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霞
【摘要】合理有效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的教學和語法結構的梳理,能夠激活語言學習過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級思維,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導圖;詞匯學習;語法梳理
高中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首要培養(yǎng)能力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目前許多學生的英語知識還是零散的、孤立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能輔助教師改進教學;作為一種思維策略,提供了可視化的思維支架,便于學生尋找單詞之間、語法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一、運用思維導圖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高中英語以單元詞匯及句法為基礎,使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這不僅需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記憶大量的詞匯及用法,還需要學生能將所學詞匯進行適當?shù)臍w納和整合,使得零散的詞匯系統(tǒng)化,而不是機械地、毫無聯(lián)系地死記硬背。思維導圖也具有發(fā)散性的特征,所以能夠激活語言學習過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級思維模式,有利于詞匯教學的開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獲得愉悅的認知體驗。
1.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單元主題與核心詞匯 。在進行模塊學習時,筆者以單元為主題通過思維導圖來實現(xiàn)單元詞匯的學習和探究。學生以單元為主題而設計詞匯思維導圖。例如,圍繞必修一第一單元“Friendship”這一主題,學生列出了單元的核心短語和詞匯,以及與友誼相關的一些諺語和佳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了一個以單元為主題的詞匯學習網(wǎng)絡。從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中可以看出:雖然導圖內容不盡相同,但思路都很明確,突出了本單元的重點知識結構,也體現(xiàn)了學生對單元詞匯的掌握程度上的差異性。那么,如果想了解某些重點詞匯的詳細內容則要以單詞為主題進行學習和探究。以look一詞為例,通過思維導圖詳細地列出look作為名詞、動詞(實意動詞、系動詞)等用法及與之搭配的一些高頻短語,如look forward to, look out, look out for; look through, look back on等。學生制作出了許多以單元核心詞匯為主題的思維導圖。學生在制作這些導圖的時候,也是梳理自己對于這些詞匯的掌握情況的一個必要的、有效的過程。
2.利用思維導圖學習詞根、詞綴。詞綴法被譽為是“學習英語詞匯的最短最佳的途徑”。結合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開展英語詞根和詞綴的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思維導圖可以突出教學重點,有效助記詞匯,提高學習效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總結出一些比較常用的后綴。最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同學能很細心地將后綴進行了分類:名詞后綴、動詞后綴、形容詞后綴、副詞后綴,這說明了同學們不僅僅學習很認真,有方法,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歸納和總結的能力,也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的最好體現(xiàn)。
二、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語法知識網(wǎng)絡
許多學生對于零星分布于各章節(jié)間的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特別是不能夠形成知識網(wǎng)絡,更不能夠比較深刻的了解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而利用思維導圖的相關軟件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有效地擴大了課堂容量,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幫助學生構建語法知識的網(wǎng)絡。例如在虛擬語氣這一語法項目的教學中,筆者采用的這張思維導圖,把看似枯燥的語法知識用不同顏色的線條進行規(guī)劃和整理,使得該語法項目結構層次分明,思維邏輯清晰,賦予了語法知識以靈動性,容易理解,便于記憶。學生們在認真復習總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所制作的有關虛擬語氣、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非謂語動詞等語法項目的思維導圖,都很有創(chuàng)意,也很能反映出對這些語法項目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上的差異性,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及時進行效果反饋和后續(xù)指導。
三、總結
實踐表明,利用思維導圖梳理重點詞匯和語法結構,指導學生制作自己的思維導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成就感??梢哉f,思維導圖不僅僅是教學詞匯和語法的手段,它更是學生自主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思維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張玉果.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英語教師,2018,v.18(11):132-134.
[2]呂愛民.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復習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2018(10):101-101.
[3]姚秋霞.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