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芳
摘要:竹笛作為民族傳統(tǒng)樂器,在進行竹笛演奏的時候需要把握好音色。把握竹笛音色能提升演奏的水平,讓竹笛的演奏傳達演奏者的感情。音色的把握不僅需要經過長期訓練同時還需要把握演奏的技巧,讓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更好控制自己的氣息,根據樂譜情感的變化轉變音色,幫助聽眾在傾聽的時候與音樂形成共鳴。本文主要講述了竹笛演奏中音色把握的技巧,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竹笛演奏;音色;氣息控制
一、引言
竹笛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吹奏樂器,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深受廣泛人們的喜愛以及歡迎。竹笛與其他的傳統(tǒng)樂器相比,能夠在演奏時呈現獨特的音色特點。竹笛演奏既不受場地限制,也不受樂曲限制。不僅可以獨立的演奏同時也可以作為伴奏為演奏提供幫助,提升演奏水平,讓傾聽者滿足自身聽覺需求。竹笛在民族樂隊表演中常常出現,由于民族樂隊所表現的曲目曲調變化極多,因此為了更好地配合演出,竹笛演奏者需要掌握技巧,對音色變化進行控制。
二、演奏姿勢對音色的影響
為了能夠在竹笛演奏的過程當中更好控制音色的變化,在演奏的時候讓音色能夠更好地適應所演奏的曲目,在演奏的時候需要確保演奏姿勢的正確,保證竹笛演奏的順利。在演奏開始之前,演奏者需要提前調整好自己的站姿以及手型。在演奏時始終維持正確的演奏姿勢,不僅能夠更好的控制竹笛,同時也能讓傾聽者在傾聽音樂的時候欣賞演奏者的外形,使得演奏的氛圍更加端正[1]。同時在調整演奏姿勢和手形的時候也需要與演奏者自身生理進行配合,以此在竹笛演奏時靈活的運用演奏技巧,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2]。為了能夠減小演奏姿勢對于演奏的影響,對此在竹笛演奏的時候,首先需要掌握正確的站立姿勢,一般在進行竹笛演奏的時候主要呈現出站立和坐式兩種形式,在站立的時候,為了能夠保證美觀和演奏的順利必須要要求演奏者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在演奏時演奏者不能將視線往下或者往下,雙眼需往前看,身體不能僵硬,需要做到自然的挺直。手指,手腕和肘三個部分都需要做到自然放松,當身體做到放松的時候能夠讓演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從而讓竹笛演奏的音色通暢。其次,在竹笛演奏時也需要把握正確的手形,正確的手形能夠更好地調整竹笛演奏的音色,當需要變換竹笛音色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手指進行變換,讓竹笛演奏更加自然和美觀。與其他的傳統(tǒng)樂器不同,在竹笛演奏的時候為了能夠發(fā)出一個良好的音色主要是借用富有彈性的發(fā)音,當發(fā)音具有彈性的時候能夠讓竹笛的演奏更加具有靈魂,而一個富有彈性的發(fā)音和手型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竹笛演奏的時候需要重視手型的正確,要保證竹笛演奏手勢的正確,從而吹奏出富有彈性的發(fā)音,提高竹笛演奏水平。在竹笛演奏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fā),更好地把控竹笛演奏的手勢,首先,直笛按孔的各個手指需要始終保持弧形。由于在竹笛演奏時需要做到手指的放松,當手完全處在放松狀態(tài)的時候,手指會呈現自然下垂的狀態(tài),手指也會呈現非常自然的弧形,因此在竹笛演奏的時候手指需要自然的放松與下垂,要始終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3]。第二,在進行音色轉換的時候,需要保證按孔的正確性,對此,手指按孔的部位要恰當,從而更好地轉換音色,一般而言,不同的竹笛竹孔的大小是不同的,對于按孔的部位要求也是不同的,不僅要在竹笛演奏的時候保證手指始終保持自然的弧形的形狀,手指的中間關節(jié)不能壓凹進去,除此之外,也需要根據竹笛自身的特點,多采用第一指肚按孔的方法進行竹笛的演奏,采用該方法進行演奏不僅能夠保證演奏過程中手指的靈活性,更快的轉變音色,避免在演奏的時候出現音色轉換不及時的問題,提高人們的視聽覺體驗。在竹笛演奏的時候保證姿勢和手勢的正確能夠靈活的運用手指的彈性彈奏出更加美妙的音色,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和質量[4]。
三、氣息的運用對音色的影響
在竹笛演奏時需要格外重視呼吸方法的應用,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能夠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以及質量,氣息的運用是竹笛演奏的核心。通過進行呼吸方法的訓練,能夠幫助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迅速地調整自己的呼吸,在吹奏比較激昂的曲目的時候能夠利用強大的呼吸量保證聲音的不斷,更好地控制竹笛演奏的音色,提高竹笛演奏的質量。由于把握良好的呼吸方法,能夠讓竹笛發(fā)出清脆以及圓潤的聲音,對此為了能夠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便需要要求竹笛演奏者不斷的訓練呼吸的方法,當演奏者經過不斷的訓練能夠靈活的調整自己的呼吸氣息,幫助竹笛演奏能夠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在竹笛演奏中一般采取三種正常的呼吸方法,分別是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呼吸法[5]。胸式呼吸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用的呼吸的方法,但是由于竹笛演奏過程中所需要的呼吸量比較大,對此采用胸式的呼吸法難以保證呼吸的綿長,甚至會出現無底氣的現象,所吹奏出來的竹笛聲音感覺比較短促和干扁,竹笛演奏不具備情感。