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麗
摘要:毋庸置疑,舞蹈是一門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而即興舞蹈則是徜徉在舞蹈海洋中的一朵浪花。接觸即興作為開啟身體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訓練方式,它讓人們開始認真地正視和感知自己的身體,并在激發(fā)身體潛能、提升審美經驗、拓展社交需求和促進身心合一健康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訓練價值和意義。同時,它作為美育教育的推動力和連接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舞蹈編創(chuàng)、表演和教育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價值。
關鍵詞:接觸即興;身體;美育;價值
一、接觸即興概述
“舞蹈即興”是舞者對內心感受或外部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直覺動作的表現(xiàn)方式,且分為音樂即興和接觸即興兩種實踐形式?!拔璧讣磁d”常常用于實踐創(chuàng)作中,即興與創(chuàng)作合二為一,它既是創(chuàng)作的伴侶,也是編舞的方法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
“接觸即興”屬于“即興編舞法”中限制性形式中的一種,在訓練中,以接觸為前提,“刺激—反應”為基本動作模式,即進行雙人或多人身體的重心轉移,并當即做出反應。如果說“舞蹈即興”是對肢體、重力、時間、空間、人與人接觸和人與物關系的探索,“接觸即興”則是對以上探索的再認識的過程。
“接觸即興”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在廣泛傳播的過程中,不僅能豐富課堂的授課形式,促進教員有效教學,而且為編導的作品提煉了有效表達途徑。同時,它作為一種訓練方法,在解決身體能動性、打開身體創(chuàng)造力、重新定義審美經驗和拓展社交需求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
二、接觸即興訓練中的身心對話—以Irene課程實踐為例
跨界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及編導,并擁有古典樂和舞蹈多方位的藝術背景的Irene sposetti ,以國際機構BeingMotion為平臺,長期致力于即興創(chuàng)作和藝術教育的分享與傳播。她的舞蹈以接觸即興為研究對象,并將接觸即興基本技巧訓練和即興編創(chuàng)作為課程訓練內容,不斷拓展學員的身體技巧和機能。筆者有幸接觸課程訓練,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而闡述課程訓練中所獲得的深刻體會與認識。
(一)由內在意識—開啟外部感覺—釋放身心能量
接觸即興訓練,以每個人對空間占有的方式開始,零星地散落在偌大空間的角落,伴隨著屏息凝神、放空思緒和呼吸,盤坐或躺地。每個人想象自己孕育在大自然之中,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一滴水或一縷陽光都是匯聚能量的來源。舞者感受水的波動或陽光的撫摸,感受身體與大自然的連接,強調身體的本我意識,形成身體與心理交流感應的磁場。
接觸即興訓練的主體是參與者的身體。從身體的內在意識出發(fā),開啟舞蹈感覺中的外部感覺,即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不斷地探索并放大每個時刻的感受,從而強化對身體的感知。在體智和心智處于開放與活躍狀態(tài)下,參與者關注并專注身體持續(xù)產生的動態(tài),通過肌肉收縮與舒張,心臟跳動和呼吸節(jié)奏的快與慢,情緒激動和平緩,去感受身體并接收舞伴和外界給予的信息,將身體的內在體驗融入外在動作并納入運動軌跡之中,進而展開一場自我的身心對話,并釋放身心能量。
(二)由外在形式—回歸自我意識—達成身心平衡
身體之間每一次相遇,離不開本體感覺。通過本體感覺中動覺和平衡覺的感受器把身體運動信息和狀態(tài)傳遞給大腦,刺激大腦神經中樞并在大腦中形成動覺,或者把身體平衡信息傳遞給小腦形成平衡覺,進而對本體運動情況有整體的認知和把握。
接觸即興的實踐形式以地面為著力點,在兩個身體之間建立連接并形成接觸點,將偏離中心的身體重量交付給舞伴,隨著接觸點持續(xù)性在身體不同位置的變化,雙方進行主被動關系轉化,進而完成重心支撐與轉換、力的相互作用和慣性的生成。兩個身體在動態(tài)交流的過程中,同時接受外界給予的信息并隨即調整運動軌跡,從而不斷地探索重量和能量在空間中的移動與轉移。當身體處于無序的能量狀態(tài)下工作,如果不及時調整呼吸節(jié)奏和情緒變化,自覺糾錯有悖身體力學的運動方式,且有意識地從冒險失衡和意料之外的動作中恢復過來,勢必會打破運動軌跡和身體狀態(tài)的平衡?;谌说纳嬷庇X,舞伴之間的信任和默契關系通過身體對話得以建立起來,共享身體和心理體驗,從而彼此達成身心平衡。
三、接觸即興訓練的價值意義
(一)接觸即興訓練在專業(yè)群體中的價值體現(xiàn)
1.激發(fā)編舞者創(chuàng)造能力,實現(xiàn)個人表達
接觸即興訓練在編導課程的實踐運用中對編舞者具有一定啟發(fā)性。無論他們是從課堂中接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即興編舞、音樂編舞和環(huán)境編舞等各種編舞技法訓練,還是從生活中探索不同的方式和可能性,接觸即興訓練都是為編舞者創(chuàng)作表達所服務的輔助工具,也是為他們激發(fā)身體潛能和創(chuàng)作靈感所提供一定養(yǎng)料。
如果將創(chuàng)作比作“口袋”,接觸即興則是“口袋”里的食物,它為編舞者提供靈感源泉和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感官空間,創(chuàng)作的 “口袋”不斷釋放能量,并生發(fā)出大量意想不到的舞蹈素材、組合方式和調度構圖。編舞者將有形的技法終化為無形,或被消化、或被丟棄,輔助并促進個人表達。接觸即興訓練不僅被編舞者當作創(chuàng)作方式所使用,它更是在激發(fā)身體潛能、開啟創(chuàng)造力和實現(xiàn)個人創(chuàng)作的自由表達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2.促進教員有效教學,豐富課堂形式
