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從貴
[摘 ? ? ? ? ? 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因此,想要推動班級能力提升,就要強調教師自身的重要作用,使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以此對班級能力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在2019年3月4號至3月29號參加了云南省職業(yè)院校舉辦的全國高職高專教師師資培訓班,此培訓活動主要圍繞“教師素質提高和班級能力提升”展開。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訓,不僅加深了對教師素質的認識,而且在后續(xù)的班級能力提升方面也獲得了一些心得,對后續(xù)的工作有著巨大的幫助。
[關 ? ?鍵 ? 詞] ?教師;素質提高;班級能力提升;學習心得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7-0068-02
本次培訓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對教師素質結構予以詳細闡述,為后續(xù)自身素質提高提供明確的方向;另一方面則是基于教師素質結構分析的基礎,提出具體的提高教師素質、提升班級能力的具體方法,使我受益匪淺。
一、教師素質結構分析和對教師的要求
(一)堅定的政治立場
堅定的政治立場是教師素質結構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堅持不懈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都是教師具有堅定政治立場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始終堅持新時期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其次,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教育工作中的滲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人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后,要自覺擁護與落實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并積極投入教學改革當中。
(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為愛崗、愛生、敬業(yè)。首先,要求教師要將自身的愛國主義感情融入教學活動和教育事業(yè)中,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其次,要注重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弘揚與傳承,承擔起傳播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責任。最后,注重愛國主義在教育過程和與學生交往中的融入,從而為國家富強建設輸出優(yōu)秀人才。
(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而且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也是教師自身職業(yè)道德的內涵體現[1]。要求教師:(1)要將自身奉獻到教育過程中,充分認識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從而以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2)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愛學生是教師美德的一種具體表現,是后續(xù)學生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要將全部心血投到學生的身上,做到全心全意教育學生;(3)要開展終身學習、積極進取、永不滿足、敢于創(chuàng)新,將活到老、學到老落到實處;(4)要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5)要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教書育人的工作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師的相互尊重和配合,并通過相互學習、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四)專業(yè)知識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潛能與能力的開拓者,正是由于教師自身角色特征的影響,所以要求其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具體來講,首先,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其次,要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上有所研究,并做到相通,這也是教師能夠走入學生心理,了解心理的重要條件;再次,其文化知識要淵博;最后,要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外,還要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以此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五)工作能力
教師的工作能力是教師素質結構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是確保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對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具體來講,教師通常要具備以下能力:(1)組織能力。其又可細分為教學組織能力、集體力量運用能力、課外活動組織能力、協調校內外各個教育力量的能力等;(2)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這也是教師工作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非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現代化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等都屬于表達能力的范疇;(3)具備交往能力,教師應掌握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良好地處理教育教學過程所涉及的人際關系;(4)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此處所講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包括在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求異性和新穎性;(5)要具備科學研究的能力,具體是指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還能積極參與課題實驗研究。
二、教師素質提高、班級能力提升的具體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給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班級是學校實施教育過程的主要場所,其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對學校的教育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此背景下,教師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教師不僅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同時也是學生實現健康成長、班級能力提升的引領者和帶動者,是影響學生、班級的關鍵外部因素。通過此次培訓,我認為,想要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提升班級能力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以教師為對象來講,道德素質主要體現在為人師表和無私奉獻等兩方面。他們是塑造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參與者。俗話說,“為師先做人,育人先正己”,教師工作是學生的重要示范與引領,只有教師自身能夠始終保持正直、為人師表的良好作風,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美好的心靈。教師在對學生實施管理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先做到,這是提高學生對管理工作信服力、刺激學生對教師的正確行為進行模仿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師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要有為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強烈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要具有堅強不屈、勤勞奮斗的優(yōu)秀品格,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推動學生健康成長,提升班級能力。
(二)教師要具有愛心和責任心
熱愛學生是教師素質的核心,也是教師教育工作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雖然教師與學生并沒有緊密的關系,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師對學生的愛更無私、更高尚。只有對學生保持始終的熱愛,后續(xù)的教育活動才能順利進行。脫離愛而存在的教育活動是沒有靈魂的,班級能力提升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教師不具備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工作中就會缺乏應有的驅動力,對班級中的工作也更無暇顧及。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具備愛崗敬業(yè)、積極進取、關愛學生的品質,這也是班級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有明確且深刻的認識,真正做到為教育事業(yè)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只有做到這點,才能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才能提升班級能力。
(三)教師要具備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簡而言之就是將自己所想、感受、意愿清晰表達出來[1]。正確的教育思想,需要借助準確的語言為載體,實現傳達。想要使學生的心靈獲得啟迪,使學生受到良好情操的熏陶,就需要同琴師演奏美妙的琴聲一樣,借助生動的藝術語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激蕩,從而產生對教師的認同感與共鳴。許多教師在開展工作時能獲得顯著的成效,其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對語言的運用。反之,如果教師語言運用單一、死板,且表達含糊不清,即使他們想教育好學生,也會出現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情況。
在班級工作時,語言藝術的能力更為重要。不僅要求教師能準確運用、簡潔明了外,還需要借助生動、準確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共鳴。例如,古詩詞中的典故、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一些風趣幽默的語句等都是可以應用的素材。總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說服力和感染力,以此達到入耳入心的目的,推動班級能力提升[2]。
(四)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
在社會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持續(xù)更新,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因此提升。作為教師,面臨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逐漸多樣化。同時,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的目標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這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教書育人,越教難度越大。所以我們要加大對教育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不斷鞏固與豐富自身的教育功底,從而帶動學生綜合素質、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此外,我們還要注重思考、總結與研究,推動與當下教育契合的教育經驗的形成。
(五)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感覺,并讓學生深刻發(fā)現并了解自身的價值所在。以往,教師通常容易發(fā)現學生的缺點,并有針對性地去糾正他們[3]。如今,我們要善于挖掘并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并對其給予一定的鼓勵,推動其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生在此過程中,就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成功的欲望也會更加強烈,對班級的歸屬感和班級的凝聚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進而帶動班級能力的提升。
(六)教師要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掌握
新時期下的教育活動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新的教育手段和設備層出不窮。因此我們要善于學習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掌握瞬息萬變的教育信息,并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相應的平臺,在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此種方式契合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對班級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幫助[4]。
總之,班級能力的提升歸根結底是一種管理藝術,既平凡又偉大,要求我們與學生建構起良好、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用我們的真誠去感染學生,借助高尚人格塑造學生,運用自身的教育藝術實現對學生充分引導與激勵,使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深深感受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這也是班級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巖偉.提高高職教師素質的必要性[J].科教導刊(下旬),2018(9):76-77.
[2]李新發(fā).職業(yè)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研究與思考[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27):41-46.
[3]何應森,趙楊.新一輪職業(yè)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績效評價問題研究[J].教育評論,2018(10):90-92,137.
[4]唐寧,郭常斐.職業(yè)院校全面提高教師質量的激勵策略研究[J].教育評論,2018(9):31-34.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