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芳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意義,針對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提出了幾條途徑,希望能夠幫助相關幼教工作者提高認識,加強種植活動中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引導,進而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
關鍵詞:幼兒教育; 種植活動; 合作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088-001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的比重逐漸增加,幼兒的培養(yǎng)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幼兒園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中,種植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觀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下面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細致的研究。
一、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意義
當前,城市化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一定水平,大部分城市的孩童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之又少。在幼兒教育階段,除了閱讀、游戲,對于大自然的了解及相關知識的初步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1]。當今的幼兒群體對周遭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除了電子產(chǎn)品的吸引力,大自然也能有效吸引其目光,且幼兒熱衷于動手實踐,相關教師應認識到大自然對于幼兒的啟蒙作用,利用自然提升其綜合素質(zhì)的培育效果。在多種類型的幼兒活動中,種植活動具有其他活動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既能使學生接觸真實的自然風光,也能實際參與到糧食等作物的種植中,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然知識,在游戲中解放天分,提升動手能力,還能獲得情感上的陶冶,增強對人與自然的了解,進而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由此可見,種植活動對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還存在忽視孩子綜合能力、單純注重學習的問題,其重視的焦點在于幼兒會彈琴、會跳舞等方面,忽視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缺乏對自然力量的關注。通過幼兒園組織的種植活動,幼兒可以利用實踐時間接觸真正的大自然,見識真正生長著的蔬菜瓜果、大豆小麥,還能在勞動中加強幼兒間的溝通,通過勞動協(xié)作收獲合作能力,意識到自身與組織的關聯(lián)性,發(fā)掘自身價值。
二、幼兒園種植活動中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途徑
(一)活用好奇心理,加強合作意識
在幼兒教育階段,由于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集體活動中容易走神,但同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其加強合作意識。例如在進行戶外種植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如觀察韭菜生長,教師可以講述農(nóng)民伯伯采摘韭菜的方法:農(nóng)民會將韭菜一茬茬的剪短,幾天就可以再長出新的葉子。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于“再生”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自我選擇,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韭菜種植活動,并挑選了幾株帶回幼兒園,觀察植物生長狀態(tài),成熟后“剪短”并通過小組觀察,記錄其生長周期,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小組合作狀態(tài)。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種植活動前讓幼兒品嘗相應的食品,如玉米、土豆、紅薯等。教師可以用適當?shù)恼Z言如“小朋友們現(xiàn)在吃到的都是可以自己種出來的,有沒有人想跟老師一起體驗一下種土豆、玉米呢?”由于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會非常愿意配合教師,積極參與到種植中去。在活動的實際開展中,教師可以加強引導,提高其對于合作的認識。這樣做能夠?qū)⒂變旱暮闷嫘睦碛糜诤献饕庾R的開發(fā),使其認識到合作的樂趣,加強合作意識。
(二)活用活動形式,提高合作興趣
幼兒園能夠聚集不同年齡的幼兒,在此年齡階段的幼兒大多對“交朋友”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種植活動的活動形式,帶領幼兒走出課堂,深入大自然,為其提供在自然中結交新朋友的機會[2]。同時,幼兒間可以通過合作完成種植任務,共同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對于合作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種植玉米時,可以讓幼兒自由組成3-5人的小組,引導幼兒分工,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等都要進行分工。在小組內(nèi),幼兒自主安排幼兒共同挖坑,分配兩人做放種子及填土的工作,另三人合作澆水。這樣能夠大大調(diào)動幼兒的合作熱情,在活動中增加友誼。在玉米的種植中,教師還應注重自身引導作用,向幼兒進行演示及注意事項的講解,如種子在三四粒左右即可、深度要與壟溝平齊、填土后要用手壓實、澆水要使種子周圍土壤濕透,適當即可。在種植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既能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豐富其知識,也能使其意識到勞動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確保其能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在種植活動中可以將植物比作“人”,對于植物的種植也是一種“交朋友”,引導學生保護自然、愛護植物,促進其良好品德的形成。這樣既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增強合作興趣,也能從合作中感知到大自然的魅力。
(三)開展合作模式,增強互助精神
在種植活動中,還能夠幫助幼兒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精神。例如在小班、中班及大班的幼兒共同開展戶外種植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大班幼兒幫助小班幼兒,如幫助小班提水、挖坑等。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小班幼兒幫助大班幼兒澆水、填土,通過互助加深活動意義,使每個幼兒都能通過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勞動中感受互助的快樂,從而增強其互助精神。在以往的種植活動中,通過鼓勵互相協(xié)作的方法,能夠大大提高幼兒園內(nèi)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大部分幼兒都能在其他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另外,在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中,通過任務設定的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小農(nóng)場中劃定區(qū)域,并對各個班級進行任務設定,使幼兒能齊心協(xié)力的完成任務,自覺投入種植,加強合作,提升種植效率;也可以對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進行表揚,如評選“種植小能手”等,使其感受到勞動的價值,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幫助家長做家務,實現(xiàn)自身價值,奠定未來積極從事行業(yè)工作的基礎,有助于幼兒的長遠發(fā)展。
綜上所述,合作意識在幼兒的培養(yǎng)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幼教工作者可以活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加強其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依托種植活動的形式,提高其合作興趣;也可以開展合作模式,引導幼兒加強協(xié)作,增強其互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幼兒對合作的認識,提高其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瓊.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J]學周刊,2019(09):165
[2]吳春.以種植活動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中的“會合作”[J]華夏教師,2018(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