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星云
[摘 ? ? ? ? ? 要] ?分析和研究大學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體現(xiàn)體育教學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 ? ?鍵 ? 詞] ?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影響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7-0266-02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應當具備生物學、社會學、教育學三項功能。生物學功能不言而喻,起到提升學生身體素養(yǎng)、奠定學生健康心理的功能。在現(xiàn)代社會中,健康不僅指代身體健康,更加涵蓋了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強調將心理健康放在戰(zhàn)略位置之上。心理健康教育儼然已經(jīng)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校體育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過分倚重身體素質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個性和情緒的引導。國家將素質教育改革作為重中之重,學校一方面要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還要教導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和不健康心理行為的方法,使其能夠獲得培養(yǎng)自身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氛圍。學校教育作為育人重地,應當在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養(yǎng),避免學生被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困擾,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關鍵場所。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預防和矯正學生心理問題成為重要原則和底線之一,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全面升華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決定中指出,學校體育教育需要堅持健康第一原則,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另一方面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學生自身心理調適能力。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衡量身體健康不可割裂的一部分。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當對長期忽視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視。
一、相關概念的提出
(一)健康
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了健康的內涵: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四方面的健康。截至目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標準尚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心理健康至少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沒有心理疾病;能夠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并隨之發(fā)展。
(二)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的定義可以大體上概括為以下幾種:(1)使人們面的客觀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的高度接受力和適應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客觀環(huán)境的改造能力和包容能力。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因為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而產(chǎn)生過分強烈的心理波動。(2)心理健康指代的是人們一種持續(xù)的、良好適應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備更強的活力,能夠在最大范圍內激發(fā)自身潛能。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哈塔認為心理健康可以從自我調控、改善環(huán)境、自我客觀認知、安定的情緒、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幾個角度來衡量。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國外學者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心理問題和精神緊張狀況,絕大多數(shù)是以下原因造成的:負性生活的影響、對社會支持滿意程度不足、宗教信仰、正性生活事件數(shù)量較少、防御心理過重等。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在社會生活中遭受過重大挫折、對挫折事件難以忘懷、人際關系不加、戀愛受挫、家庭環(huán)境不佳、學習心理負擔過重、遭受嘲諷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個體身心發(fā)展是伴隨著實踐活動逐步得以形成的,社會活動帶來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二者的結合構成了個人的發(fā)展。增強體質,增強的不僅僅是體魄,還能夠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實現(xiàn)對個人性格的塑造和心理的錘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磨煉是人們心理活動發(fā)生變化的根源,人們對身心潛能可以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激發(fā)。體育運動是復雜的社會文化的濃縮,是建立在身體活動基礎上、以提升個人心理素質為終極目標的運動形式。體育運動是在身體運動的基礎上滿足個體心理發(fā)展需求的,研究結果表明,個體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頻率直接決定了個體情緒緩解能力和心境狀態(tài),也直接影響著個體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如果學生能夠每天堅持一小時左右的體育運動,那么其必然會保持身心愉快的狀態(tài),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也會大大提升,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也會讓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滿活力。
(一)體育教學能夠及時有效地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問題并有效消除
體育教學是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和技術傳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時刻摻雜著大學生情感上的成功感和心理上的愉悅體驗。大學生的情緒大多是不穩(wěn)定的、多變的,不同的情緒帶來的影響顯然是不一樣的。良好的情緒能夠使其安下心來學習、科學研究,促進自身長遠健康發(fā)展。作為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良好的情緒可以在鍛煉中積累并形成。運動鍛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緊張、抑郁、悲傷、焦慮等心理障礙,能夠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運動鍛煉能夠將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升到較高的水平,使其在無形中消除自身心理障礙、治療自身心理疾病,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穩(wěn)定的情緒和健康的情感。體育運動帶來的情感體驗與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愉快和活潑的精神等目標不謀而合,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夠產(chǎn)生持續(xù)的積極心理影響。
