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劉江 1969年生于山東,導演、編劇、制作人。1992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憑借電視連續(xù)劇《黎明之前》《咱們結婚吧》分別獲得第十七屆上海電視節(jié)最具人氣導演、第二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和第二十屆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近日由其導演的年代劇《老酒館》正在熱播。
最近有兩件事讓導演劉江特別感動。一是10多年沒有聯(lián)系的朋友,包括很多中學同學,突然跑出來找他——都是被他的新劇《老酒館》“勾”出來的,跟他聊劇情聊戲里的人;一是有觀眾追《老酒館》,在豆瓣上寫評論提出疑問:為什么酒客在老酒館喝完酒,離開時都要將桌上剩余的飯菜,哪怕是幾粒花生米包起來帶走?
“這說明什么問題?觀眾看得細,他們都看進去了?!眲⒔瓕Α董h(huán)球人物》記者說。劇中酒客的這一習慣是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 “老酒館設在日據(jù)時期的大連,當時物質(zhì)匱乏,人們生活艱苦,所以就很儉省,一丁點兒都不浪費”。
采訪劉江時,《老酒館》剛剛播到一半,但是“酒香”已經(jīng)四溢:有人討論演員陳寶國、秦海璐、馮雷、鞏漢林、牛犇等一眾老戲骨的演技,“個個都立得住”;有人專門寫文章分析劇中人物,比如那爺和“老二兩”,洋洋灑灑各一大篇;有人幫著構思劇情,暢想故事接下來如何發(fā)展……面對種種說法,劉江不覺得意外,“觀眾看劇,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其實就跟喝酒一個樣兒”。
正好應了劇中的那句臺詞:一人一嘴,一嘴一酒,一酒一味,各喝各的味道。
這味道因為《老酒館》里進進出出的各色人等而顯得格外醇厚綿延、蕩氣回腸。用編劇高滿堂的話說,“一壺老酒,裝得下渾濁乾坤”。
《老酒館》取材于高滿堂祖輩的親身經(jīng)歷。故事開始于1928年,日本統(tǒng)治時期大連最黑暗的時候。高家從高滿堂爺爺輩開始闖關東來到大連,居住在興隆街。那條街上店鋪林立,七行八作:燒餅鋪、醬肉鋪、扎紙鋪、藥鋪、點心鋪、酒館、開腳行扛大個兒的……高家開了一家山東酒館,酒館雖小,但各色人物來來往往,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懷著對祖輩的紀念和對歷史的敬畏,他落筆寫下《老酒館》。
去年兩會期間,高滿堂到北京開會,約著劉江坐了坐。兩人結緣于10年前,高滿堂的劇本《滿堂爹娘》開機前臨時換導演,劉江跑去“救火”,因此成了莫逆之交。這次剛坐下來,高滿堂便拿出自己“壓箱底的本子”——《老酒館》。
“當時還不算完整的本子,只是一個8萬字的劇本大綱。按照單元來寫的,一個單元一個人物,總共30多個人物,每個人物一個故事,而且各個都很講究。”劉江回憶說。當時,他剛好拍完《歸去來》,正在琢磨下一部戲拍什么,立馬接了下來。
在《老酒館》中,陳寶國飾演的酒館掌柜和秦海璐飾演的谷三妹最終走到了一起。
不到半年的時間,高滿堂便把完整的劇本給他。劉江把《老酒館》比作一幅東北版《清明上河圖》,“它是一個宏大的畫卷,描繪的是蕓蕓眾生之相。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宅院故事,講的是各色男女的愛恨情仇和滄桑復雜的人生”。
戲里的人講究,劉江拍得也講究。故事一開場,鏡頭向下勻速穿越云層,海天一色,山島竦嶼,風聲、海浪聲、水鳥叫聲……緊接著,便是熱熱鬧鬧的好漢街,各種鋪子的招牌兩邊排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賀義堂在人群中狂奔,高喊“救命??!殺人了!”原來是因為他娶了日本媳婦而被父親追打。后面引出騎著高頭大馬的警察局長,再引出陳懷海一行六人,身穿大棉襖,頭戴狗皮帽子,背著大包小裹,滿臉滄桑。
驚心動魄的一個開場,4分鐘,年代、地理、人物,一一交代。因為是年代戲,劉江特別注重細節(jié)和質(zhì)感。為了還原高滿堂記憶中的興隆街,他先去大連實地考察,再查閱各種資料圖片,然后包下天津影視城,專門搭出了一條“好漢街”:東北菜館、張記豫菜、貝莎點心店、絲琪美發(fā)店、榮德行瓷器店、益笙瓷器鋪……
