原基露出。為了控制好間距,保證每個木段上皆為有效靈芝,當子實體長到5 cm左右時開始進行靈芝幼茸剔除工作,一般每個木段上留1個長勢周正、健壯的幼芝,其余的全部剪掉,此時可剪下靈芝幼茸,667 m2可收獲靈芝幼茸25 kg。
6月下旬—7月上旬,幼芝可以長到8 cm左右,此時子實體生長快,應開始加大通風換氣,以增加棚室內(nèi)氧氣含量,防止棚室內(nèi)二氧化碳累積而產(chǎn)生畸形芝。一般10:00以后進行通風,若此時溫度較高,還可以通過噴水來降溫。
7月20日以后,當長出的靈芝菌蓋充分展開且不再增大,菌蓋邊緣的淺白色或淡黃色基本消失,菌蓋的表面色澤基本趨于一致,夜間使用燈光照射能看見子實體周圍有靈芝孢子粉時,說明此時子實體已經(jīng)成熟,可以開始采集孢子粉。
使用風機吸附法進行孢子粉收集,在棚內(nèi)均勻錯開位置安裝,667 m2安裝8臺1 450 r/min轉速的低速風機,風機高度以距離地面1.0~1.5 m為宜,在風機口面懸掛上密封的口袋,開始進行收集。設置自動開關功能,15:00以后至第2天9:00均可進行收集。中午棚內(nèi)溫度逐漸升高時不進行收集,中午使用微噴進行噴水降溫。收集孢子粉工作可一直持續(xù)到9月中旬,667 m2可收集孢子粉60 kg、靈芝切片125 kg。采收好的靈芝孢子粉過篩后在-10 ℃溫度下進行低溫冷凍,主要作用是在低溫下使外殼脆化,保存時間更長[4]。收粉完成后,第2年3月中旬將靈芝木段取出,進行草莓育苗。
草莓育苗每667 m2可產(chǎn)出優(yōu)質基質種苗5萬株,按照1元/株價格計算,667 m2可產(chǎn)生收益5萬元。靈芝孢子粉667 m2可收集60 kg,按照2 000元/kg的價格計算,收益為12萬元,667 m2產(chǎn)出的靈芝幼茸和靈芝切片收益在5萬元以上,整個生長季收益在17萬元以上,經(jīng)濟效益顯著。
草莓育苗輪作靈芝栽培模式,可以有效減少土傳病害的發(fā)生,避免連續(xù)進行草莓育苗或靈芝栽培造成病蟲害傳播,對土壤和設施環(huán)境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