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澍
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學部臨床藥學室,江蘇南京 210028
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較為常見,是一種臨床疾病,其主要是因為多種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的,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等[1],病情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還會導致患者生命安全遭受到威脅,有關臨床資料顯示,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多數為中老年患者,其自身痰液黏稠不容易被咳出,從而導致氣道出現阻塞現象,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還會縮短患者的生存期限,對患者產生不小的影響,故選擇較好的藥物進行治療尤其重要,而臨床也在不斷的探索較好的藥物治療手段,以期能夠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穩(wěn)定,提升治療效果。本文針對45 例中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給予不同手段進行治療,比較差異性,現報道如下。
選 擇2015 年4 月20 日~2018 年4 月25 日我院就診的45 例中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探究對象,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模式進行分組,分別22、23 例。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實驗倫理學原則,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兩組均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經臨床綜合檢查,證實為下呼吸道感染;(2)無本次研究藥物過敏史;(3)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不配合研究者;(2)臨床資料不全者;(3)存在肺結核、支原體感染者;(4)溝通障礙者。對照組男/女之比=13:10,平均年齡(59.9±3.3)歲;觀察組男13 例,女9 例,平均年齡(60.5±3.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頭孢地嗪治療:選擇0.5 ~1g 頭孢地嗪(大熊制藥株式會社,H20110544)進行靜脈注射,1 次/6h;觀察組使用頭孢地嗪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選擇頭孢地嗪進行靜脈注射,劑量:0.5 ~ 1g;1次/6h;之后選擇氨溴索治療,即將30mg 氨溴索(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J20080083)與生理鹽水進行混合,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治療,每天2 次;兩組均治療5d。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效果:以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作為評估指標,其中,臨床控制表示在用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2](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已經消失;顯效表示患者臨床癥狀(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明顯減少;有效表示患者臨床癥狀(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逐漸改善;無效表示臨床癥狀(咳痰、氣促、肺部啰音消失)加重或病情無改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以咳痰、氣促、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作為評估指標。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胃腸道反應、皮疹作為評估指標。
采用SPSS21.0 軟件包進行與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效果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咳痰、氣促、肺部啰音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2 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4 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下呼吸道感染導致痰液的不斷增加、引流不暢都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是出現窒息死亡的結果[3],嚴重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降低,縮短患者的生存期限,因此需要選擇較佳的手段進行治療,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
頭孢地嗪是常規(guī)藥物,其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4],由于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老年患者群體較多,其免疫功能會逐漸降低,同時自身的基礎性疾病也較多,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單獨使用頭孢地嗪進行治療,并不能夠有效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會使得患者的疾病情況逐漸發(fā)展為中重度感染,病死率較高[5],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縮短患者生存期限。故臨床逐漸選擇其他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以期能夠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氨溴索中具有一定的活性成分[6],其能夠有效增加呼吸道的分泌情況,還能夠減少黏液的滯留[7],進一步促進患者自身呼吸系統(tǒng)的防御以及清潔的作用,使得咳痰能夠變得更加的容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通氣效果。另外,氨溴索作為呼吸道潤滑祛痰藥,其也是溴己新的代謝產物,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促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形成情況,還能夠調節(jié)漿液性與黏液性物質的分泌情況,還能夠增加中性黏液多糖分泌[8],調節(jié)患者的代謝現狀,使得其呼吸道黏液理化逐漸發(fā)生改變現象,化解痰液以及分泌物,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換氣功能[9]。與頭孢地嗪進行聯(lián)合治療,能夠有效保持肺泡以及氣管的通暢性,能夠有效減少炎癥遞質的釋放效果[10],進而逐漸減輕肺組織的炎性反應。
部分資料也曾經顯示[11],氨溴索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鹽酸氨溴索,其能夠有效調節(jié)漿液以及黏液的分泌情況,還能夠有效促進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進一步加快纖毛的擺動效果,增加黏液運輸系統(tǒng)的清除能力[12],使得痰液能夠獲得較好的排出現象,進而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氨溴索治療還可保持患者黏液的適當流動性,恢復支氣管上皮細胞的活性[13],從而改善患者氣道分泌物的物理狀態(tài)以及支氣管黏膜的分泌活動,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以及抗炎的作用[14],最終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咳痰緩解時間(4.21±0.54)d、氣促緩解時間(4.02±1.11)d、肺部啰音緩解時間(4.44±1.08)d,短于對照組,P <0.05,說明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縮短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為后續(xù)治療以及干預奠定相應的基礎性,提升治療效果[1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選擇藥物治療過程中,并不會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安全有效,可為后續(xù)治療奠定基礎,提升治療價值。故,針對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選擇頭孢地嗪聯(lián)合氨溴索進行治療,可達到較佳的治愈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控制例數,縮短患者的咳痰時間、氣促時間、肺部啰音緩解時間,進而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漸穩(wěn)定,在治療過程中也安全有效,治療價值較高。
總而言之,針對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選擇頭孢地嗪聯(lián)合氨溴索進行治療,效果較佳,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