“那個時候沒有水泥地,我們就把影視城的街道都鋪上沙子。”劉江說,“我們創(chuàng)作的原則是,掌握時代感,然后塑造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
這人就是陳懷海一行和老酒館的酒客們。陳懷海歷經(jīng)坎坷,帶著5個兄弟到大連,扎根好漢街,開山東酒館,不求名利富貴,只求安穩(wěn)過日子。很快,老酒館便成了各色人等匯聚的舞臺:把辮子藏在圍脖里卑躬屈膝自稱“奴才”的旗人那爺,被幽禁的“末代皇后”婉容,面冷心軟的老警察,磨刀人也是品酒高手的老白,不吃飯菜每天只喝二兩酒的“老二兩”等等,一一登場。亂世之中,大家互相照應,彼此慰藉。也是在這里,陳懷海遇到了地下黨谷三妹,兩人產(chǎn)生感情,老酒館變成了地下黨交通戰(zhàn),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
導演劉江在《老酒館》拍攝現(xiàn)場 。
老酒館迎來送往,劉江用鏡頭將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一一定格。“這些酒客都是小人物,但無一例外都圍繞著‘義字,小至兄弟情誼、江湖道義,大到家國大義、民族興衰。各色人物,在大時代的舞臺粉墨登場,卸下妝來,都是一個大寫的人?!?h3>導戲就像是炒菜
劉江這些年拍的戲,大都是以塑造人物取勝。“戲劇性是一部劇吸引觀眾的制勝法寶。而說到戲劇性,最關鍵的還是抓住人,把人物塑造好,柴米油鹽這些日常小事也可以是驚天動地的?!?/p>
2009年,劉江開始拍《媳婦的美好時代》。不同于以往家庭倫理劇中的爭吵和暗斗,這是一部輕喜劇,講述一對“80后”夫妻的婚姻故事以及當代都市家庭中的婆媳關系。
“這個故事最觸動我的兩點就是溫暖和喜感?!眲⒔f。拍攝之前,他就將這部劇定下“快樂地表現(xiàn)生活”的基調(diào),在選擇演員上也以此而行。調(diào)皮可愛、天真善良的毛豆豆由海清飾演,憨厚、受夾板氣又有點小幽默的余味找來海清的同班同學黃海波。當時兩人都還不是大明星,電視臺嫌陣容不夠強大,劉江沒妥協(xié),堅持不換演員。
2010年這部劇播出后,出乎意料地火,觀眾在論壇里留言聲稱“娶妻就娶毛豆豆”“嫁人就嫁余味”,海清也因此有了“國民媳婦”的稱號。3年后,這部劇被引進到非洲,在當?shù)刈呒t,非洲人民都知道中國有個媳婦叫“Mao doudou”。
《媳婦的美好時代》火了之后,投資方希望劉江能夠趁熱打鐵,繼續(xù)拍“媳婦”類的家庭劇?!叭绻苡泻帽咀?,我也不排斥繼續(xù)拍這一類型。但看到《黎明之前》,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眲⒔f,當時投資方一直勸他放棄,理由是《潛伏》已經(jīng)把諜戰(zhàn)劇拍到極致,難以超越。
劉江堅持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在他看來“《潛伏》和《黎明之前》是一個菜系兩道口味不同的菜”?!独杳髦啊烦晒Φ厮茉炝藘蓚€經(jīng)典人物劉新杰和譚忠恕。兩人一起長大,是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考驗的生死兄弟,后來譚忠恕成了國民黨軍情局的頭子,劉新杰在其手下,實際身份則是中共地下黨。
劉江清楚地記得吳秀波飾演的劉新杰和海清飾演的顧曄佳訣別那場戲。開拍前,吳秀波和海清沒有見面,兩人待在各自的車里,相距很遠互不干擾。真正拍攝時,劉新杰在車里抱著死去的顧曄佳,哭得不能自已。“后來,誰都沒想到秀波突然用力砸鐵砣一樣的方向盤,他的手當時就腫了,是骨裂。”劉江回憶說,這些都是劇本里 寫不出來的,“就像菜譜,永遠都無法描述味道,只有下鍋炒出來才能感知到”。
“演員每一次的大喜大悲都是一種釋放,他因此體味了另外一個人的人生,這是做演員的一種幸福感?!眲⒔诒本╇娪皩W院學了4年表演,雖未演過戲,但懂表演,也懂演員的心態(tài)。
也正因此,他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演合適的角色,從而塑造出鮮活生動的熒幕形象,而那些角色背后的演員,海清、吳秀波、姜武、高圓圓等也都從他的劇中走了出來。
