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莞
摘要:我國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中,北京電影業(yè)始終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20世紀初期的北京更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等因素,使得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這里呈現(xiàn)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模式。而天橋作為“老北京”的象征,是北京平民社會的典型區(qū)域,因此,研究北京電影市場發(fā)展自然不可避開對這一階層及其相應市場的調(diào)查,通過對天橋電影業(yè)發(fā)展的研究,旨在一探1930至1948年間北京電影市場在中下層階級中的發(fā)展狀況。
關鍵詞:天橋電影? ?受眾定位? ?放映模式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6-0170-02
在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居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便是“逛天橋”。天橋位于北京城南部,前門以南,永定門以北,東面是天壇,西面是先農(nóng)壇?!疤鞓蚝孟癖本┑拈w樓,凡是當下不需要的,都可以隨手扔到里面,不過,它也并不只是簡單被動的接受外化之物,以便讓城市維系其他地區(qū)的秩序。”[1]天橋就像北京城里一處并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垃圾場”,消化吸收著這座城市扔棄的廢舊物,再轉化為新的物質發(fā)揮新的價值,它正是用這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在莊嚴肅穆的帝京保持著旺盛的活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
一、“貧民窟里的‘紅白藍”——根植于市井文化的天橋電影院
電影進入北京,最早始于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后外國人來北京拍攝紀錄片。1907年,北京東長安街路北開辦了由外商經(jīng)營的北京第一家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隨后,前門大柵欄的大亨軒改名為大觀樓,也開始放映電影,每晚座常滿。[2]當時電影院所放映的影片,大多為滑稽笑片,而又以法國百代公司的影片居于首位。電影的票價也是根據(jù)電影場所的設備條件及影片好壞或上映的次序而定。
根據(jù)《北京電影業(yè)史跡》中列出的“北京最早電影戲資(票價)與售票辦法”可推出,北京早期電影院中即便是三等票價平均也可達到大洋兩毛,然而根據(jù)陶孟和在1930年做的北京社會各階層家庭經(jīng)濟狀況分布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低收入(不包括赤貧)與中等收入的家庭約占全市人口的75%[3],下等的中產(chǎn)階級和赤貧人口更是占據(jù)全市人口超過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見,中低端消費水平占據(jù)當時北京的主要消費等級,貧困人口依然是北京人口分布的主要階層,顯然,這個城市里的貧民是無法像中產(chǎn)階級以上的居民一樣享受到北京新消費結構帶來的變化和解放的,也就更難以將娛樂休閑的花費用于票價并不低廉的電影中去。
但天橋地區(qū)電影院的出現(xiàn),以其低廉的價格極大地滿足了當?shù)氐褪杖肴巳旱挠^影需求,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天橋的電影院在民間盛行,一度刮起全民觀影的風潮。
最早真正意義上出現(xiàn)在天橋的電影院是由一個叫錢振彪的人創(chuàng)辦的,其后改名錢炳南,原是城南游樂園電影場的放映員。1936年初,西單老商場失火后,錢振彪與其弟振慶、振華、振興在老天橋先農(nóng)市場三角地開了大席棚天橋電影,此后天橋電影又遷至天橋南來順飯館隔壁的幾間房內(nèi),改稱天橋電影院。[4]
促使天橋電影院能夠在天橋獲得一席之地的原因除了錢振彪兄弟的實業(yè)家精神,更在于天橋電影院獨特的放映模式?!八猩嫌车膰a(chǎn)故事片,都是在“街北”大影院如大觀樓、同樂、光明等演了很長時間后,才輪到天橋的影院放映,影片到了天橋電影院,一演就是幾個月不換?!盵5]這恰恰印證了前文所說:天橋地區(qū)作為城市回收機制的功能性定位。其他影院下線的影片資源在這里以低廉的價格再次獲得放映,即充分發(fā)揮了影片資源價值最大化,同時也是作為天橋市場多元化的補充。這里的環(huán)境和影片質量雖遠不及其他地區(qū)影院規(guī)模,但對于選擇來天橋觀影的百姓而言,“如此電影院,倒也可以常予《才子佳人》以相偎依,情話綿綿,心靈交流的機會?!盵6]在天橋消費,雖難以得到質量上的滿足,但這里卻能夠帶給同樣身處這個城市卻鮮被關注的群體一個心靈上被滿足的舒適感。貧窮的百姓在這里一樣可以獲得暫時的消費平等與權力,天橋電影院以其低廉的價格和高靈活性、簡便易操作的放映程序獲得了與其他中高端電影院同樣的觀片資源和休閑體驗,以此來提供給這些社會底層百姓同樣自由、舒暢的娛樂的權力。在當時這個恢弘帝都統(tǒng)治下的小小“貧民窟”中,竟為世人提供了一個主流經(jīng)濟和社會秩序操控下的另外一種可能,也為天橋電影院能夠在此誕生并大受歡迎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原因。