接觸即興訓練進校園,早在西方高校已見雛形,根據(jù)于平老師《關于“即興舞蹈”理性反思》一文中所提到,歐洲舞蹈教育中“即興舞蹈”訓練的教材構成主要有肢體探索、空間探索、重力探索、時間探索、人與人接觸探索、人與物體關系探索和環(huán)境設計這八個訓練課題,都是對動作構成關系的系統(tǒng)性探索,主要在編導教學中得以實施,并為國內綜合性高校將其納入編導課程之中提供了可鑒之處。接觸即興訓練不僅促進教員有效的教學,完善教學課程內容,也充當編創(chuàng)課的補充劑 ,豐富課堂授課形式。根據(jù)每個地區(qū)學校的學科定位與發(fā)展,專業(yè)課程內容與學生素質等整體情況來看,教員有效地利用接觸即興訓練的實踐形式,因材施教,在解決學生的身體能動性與開啟創(chuàng)造力基礎之上,可適時調整教學的難易程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嘗試實施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探索,進而優(yōu)化教學內容,全方面多層次,靈活機智的推動課程發(fā)展。
3.挖掘演員身體潛能,強化情感智力
接觸即興訓練是身體的發(fā)動機,對演員身體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力的開啟具有促進作用。當身體變得敏感,思維變得開闊,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也就不一樣,因此開發(fā)身體就是開發(fā)頭腦的智慧。接觸即興訓練過程中,表演者需保持身體和心智的開放與活躍,以雙人接觸形式,從點—線—面開始探索身體運動軌跡并找尋規(guī)律,進行主被動關系的轉化,并對突如其來的刺激隨時做出自由、自主和自發(fā)的反應,讓感官和身體意識更加敏銳。同時,有意識的打破習慣性的運動規(guī)律,尋找空間、時間和力效進行流動穿插,從雙人接觸到不接觸再到接觸,達到彼此身體最順暢和最默契的配合。接觸即興訓練不僅強調身體靈活性運用,也檢測了舞蹈者動覺辨認能力,不僅訓練舞者及時應變能力,也是訓練了舞者的情感智力,即認識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人際關系管理五個方面,更反映了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接觸即興訓練在非專業(yè)群體中的價值體現(xiàn)
1.建立社交多渠道
接觸即興以非正式的形式群聚,規(guī)模隨意,人人皆可舞。20世紀初,以坎寧漢、崔莎布朗、帕克斯頓等先鋒派舞蹈家為代表,他們開始在屋頂、街頭、廣場、停車場、美術館、咖啡館等非傳統(tǒng)的舞蹈表演空間手舞足蹈,打破了傳統(tǒng)鏡框式的劇場模式,模糊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進而將舞蹈帶入了更廣闊的天地,使其重新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逐漸出現(xiàn)了為熱衷于接觸即興的舞者們安排的自由聚會即“jam”,其開放的觀念吸引著非舞蹈領域和不同肢體訓練背景的人們交匯一起,大家在緊密的身體接觸中即興起舞,分享群體的溫暖和集體的快樂,用無聲的語言撫慰隔離許久的心靈,建立彼此的信任。
2.搭建文化交流橋梁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融入接觸即興訓練這一實踐形式,于是被遺忘的身體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與反思。接觸即興訓練強調共同的身體和平等的身體,每個人身體之間不再存在逾越關系。其包容性模糊了性別界線,打破了種族歧視,容納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同膚色的人群,重新定義兩性之間、不同種族之間身體的觸摸意圖。它不僅用身體搭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拓展社交需要,構建社交關系,更是促進人與人、城市與城市、社群與社群之間的文化交流。它反映的不僅是一種身體文化的意識,還是一種社會變化的現(xiàn)狀。
3.發(fā)揮教育導向作用
接觸即興訓練重新定義審美經驗并發(fā)揮教育導向作用。在接觸即興實踐中,帕克斯頓關注的是純粹的身體經驗,以動物界最基本的“刺激—反應”為動作模式,開啟了舞者的感官系統(tǒng)和身體意識,通過增加身體經驗,刺激著人們的審美經驗。
接觸即興訓練正是通過對參與者的動作啟發(fā)以達到美育目的,讓他們學會感受與體驗,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從身體經驗中獲得更好的審美經驗,幫助他們找到自我感覺并提高自我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感受力、直覺判斷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他們形成完整的心理結構,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接觸即興訓練強調共同的身體和平等的身體,恢復身體在審美領域的地位,實現(xiàn)教育中人的主體位置,發(fā)揮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教育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21世紀大多數(shù)人承受著普遍的焦慮,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身心分離,身體作為舞蹈的載體,我們應該去反思如何認識身體主體和連接世界的整體性。重提尼采“一切從身體出發(fā)”,接觸即興作為開啟身體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訓練方式,讓人們開始認真地正視和感知自己的身體,在激發(fā)身體潛能,提升審美經驗、拓展社交需求和促進身心合一健康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訓練價值和意義。同時,它作為美育教育的推動力和連接文化交流的橋梁,在舞蹈編創(chuàng)、表演和教育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潔.“接觸即興”在雙人舞編創(chuàng)中的訓練價值[J].黃河之聲,2019(2):127.
[2]于平.關于“即興舞蹈”的理性反思[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1):11-13.
[3]布洛姆,卓別林.動作的瞬間: 舞蹈即興[M].趙知博,譯.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