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英語四六級對很多高校學生而言都是一項必考的項目,但隨著教育部門對英語四六級的改革,使得英語聽力和口語在四六級的比重增大,有專家預測,這種增大的趨勢還會持續(xù)。本文從高校英語教學分析入手,主要討論在跨文化交際的這一客觀問題存在的情況下,高校英語教學的現(xiàn)有狀態(tài),并對這種狀態(tài)進行分析以及對高校英語口語的教學提出良好的建議。
【關(guān)鍵詞】跨文化交際;高校英語口語;教學分析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統(tǒng)一化,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外國的友人進行溝通,英語的口語的實用性越來越大。但英語的口語教學并不同于英語的筆試的教學,英語筆試的教學幾乎從中小學就開始,大多數(shù)教學方式都是將英語轉(zhuǎn)化為中文,讓學生去記住中文與英文之間符號關(guān)系,在看見英語之后學生很自然的英語翻譯為中文,用中文的思考方式去學習英語。但對于口語而言這卻是很不適用的一種方法,這也是跨文化交際在英語口語的。教學與學習中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
一、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存狀態(tài)及狀態(tài)分析
1.學生慣有學習英語的方法的對英語口語教學阻礙。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大多都是經(jīng)過長達近十年的英語應(yīng)試教育,是通過大量的訓練題目,是以通過高考目的的英語教育,所以英漢互譯的學習方式必然是學生浸淫最久的一種英語學習方法。在初高中緊張的學習氛圍下,也很少有學生會去或者會有時間去了解英語這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背景。
2.面對中西文化差異學生的接受程度對英語口語教學的的影響。教育部對于英語學習強制的必須性,的確使得高校學生擁有一定的英語的基礎(chǔ)。但就像上文所言,那更多的是對于英語符號的學習。若讓高校學生足夠自由的狀態(tài)是學習英語,那么有一個問題,那么他們究竟愿不愿去接受,使用這種英語背后的文化呢?中國自古以來的含蓄美與謙虛和西方社會的開放與直接似乎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在西方人眼中,如果有人夸你好看,坦然回應(yīng),大方承認就是一種禮貌;而在東方,人們更多是一種委婉的推脫,但內(nèi)心上還是享受這種贊美,這只是其中的一例子,這種表達上的差異幾乎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語言背后的文化,可以向?qū)W生去解釋外國友人的英語為什么要怎樣表達,但是學生不一定去接受,不一定去理解,不一定去感同身受。這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去選擇。
3.大多數(shù)高校沒有條件去創(chuàng)造一個練習口語的氛圍??谡Z教學最注重的不是一個輸入過程,所以這里所謂的教學,并不只是一個教,更包括后續(xù)的收入過程和輸出過程。其中的收入過程就是英語口語背后文化的理解過程,這個過程會很大程度的篩選了英語口語學習的學習者。但高校英語口語的教學的主導過程還是語言的一個輸出過程,任何一門語言的輸出都是少不了語言的交流。但什么樣的交流是對英語口語的的表達是有用的呢?將漢語翻譯成英語的式的口語表達就是效率很低,沒有規(guī)律,不持續(xù)的口語練習就是無用的。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練習對象的問題,沒有原生的口語輸出,聯(lián)系的人就不知道自己的標準是什么,自己的英語口語有沒有進步,當然這里的進步并不單單指口語的發(fā)音,如果自己的英語口語不夠好,我們究竟要在哪里改正了。原生口語輸出的的來源成了一個巨大問題,很多高校僅僅局限于的外教教學以及與留學生活動的交流。
二、對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存狀態(tài)的改善及建議
1.創(chuàng)辦英語口語每天持續(xù)簽到的活動。英語的口語的輸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很多的高校學生并不是沒有練習口語,或者不想練習口語,只是他們沒有合適、正確、有效的方法去練習。有一大部分人敗于堅持不夠長久,還有一部分的人無法去達到他們心目中的預期。兩者其實都是缺乏英語口語練習的一種氛圍 ,這種氛圍并不是說所有人都如高中早自習讀書一樣,所有人都讀書,所有人都讀英語了就叫作氛圍,這種氛圍是每個人都最大程度向原生英語的狀態(tài)去發(fā)展和靠攏,在說英語時就應(yīng)該努力去扮演一個說英語的角色。這種建設(shè)由學生的自發(fā)實在是堅持得不能太久,而且有效的一個英語口語團體還需要大量原生英語活力的輸出,這需要每個高校持續(xù)性的建設(shè)。
2.加強對中西方文化關(guān)系的教育。在跨文化交際交際中,語言作為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無論是外國友人來到我們國家,還是我們的同胞去到海外,我們都是懷著一種學習態(tài)度,帶著包容的心懷去見證這個世界上的另一種美好。在人類不斷的進步的過程中,文化就像是一種有生命的圖騰,這并不是任何一種語言能夠簡單概括的。這些與我們國家截然不同的文化風俗,似乎只要我們接受西方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就必然受到?jīng)_擊,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只是了解與尊重,只有不斷的發(fā)現(xiàn),不斷尋找,才能獲得真實。這也并不是文化沖擊過程,是了解跟從內(nèi)心的選擇。
三、結(jié)束語
教育部對高校英語口語的要求已經(jīng)日趨強制性,這其實也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性結(jié)果。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不是英語符號,而是英語本身。我們也并不是讓學生強制去學習,去接受外來文化,只是要擁有辯別是非的能力,要擁有一個完善的事非觀,就必須要足夠去了解。
參考文獻:
[1]倪文秀.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英語教學方法比較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4).
[2]李娟.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海外英語,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