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
摘 要: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科技在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方式。中職學生伴隨著新媒體成長,對傳統(tǒng)的講授式課堂已失去興趣。筆者根據(jù)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論述了傳統(tǒng)英語課堂進行信息化變革的必要性,并結合信息化對中職英語新課堂模式進行探討,意在為中職英語課堂信息化變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變革? 中職英語? 課堂新模式
“中職課堂信息化變革”,是近幾年中職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熱點之一,教育信息化也是當前中職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作為教育一線的任課老師,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現(xiàn)代信息化生活和認知方式對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沖擊,而中職英語的學科特點及中職學生的自身情況也呼吁信息化帶來的新型課堂模式變革。下面筆者將對英語課堂信息化變革必要性進行簡單論述。
相比普通高中學生,中職學生普遍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只會幾個簡單的詞匯,有的學生不知語法為何物,甚至有學生連26個英語字母都認不全。學生普遍缺少英語學習興趣。提起英語課,大部分學生認為上課就是老師枯燥講語法,下課就是沒完沒了背單詞,最后對就業(yè)還沒什么幫助。缺乏內(nèi)在興趣驅(qū)使,加上教學模式單一,大部分中職學生對英語課逐漸放棄。中職學生學習毅力相對欠缺,課上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迷戀網(wǎng)絡和手機。在這種情況,如果老師依舊堅持傳統(tǒng)授課,板書式呈現(xiàn),填鴨式講授,不僅課堂無成效,還會讓學生形成厭學的惡性循環(huán)。
不同于數(shù)學、物理等科學性學科,英語作為一門重要語言有著交際性、實用性及人文性,需要信息化輔助其展現(xiàn)學科的功用和魅力。語言的根本是交流,如果進入學生腦海的只是字母組成的單詞或者公式般的語法,那么英語學習和代碼學習有何不同?所以教師必須在利用語言直觀的基礎上,更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造直觀的情景,讓學生既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又能在交互式學習中體會交際的快樂。而語言的背后是文化,缺乏對文化的認知,語言就是無源之水。所以,借助直觀的信息化觀摩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語言背后的文化美。
十年前,學生在課上的違紀是看課外書,打游戲機,而今大部分課堂的主要違紀是手機小說和游戲。對此,不少學校開始了與手機的長期斗爭,明令禁止,圍追堵截。但看看四周,作為老師的我們都離不開手機,手機信息化終端已悄悄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認知方式。我們不能要求學生與世隔絕,與其害怕與逃避,不如擁抱信息化,變圍追堵截為利用疏導,讓手機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平臺,讓我們的課不僅僅在課上直播也可以在課下重播。學生學習的來源不僅僅是講臺上的老師,也可以是各種網(wǎng)絡學習資源。所以,時代在召喚,它為我們準備好了所有的硬件,而一線工作者應該更新我們的軟件,適應00后的學習和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更具吸引力的信息化課堂。
在論述過中職英語信息化變革必要性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變革”仍舊是一個比較籠統(tǒng)的范疇,有方向卻缺乏具體的措施。所以,在各個學校都在大張旗鼓地建設多媒體教室的同時,也存在媒體資源濫用的問題。作為一名身處教學一線的中職英語老師,筆者認為任何信息化教學形式必須要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為課堂教學服務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課堂信息化變革。筆者結合近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幾種行之有效的英語信息化教學手段。
不同于高中英語注重抽象詞匯及多種構詞法的學習,中職英語強調(diào)詞匯的基礎性與實用性,大部分英語詞匯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匯。而作為中職老師的我們恰恰可以利用這種差異性,利用圖片和影像資料呈現(xiàn)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許多英語老師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重語法輕詞匯,認為背單詞是學生在課下應該自主進行的事情,而教師應該在課上講語法和習題。而筆者認為詞匯才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我們的學生很多學習習慣停留在初中水平,抽象的字母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每次新單詞學習,筆者都會用PPT呈現(xiàn)和單詞相關的生動圖片,加深學生印象。例如,在處理Book ⅡUnit9 Nature 這一單元中,筆者結合環(huán)保這一話題,為學生呈現(xiàn)了自然之美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理解animal, plant這些詞匯,并通過一些有沖擊力的環(huán)保圖片及影像資料,讓environment, pollution,protect等核心詞匯深入學生內(nèi)心,也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有效達成本單元情感目標。而在輔助記憶的同時,借助圖片和視頻素材也可以在課堂進行生動的猜詞游戲,從而改變枯燥的聽寫式單詞檢查方式。