(二)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智能
美國加州索爾克研究所對智能發(fā)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大腦也會長出新的細胞,運動和奔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成長。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作為基礎性內容之一,讓學生的大腦皮質處于興奮和抑制相協(xié)調的狀態(tài),讓中樞系統(tǒng)在這樣轉移的過程中得到加強,進而提升學生認知、協(xié)調、感知和反應能力,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實踐智慧。
(三)體育教學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德行修養(yǎng)
體育教學在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個性的形成一方面與學生的信念、理想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和學生體育實踐的參與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體育活動兼具合作性和競爭性,需要運動員密切地配合和合作,這個過程正是提升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中積累自立、自強、自信的性格,漸漸沉淀積累健康的心理。
(四)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人生最主要的兩個任務就是適應和發(fā)展。在個性、生理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原有的適應水平和平衡狀態(tài)將會被打破,這個時候需要更高級的個性品質和心理機能來適應更高水平的要求。適應水平強調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發(fā)展水平強調個體對更高水平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體育教學大多為集體形式教學,人際交往具有多項性和群體性特征??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體育精神是現(xiàn)代社會精神的濃縮。體育教學具有高度的互動性、趣味性、開放性、平等性和實踐性,能夠在時間、空間、內容、形式上為學生提供理想的社交場所和廣闊的發(fā)展視野。學生一方面可以在體育活動中滿足社交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滿足,另一方面可以在各種體育運動中修改自己的行為,形成遵守規(guī)范的意識,并在行為中更加注重義務和責任的承擔,與同學之間產(chǎn)生心理的兼容性。教師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指導得當,那么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社會、生活的本質,并在這個過程中將價值和理念上升到世界觀層次,使學生情感的形成、價值觀的積累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行。
(五)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愈加嚴格,學生需要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才能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同時堅強、勇敢、拼搏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和超強的自律能力才能讓其在崗位上做出優(yōu)秀的成績。體育鍛煉可以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因此,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和合格人才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體育教學可以對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
體育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提前的社會化教學,可以通過一定量的身體體能訓練增強大學生的精力,使其能保持積極的情感和渴望,勇于參與具有困難和難度的事情中并獲得高度認可。體育活動在錘煉個人心理素質和心理意志上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學生自身心理特征和身體素質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為其提供科學的運動計劃,在合理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心理體驗,緩解其因為學習和生活積攢的壓力,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
(七)體育教學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對大學生來說,心理適應能力甚至比學習能力更加重要,決定了其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否適應工作要求。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具備較高社會適應力的、能夠在工作崗位上一展所長的人才往往是心理適應能力較強的學生。體育運動的過程就是釋放心理負面情緒的過程,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生勇氣和頑強意志的作用,是培養(yǎng)適應能力的最佳手段。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記憶、思維和身體機能,并綜合運用所學的運動技巧加強心理承受力,進而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體育教學在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避免學生積累自卑、自閉、暴躁心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同時也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重要途徑。長期堅持的體育運動能夠錘煉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個性特征。運動員個人身體素質和所擅長的體育運動不同,在體育鍛煉上表現(xiàn)出的身體素質也千差萬別,運動員需要為自己量身定做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從多個維度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成為社會上優(yōu)秀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研究了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闡述了體育運動在個體綜合素養(yǎng)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強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史為臨.關于中國青少年網(wǎng)球運動員訓練的幾點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16(1):50-56.
[2]張祺,李俊.網(wǎng)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探討[J].遼寧體育科技,2002,24(3):36.
[3]江明.非網(wǎng)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手段[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21(1):138-139.
[4]崔霏.少年網(wǎng)球運動員選材初探[J].少年體育訓練,2005(5):31-32.
[5]林波萍,袁琳.網(wǎng)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探討[J].體育師友,2005(6):20-21.
[6]于輝.網(wǎng)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淺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6,19(2):60-64.
[7]黃剛強.我國優(yōu)秀青少年男子網(wǎng)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綜合評價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3(3):96-99.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