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塑彩繪作為一種久存于世的傳統(tǒng)工藝品,它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對于我們炎黃子孫來講,它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品,它更代表著我們那輝煌而燦爛的中華文明,是我們民族智慧凝聚的象征。那么,中國古代泥塑彩繪是如何制作的?本文針對中國古代泥塑彩繪進行研究,并且延伸至其制作工藝,從而為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泥塑彩繪制作工藝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代泥塑彩繪;制作工藝;研究;泥塑彩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承載著整個民族的記憶,它象征的中華文明曾經(jīng)的輝煌。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是豐富多彩的,眾多璀璨的瑰寶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好比天下的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卻又璀璨奪目。但是縱觀這五千年的漫漫銀河,泥塑文化雖然不是最量的那一顆星,但它絕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顆,它的用它的美征服了我們,讓我們?yōu)樗拿绹@為觀止,并且,憑借它,我們了解了當世的文化特色,領略各個王朝,各個階層那迥然不同的生活。由此可見,對于中國古代泥塑彩繪以及其制作工藝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對于我們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將協(xié)助我們揭開往日那燦爛的文明。
一、中國古代泥塑彩繪是什么
泥塑,同時也被稱為彩塑,這是一種傳統(tǒng)而又古老的民間藝術。而泥塑彩繪,則是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上色。在我看來,這種藝術方式可以說是神奇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的形成仿佛魔術一般。眾所周知,它的初始形態(tài)是一團團的黏土,可謂是在平常不過的東西,在我們看來,這種黏土比比皆是,壓根和工藝品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經(jīng)藝人那雙仿佛充滿魔力的雙手,這一團團黏土仿佛發(fā)生巨變一般,它們由最初的不起眼變得博人眼球,在老匠人的手中,再普通不過的它們變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藝品,不管是以動物為模板還是以人物為模板,這滿滿的細節(jié)以及生動的形象都詮釋著它那高超的工藝。
而這種工藝品,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并且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古代彩塑多以原始宗教、神話偶像、儒釋道教和人間生活等為題材,主要用彩繪泥塑制作的陳列于神祠廟堂、石窟寺觀和生活場景中的藝術形象[1]。當然,除了這些題材,也會有其他種類的彩塑,但是這些種類到了后期,基本屈指可數(shù)。
二、中國古代泥塑彩繪有何意義
每一種文化形式存在都是由它的意義的,而這古老的泥塑彩繪也不例外。誠然,看到這些古老的泥塑彩繪,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件工藝品,它代表著當朝的文化。有了它們,我們才能將從新石器時代到當代這漫長而壯闊的歷史銜接的天衣無縫,此外,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作品,這也是我們民族自豪感的寄托所在,是我們炎黃子孫心中永存的那份驕傲。
三、對于中國古代泥塑彩繪制作工藝研究
古代的泥塑彩繪確實算是藝術界的杰出作品,如果說它充滿細節(jié)的造型是匠人那靈巧的雙手所成就的,那這豐富多彩的顏色,又是古代匠人們采取什么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呢?從長城到秦始皇陵,古人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已經(jīng)足夠多了,但是通過更多研究,我們才發(fā)現(xiàn),我們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為什么這么說呢?就以須彌山石窟的泥塑為例,專家們借助能譜儀和顯微拉曼對顏料成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外層有三層結構——白灰層、紅色顏料層和金層,其中最令人震驚的莫過于金層,專家們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金層非常薄且十分牢固,附著度極佳,剝落非常少,大體保存完好[2]這種工藝被稱為貼金,根據(jù)古籍記載,到了明朝,已經(jīng)有30多種用金方法,由此可見,當時的科技水平先進的讓人感覺恐怖,中國古代泥塑彩繪的水準甚至不比當今遜色很多,這些當世的工藝手法真的值得當代人好好地研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從唐代以來到明代,關于金的用法從寥寥十幾種到30多種,由此可見,古代匠人們的推敲鉆研精神也是我們當代匠人們應該學習和效仿的。
四、總結
先進的文明承載著智慧的結晶,中國古代泥塑彩繪的工藝水準之所以如此之高,離不開匠人們的心血,離不開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F(xiàn)在,在我們眼里,這些象征的古代匠心的泥塑,它們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藏,是我們5000年輝煌而又燦爛的文化的象征,它們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流傳,是匠心的傳承?;蛟S,作為文物,它們有著高昂的價格,但是,這終究是有價的,終究是一串數(shù)字。而真正無價的是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另一種財富——精神的傳承。這也是我們心中那份驕傲的來源,是我們堅信中華民族必定會走向復興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周成.中國古代彩塑:民族精神的藝術載體[N].文藝報,2016-03-18.
[2]王丹陽,劉璐瑤,張秉堅,方世強,李志榮,韓有成.須彌山石窟48窟明代泥塑彩繪制作材質成分分析[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29(6):65-75.
作者簡介:馬云力(1977.5.9),男,漢族,遼寧省朝陽市,??圃谧x,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山東華藝雕塑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傳統(tǒng)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