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崗 祝文霞
數(shù)字化時代,網絡電子閱讀以其廣泛性和便捷度,幫助人們不斷適應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知識和信息。閱讀觀念和方式的改變,對語文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筆者將結合統(tǒng)編教材的教學實例,談談對如何使數(shù)字化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借助數(shù)字化技術制定更恰當?shù)慕虒W目標
傳統(tǒng)教學中,囿于現(xiàn)實條件,教師往往是在學生作業(yè)上交之后才能了解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和疑問,因此教師通常是依據自己的經驗而確定一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而不是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確定。而在數(shù)字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云平臺、交互式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信息輔助技術,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教學《天上的街市》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作業(yè):一是認真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出現(xiàn)的詞語,并注音;二是思考文章描繪了一個怎樣的街市;三是畫出文中喜歡的句子,并做批注;四是記錄預習課文的疑問。筆者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fā)現(xiàn),學生的客觀題正確率很高,比如詞語抄寫、注音等,說明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扎實;但在將主觀題歸類整理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三項和第四項作業(yè)上。在賞析句子方面,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賞析了具有相同表層的幾個詞句,而在質疑方面,學生提的問題大都圍繞作者的寫作背景及目的。這些情況表明,雖然學生目前已經掌握了文章大意,但在把握作品深層內涵上還存在困難。據此,筆者結合教材要求,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反復誦讀,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沉吟涵詠,把握詩歌的主旨。
美國教育家奧蘇伯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數(shù)字化技術手段,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以學定教,不斷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更多。
二、借助數(shù)字化技術創(chuàng)建更靈動的課堂
精彩的課堂生成,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智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但有時因課堂條件所限,很多期待無法實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可能因為無法預知學生的發(fā)言和提問而錯過重難點突破的契機。而在數(shù)字化教學中,這種遺憾將得以彌補。
例如,在教學《相見歡》時,教師設計“品讀詞意,感悟詞情”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感悟“無言”一詞傳達出的情感。有學生回答說,此處的“無言”應該與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表達的是同一種傷感。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深入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于是筆者當即打開相關網站進行搜索,將含有“無言”“愁”“梧桐”等字詞的古詩詞句找出來并呈現(xiàn)給學生(見表1),鼓勵學生誦讀體會,使學生對比感悟中升華情感。
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師生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新問題、新想法即時、具體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認知立體化,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識、形成了能力,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
三、借助數(shù)字化技術推送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云平臺、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各種資源融合,如視頻、網頁、圖片、音頻、文字、PPT、動畫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資源庫。課前,教師可收集、篩選、整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并將其上傳至平臺,以便課中能夠快捷調用,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生成新的意義建構,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過零丁洋》時,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生平板同步,用PPT向學生出示了以下資料詞條,學生只需點開詞條鏈接即可進行相關閱讀。
【詞條1】“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p>
文天祥一生經歷影視資料以及《中國名人圣賢》部分《民族英雄——文天祥》
【詞條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p>
《指南錄后續(xù)》中“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詞條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文天祥被囚期間《正氣歌》中的“時窮節(jié)乃現(xiàn),一一垂丹青”以及他死后,人們在他衣襟上發(fā)現(xiàn)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詞條4】“微斯人,吾誰與歸?”
明代的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清代的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近代的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數(shù)字化技術將教學素材多元化、全方位、多組合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訓練了學生思維。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同時也增強了深度學習體驗,真正地將知識轉化為受用一生的能力。
四、借助數(shù)字化技術提供更及時的評價反饋
數(shù)字化課堂可以動態(tài)收集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包括課前預習測評和反饋、課中實時評測和即時反饋、課后作業(yè)評價和跟蹤反饋,從而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更及時、有效的改進策略。
例如,在教學《誡子書》時,在學生自由翻譯課文之后,教師將課前精心設計的少量練習題發(fā)送到學生平板。在學生限時答題并提交之后,平臺統(tǒng)計顯示:出錯率最高的是文言虛詞“以”的用法,約有56%的學生答錯此題,其他題目只有少數(shù)學生出錯。這樣講解重點,師生均一目了然。
在課文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從文章中得到的啟示。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直接寫作,或將寫好的文字拍照上傳到班級學習空間,由師生共同評價。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在后臺實時查看完成情況,同時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一篇例文推送給學生并加以指導。智慧教學平板、教學云平臺的廣泛應用,讓信息反饋無遮擋,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shù)字化技術為教育提供了源頭活水,映得“天光云影共徘徊”。但教育者要注意,技術的選擇與使用一定要服務于教學,不被亂花迷眼,才能見到柳暗花明。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