腹式呼吸主要是利用腹腔的擴張來帶動胸腹的擴張,采用該種方法能夠加快呼吸的速度,讓更多的空氣吸入腹腔,但是在竹笛演奏的過程中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會給竹笛演奏者帶來更大的壓力,也會帶來肌肉的緊張感,從而使得在實際的演奏過程當中由于壓力過大使得演奏狀態(tài)不佳,從而影響音色的表現,因此竹笛演奏一般也不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進行演奏。胸腹聯合式呼吸的方法不僅具有胸式呼吸的優(yōu)點,同時也具有腹式呼吸的優(yōu)點,能夠將兩者呼吸方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進行有效的結合,更好地適應竹笛演奏過程[6]。采用胸腹聯合式呼吸的方法,能夠讓演奏者在演奏時讓呼吸變得更加有力和規(guī)律,不僅能夠緩解肌肉的緊張感,同時也能夠讓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當中擁有綿綿不絕的呼吸,避免竹笛演奏突然終止。同時采用該種方法能夠讓整個呼吸系統(tǒng)積極工作,增加吸入的氣體量,并且可以讓吸氣之后的胸腹部具有充滿氣息的感覺,從而增加了呼氣的持久性。在吹奏竹笛長曲的時候可以采用該種方法。采用該種方法所吹奏出來的音色不具備干扁的特點,該方法會使竹笛發(fā)出的聲音更加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為了能夠更好地把握該種正確的呼吸方法,便要要求演奏者經過不斷的訓練。通過接受科學的訓練進行把握,能夠讓演奏者更好控制自己的氣息。在訓練的過程當中,一般采用吸氣呼氣等方法進行訓練,在吸氣訓練的時候需要要求身體進行放松,身體稍彎從而慢慢地吸氣,并且將吸入的空氣慢慢地呼出,然后再進行快速吸氣,從而使得腹部有漲滿的感覺。在呼吸訓練的時候需要要求演奏者吸入適量的氣息量,在吸氣的時候始終保持胸腹的擴張。當吸氣完成之后需要逐漸呼氣,從而體會胸腹腔擴張的感覺,在訓練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增強訓練強度,幫助演奏者更快地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以及質量。
四、口風對音色的影響
在竹笛的演奏過程當中也需要把握口型控制,由于口型會控制氣息的不同形態(tài),對此,吹出口型的不同形態(tài)也會影響竹笛音色的效果,口型控制與竹笛演奏的音色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當在竹笛演奏的時候,如果口型不符合所規(guī)定的要求,使得所吹出的聲音會呈現出發(fā)悶、發(fā)暗的特點,對此為了能夠讓竹笛演奏的音色更加的美妙,必須要保持最佳的口型。在進行竹笛吹奏的時候,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口型??谛鸵脖环Q為風門,是上下唇擠壓所形成的小孔。風門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嘴角進行控制的,當嘴角兩邊的肌肉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會影響竹笛演奏當中的風門以及口型。對此在竹笛演奏的時候需要把握好口型控制,從而讓演奏出來的音色更加的純正美妙。一般情況而言,在竹笛吹奏的時候所采用的口型形狀一般是橢圓形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樂曲不同,會對口型提出不同的要求。除了在竹笛演奏的時候保持最佳的口型之外,同時也需要有適當的風門以及口勁,竹笛演奏當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口型,因此對口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勁主要是指嘴角一節(jié)面部肌肉在收縮時的力度,吹奏中為了能夠讓音色更加的美妙,需要控制嘴唇發(fā)力的力度,從而讓口勁富有變化,讓音色產生變化。當靈活運用口型時能夠控制竹笛音色,保證竹笛音色的純正性。但是當所采用的口勁無法靈活運用的時候,便會給音色帶來許多的問題,比如當口風比較松的時候,會讓口型呈現出變大的狀態(tài),不能夠保持最佳的口型,所吹出來的氣流在吹出之后便會散并不飽滿,但是當口勁比較緊也會給口型帶來極大的壓力,使得肌肉更加的變緊,在吹出來的氣流也并不順暢以及不靈活,從而影響音色,不利于提高竹笛演奏的效果。在竹笛演奏的時候也需要重視口風的調節(jié),口風的調節(jié)也會影響音色的變化。口風主要是指擺出口型的時候所形成的氣流柱,而且氣流柱的形狀會影響笛子的音色,對此需要要求演奏者進行不斷的訓練,加強訓練的強度,以此更好地控制口風 對口風進行調節(jié),根據不同的曲子以及情景。進行演奏音色的變化,從而讓竹笛演奏更加的情趣化??陲L的變化主要有反吹,強吹,超吹等等,不同的樂器。會給口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口風與風門,口徑之間會相互影響,三者的相互配合能保證音色的正確。
五、結束語
在驗演奏竹笛的時候需要把控好音色的變化,首先需要練習竹笛演奏的姿勢,其次需要練習竹笛吹奏時氣息的把控,最后靈活變化口風。掌握竹笛演奏的技巧能夠提高竹笛演奏的水平,讓聽眾在傾聽竹笛演奏的時候感受到竹笛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提高竹笛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解靖迪.論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點及把握[J].藝術品鑒,2019(4X):162-163.
[2]張丹.竹笛演奏中音色的運用與表現[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6):90-91.
[3]譚雁.淺談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駕馭與把握[J].北方音樂,2018,38(5):53.
[4]義萩雅.淺談古箏演奏中音色的體現及把握[J].北方音樂,2019,39(1):58+61.
[5]趙強.淺談樂曲《竹林》在馬林巴演奏中對音色的把握[J].藝術教育,2019,344(4):233-234.
[6]陳旻杰.淺談竹笛演奏藝術的“技、韻、情”[J].下一代,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