聊起早年經(jīng)歷,劉江自己都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真是太幸運了”。童年時,劉江想成為一名作家,理想是在《少年文藝》上發(fā)表小說,后因總被退稿而屢屢受挫??即髮W前,他曾在劇組當過一陣場記。1988年,他陰差陽錯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那年電影學院只有表演系招生?!暗珜嶋H上我是一個內(nèi)向甚至羞澀的人,老覺得當眾表演這事兒有點‘傻,放不開,所以老是逃課,逃作業(yè)?!眲⒔f。
上圖:海清(右)在《媳婦的美好時代》中飾演天真乖巧的媳婦毛豆豆。下圖:諜戰(zhàn)劇《黎明之前》劇照。
畢業(yè)大戲時,他只在B組里演了一個小角色,幾乎沒有上臺。畢業(yè)后,他一部戲也沒演,而和他同級的蔣雯麗、許晴等都走上熒幕,成為大眾喜愛的演員。當時,恰好東方歌舞團的走穴小分隊缺一個男歌手,他硬著頭皮補上去,跟著去南方小城唱流行歌曲。“但還是那個問題:別人在舞臺上又蹦又跳,跟觀眾熱情互動,我就跟個木頭疙瘩似地在那兒傻唱。唱歌這事兒,沒多久也放棄了?!?/p>
有一段時期,高曉松的《同桌的你》走紅,劉江記起自己的文學夢,打算寫歌詞,但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前途灰暗,處處受挫,他一直悶悶不樂。有一天,他偶然看到電視上正在重播《北京人在紐約》,“感覺那個劇把我的感受全都表達出來了,對生活的理解,內(nèi)心的愛恨情仇,都有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下定決心要當導演?!敝?,他跑到北京的電影書店,把有關電影理論和實踐的所有專業(yè)書籍全部買回來,悶著頭自學,每天看書、記筆記、寫劇本、琢磨攝影技術。
直到2003年,畢業(yè)后的第十年,劉江的機會終于來了。經(jīng)人介紹,他認識了韓三平,那時韓三平已經(jīng)是業(yè)界大佬,投資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劉江便拿著自己的劇本《鐵血青春》去找對方,韓三平對他說:“我只跟兩種人合作,一個是沒拍過戲的,一個是已經(jīng)成名的。沒拍過戲的我就只給你一次機會,拍砸了你就別混了?!?/p>
《鐵血青春》是一部刑偵劇,講述了一起有關“春秋虎符”的文物盜竊案,由姜武、梅婷、潘粵明主演。拍完后投資方很滿意,但時運不濟,正趕上“涉案劇退出黃金檔”的政策出臺,只能在非黃金時段播出,幾乎沒起什么水花。兩年后,他導演了由胡軍、梅婷主演的電視劇《歲月》,改編自當年大紅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在業(yè)內(nèi)也備受期待,卻再次被擱置,一直到5年后才播出……
“我不認為人生有白走的彎路。每一個彎路,它都會讓你有不同的收獲——其實我拍一部戲就像師傅做一個凳子、修一雙鞋,就是做手藝的人,以此謀生,又給自己一點精神食糧,并且能通過這個手藝影響到別人一點點?!眲⒔f,也是因為那些彎路,他才更加珍視每一次執(zhí)導筒的機會,將每一部作品都細細打磨。
如今,大量資本涌入影視行業(yè),隨之而來的是熱門IP功用被放大,流量明星走上風口,劉江依然秉承“沒有好的劇本,一切免談”的原則。他不贊成創(chuàng)作者去迎合受眾,而是應該引領受眾,“也許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吃糠,但我仍要做精面饅頭,多吃幾口,他們就會知道哪個更好吃”。
他講起了拍攝《老酒館》時的一個故事:
有一場夜戲,“老二兩”冒雨到老酒館喝酒,陳掌柜早早備好車準備送他回家,他拒絕。拍這場戲時,考慮到飾演“老二兩”的演員牛犇已經(jīng)84歲了,劉江怕老爺子凍著,就想著讓他穿上襪子演。但等到拍攝時,老爺子執(zhí)拗地按原劇本描述的來,最終光腳穿鞋,蹚著水在雨里行走,消失在夜色中。
站在監(jiān)視器后面的劉江看著這一幕,淚流滿面?!袄先思矣米约旱男袆痈嬖V我們什么是規(guī)矩,什么是手藝,也告訴我們怎么去做人,怎么當演員。這才是真正有營養(yǎng)的東西,我要做的就是這樣的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