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瀅倩
摘要:本文圍繞全民藝術普及背景下開展和策劃群眾文化活動為主題,進行分析和探究。明確群眾文化的定義和基本特點,并分析群眾文化建設和全面藝術普及的現狀,最后提出在此背景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全民藝術普及;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策劃
一、前言
近些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隨之提升,人們越來越渴望更加優(yōu)秀豐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全民藝術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充分保證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還能激發(fā)群眾自身潛在的藝術才能。
二、群眾文化的定義和基本特點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性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除了人們自身的職業(yè)外去主動參與,進行娛樂的社會性文化。它存在于人類勞動生產的整個過程,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群眾文化活動更加靈活地去表達自己的不同情緒,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和提高審美標準的目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地點具有不確定性,可以是分散的,分散到各家各戶,也可以聚集到廣場和公園進行開展;二是內容具有多樣性,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不同項目的文化活動;三是人數具有靈活性,“既可以是群體形式的集中活動,又可以是個體形式的分散活動?!盵1]
三、全民藝術普及的主要工作內容及重要意義
“全民藝術普及所指向的是全民文化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審美水平的提升、精神風貌的提振、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盵2]將藝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好地融合,讓生活更具藝術化和審美化的特點。全民文化藝術普及工作,能夠充分發(fā)揮藝術自身具備的獨特功能,不斷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發(fā)展,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振興我國文化藝術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
四、群眾文化建設和全民藝術普及的關系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明顯快于文化建設水平,兩者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導致我國群眾文化藝術素養(yǎng)較為低下,因此我國必須積極發(fā)展群眾文化生活,落實群眾文化建設的活動,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推動國家的文化建設,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
(一)全民藝術普及是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標準
人民群眾在我國文化建設的充當著雙重角色,不僅是重要參與者,還是支持者,對于群眾文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創(chuàng)建的群眾文化活動多為對群眾具有吸引力的活動,人民群眾自愿自覺參加,從而在參與的過程中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二)人民群眾文化活動是普及全民藝術的基礎
不斷推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去深入到基層和人群中,將具有傳統(tǒng)文化意義的活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同時代進行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有意義的人民群眾文化活動。如在傳統(tǒng)的文化節(jié)日中,去創(chuàng)建具有趣味的民俗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活動,提升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更好地去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提供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活動,使群眾成為群眾文化建設的最大受益者。
(三)全民藝術普及和群眾文化建設共同推動文化事業(yè)地發(fā)展
群眾的廣泛參與和互動,才使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具有實際意義。從古至今,群眾文化都是由人民群眾進行創(chuàng)造和參與的文化內容。人們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會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群眾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愈加強烈。人們追求的是一種更加質樸和充滿活力的文化表現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文化理想,這些都激發(fā)了群眾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推動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五、群眾文化建設和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有效途徑
(一)不斷的激發(fā)和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審美情趣
我國對群眾文化事業(yè)十分重視,因此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推進較為順暢,我們要不斷激發(fā)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在整體上提高群眾的文化審美情趣,保證群眾在參與這些群眾文化活動后能夠獲得濃濃的自豪感和喜悅感,去激發(fā)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的建設中來。比如,我們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古詩詞文化競賽、詩歌朗讀比賽、廣場舞大賽等活動去激發(fā)群眾的參與意識,更好地融入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來。
(二)加大群眾文化建設和基層服務的設施投入力度,開展社區(qū)群眾文化活動
黨和政府應該繼續(xù)重視并大力支撐群眾文化建設和基層服務的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去支持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不斷地加大基層文化事業(yè)的扶持力度,為基層建設更多的文化服務設施,并完善文化服務網點,增大群眾文化建設和基層服務的設施投資力度。在投資的不同階段進行多次調研,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更為迫切地需要,聽取群眾的呼聲,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去進行文化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要發(fā)揮群眾的作用,防止在投資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浪費,如修建的場地利用率較低,購買的服務設施不適合群眾等現象。社區(qū)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又一主陣地,因此要不斷地完善社區(qū)的文化功能,讓社會具備群眾進行娛樂的固定性的公共場所,并保證活動內容的多樣性,活動文化方向明確。設立綜合文化活動室、廣播站等,通過積極統(tǒng)籌文化資源,為社區(qū)提供充足的活動經費和硬件設施。
(三)堅持文化藝術知識的普及和文化藝術提高的結合
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豐富文化建設的載體,通過不同的形式,緊跟時代潮流,去進行宣傳和普及文化藝術知識,創(chuàng)建群眾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按罅M織發(fā)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競賽活動、文化展示等,以多種途徑普及文化藝術知識。”[3]去普及文化藝術知識,開闊人們的視野,為群眾帶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同時,為群眾提供更多的自我才藝展示和自我才藝發(fā)揮的平臺,去得到更多群眾的支持,推動文化建設。如舉辦“藝術節(jié)”、文化講堂,將國學、戲劇、舞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大師邀請到當地,開展文化會演和競賽等活動,以一種輕松和親近的姿態(tài)去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之際通過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去宣傳歷史典故或者是與之相關的小游戲等。
(四)積極發(fā)揮文化館和城市廣場文化的作用
文化機構作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城市廣場作為城市文化環(huán)境和綜合文化實力的標志性建筑,其文化機構和城市廣場是人民群眾主要的活動場所。因此,在進行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要充分利用這兩項資源,要充分發(fā)揮文化館和城市廣場兩者的前后期宣傳作用,定期地去組織開展藝術培訓活動,以達到普及文化藝術知識的目的。此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排練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節(jié)目,舉辦文化會演活動。在運用城市廣場時,我們要注意不要過度摻雜政治或者經濟色彩,顯得十分功利,要以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主,以大眾的審美習慣和經濟承受能力為主要參考標準,科學安排文化娛樂消費等,此外開展的活動要具有導向性,弘揚時代主旋律,堅決抵制低級粗俗趣味。在文化館內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要及時地去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和路線,要不斷指導基層的文化組織人員,多多開展群眾性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要覆蓋全面,包括音樂、舞蹈、戲曲、書畫、攝影等等形式的活動。
(五)群眾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群眾文化工作要結合當地的特點,在突出主旋律和時代氣息的前提下,要堅持活動多樣化,結合健康的民俗活動,開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類活動,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容和新的形式。如在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國慶節(jié)、勞動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我們要結合當地的特色,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如吳橋的雜技藝術,烏鎮(zhèn)的傳統(tǒng)服裝等,并結合趣味性的活動,如猜謎、套圈等具有民俗趣味的活動形式。在組織文化活動前,要做好部署和安排工作。
六、結束語
隨著全民藝術普及的不斷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越來越重要,我們要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文化生活需要。作為群眾文化的工作者,必須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緊跟時代,對于群眾文化活動及時地做出調整和創(chuàng)新,以開展更多群眾感興趣且參與度高的文化活動,起到豐富人民文化生活,陶冶人們情操,實現文化強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姚剛.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3(24):9.
[2]沈曉近.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助力全民藝術普及[J].大眾文藝,2017(7):12.
[3]陳晨.關于群眾文化建設和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途徑淺談[J].大眾文藝,2019(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