以往的語法學習以老師的口頭講解為主,而課本上對語法的呈現(xiàn)也以文字表格為主,讓本就抽象的語法變得更加難以理解。板書的特點在于結構相對固定,演示難度大,而語法的一些整體結構的變化就不是那么直觀。大部分學生因為畏難心理讓英語學習在語法面前止步不前。而信息化技術與傳統(tǒng)講解的結合卻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有利于突破語法學習中的難點。例如,現(xiàn)在完成時是時態(tài)中最難以理解的一個部分,結構容易掌握,但大部分學生無法分辨何時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所以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作了演示圖,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完成的兩層主要含義:第一,發(fā)生在過去,但對現(xiàn)在有影響;第二,發(fā)生在過去但持續(xù)到現(xiàn)在。結合關燈turn off the light 與居住實例,圖像展示讓學生真正區(qū)分一般過去時態(tài)與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區(qū)別。
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的主要陣地在課堂,而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學習成為可能?,F(xiàn)如今,學生遇到生詞,打開有道等英語學習APP就能看到圖文并茂的講解,讀音標不準,可以在線跟讀。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在課下便可以通過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進行學習。而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手段,將核心知識點制作成幾分鐘的小視頻,讓學生在課前作為趣味預習,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在講解Book I Unit3 Time這一單元時,筆者將時間表達法做成了5分鐘的小視頻,提前發(fā)給學生。利用學生熱愛網(wǎng)絡這一特點,讓學生課前在手機端進行學習,課上讓學生代替老師講解簡單知識,老師只負責點撥難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一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可用來進行交際練習,節(jié)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讓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度在此過程中都能提升。而針對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一問題,微課還能作為課外老師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
長久以來,困擾英語老師的主要問題是評價模式過于單一,僅通過提問、聽寫、試卷測試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主要問題在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無法得到量化,過程性評價缺失,學生的學習激情也在冰冷的分數(shù)與排名中消退了。而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開發(fā)及使用卻可以全程了解學生的表現(xiàn)。英語課上,學生與老師共同進入學習平臺。學生在新課學習后,通過完成單詞闖關小游戲,自測自評,跟讀測試檢驗課堂所學,豐富了課堂檢測手段;教師通過實時查看學生的得分情況,進行針對性點評和指導。信息化教學不僅僅給了學生展現(xiàn)個性的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可操作途徑。
教學信息化變革作為近幾年教學變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許多中職學校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通過一些信息化教學比賽,筆者發(fā)現(xiàn)在英語這一學科的信息化變革中仍存在不足。展望中職英語信息化變革之路,也有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探討和反思:
第一,理念先進,設備落后。信息化教學需要有硬件設備支持,而作為英語學科尤其需要可視、可聽、可交互的多功能教室,但許多中職學校卻依舊保持著一塊黑板、一塊白板(投影儀)的基本配置。對于想要在信息化課堂有所嘗試的老師來說,實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二,拘于形式,過猶不及。筆者通過參加一些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后發(fā)現(xiàn),許多對于信息化的理解往往十分淺顯,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聲、光、電的精彩表演。于是乎,原本單調(diào)的課堂變成了圖片、音頻、視頻的秀場,而學生也淪為配合表演的演員。曾有這樣一個實例,有位英語老師為了在課堂中加入信息化,于是將一個語法搭配開發(fā)成了“植物大戰(zhàn)僵尸”游戲,學生玩游戲的過程很開心,然而在具體的題目應用中依舊抓瞎。所以信息化教學的落腳點應該是教學,任何信息化手段都只是為教學服務,不分析具體的教學需要,花樣百出的信息化拼盤雖活躍了課堂,卻也分散了學生注意力,失去了教學意義,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誤人子弟。
參考文獻:
[1]王梁百合.探討中職英語課堂與信息化教學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6(8).
[2]曾桂蘭.運用信息化技術,讓中職英語大放光彩[J].內(nèi)蒙古教育,2016(9).
(作者單位:山東山推高級技工學校,山東山推職業(yè)中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