二、泡沫下的幻影——受眾錯位的天橋電影市場
自從“天橋電影院”出現(xiàn)后,天橋又于1940年12月開設了天橋吉祥園電影院,但由于業(yè)務不振,幾個月后宣告倒閉。此后又先后出現(xiàn)了“新民”、“中樂”、“天樂”三家電影院和一家僅有電影屋子大小規(guī)模的“上海電影院”。一時間,天橋小電影院在天橋盛行,其所獲得的利潤不亞于北京的中型電影院。
但天橋地區(qū)條件的局限性依然無法避免諸多影院在此破產(chǎn)的厄運,分析天橋地區(qū)電影院由興到衰的原因,除了設備老舊、條件太差等客觀條件外,我們還可以從天橋最早出現(xiàn)電影院的新世界游樂園和城南游樂園的發(fā)展歷程中找到原因。
新世界游樂園建于1913年,地處華嚴路和萬明路交叉口,為五層洋樓,二、三樓分別是戲園子和電影院,門口售票,票價為30大枚銅板,購票后樓內(nèi)游戲可以隨便玩。[7]
1917年,一位名叫彭秀康的商人在天壇北邊租了一大片空地,建造了城南游樂園。戲園、影院和舞廳設在北面,游藝園從早8時至午夜開放。成人票價為十個銅板,兒童減半。購票入園后,游客可以不限時間場次的游玩。[8]
然而,盡管兩家游樂園一開始都獲得了極大的歡迎,但都沒有能夠堅持下去,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受眾的定位錯位。當時北京去天橋的人們大多并不熟悉機械裝備,在董玥教授的《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一書中》就曾用數(shù)據(jù)佐證了這一事實:“在一份1930年的工會調(diào)查中列出的工廠只有一家電力公司、一家火柴廠、一家供水公司,以及一家剛剛增設的印刷廠……雖然這座城市擁有百萬人口,受雇于現(xiàn)代工業(yè)的人卻寥寥無幾。”第二點失敗的原因在于這兩家游樂場的受眾有限的消費能力,前文已提到,天橋的受眾大部分為城市的貧民,對他們而言,與其花高昂的門票進行休閑娛樂消費,不如選擇在場外看上一場免費的雜耍表演,同樣也能起到放松的效果。加之底層貧苦人民大多從事的是體力勞動,固定的工作與休閑時間對于他們而言幾乎是一種奢望,所以去游樂園放松的頻率更少之又少。因此,天橋這兩大游樂場的失敗究其根本,是沒有結合北京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同理反觀天橋的電影行業(yè)同樣如此,“天橋的商貿(mào)是和表演結合在一起的,在買賣交易的同時,就有消遣娛樂。在這里,那種專門在固定上班時間之外排解工作疲倦的娛樂休閑卻沒有什么市場?!盵9]作為固定時間段播放影片、花錢投入一段時間、長時間里沒有新的電影片源的天橋諸多電影院而言,同樣存在巨大的問題。
三、結語
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人們對天橋的興趣開始重新燃起,但董玥教授依舊持較為消極的態(tài)度,他認為“就算今天的北京能夠重建天橋文化的商業(yè)一面……這里的活力和動態(tài)也都不可能再復原以往……回收再生,作為老天橋的本質,已經(jīng)永遠地消失了?!盵10]但也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抱有樂觀的看法,“當歷史跨入21世紀的時候 ,一個繼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天橋,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11]不論未來天橋將何以發(fā)展,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從它別具一格的空間結構、發(fā)展歷程以及市場模式中窺探到它在20世紀初對于北京城中下層小市民娛樂消費方式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而天橋在北京這座帝王之城的發(fā)展變遷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將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參考文獻:
[1][7][8][9][10]董玥.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
[2]李自典.民國時期的北京電影[J].北京檔案,2014,(04).
[3]陶孟和.北平生活費之分析[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4]田靜清.北京電影業(yè)史跡(1900-1949)[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5]崔金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在天橋看戲看電影[J].北京檔案,2010,(09).
[6]首都電影院 國泰乃友邦根據(jù)地 中央為國產(chǎn)本營[N].新京報,1939-03-07.
[11]黃宗漢.老北京天橋的平民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