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語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詞匯的擴展,詞匯量過低難以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队⒄Z課程標準》對詞匯目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除了要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還要理解和領悟詞匯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更要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
【關鍵詞】思維互補;相互激發(fā);敞開思路
【作者簡介】王惠萍,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駱駝中學。
傳統(tǒng)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語言知識為主,學生未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過程,而英語詞匯教學更是處于教師唱獨角戲的狀態(tài)。因此,在詞匯教學方面,教師需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在交際理論和人性化管理的影響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重視。在交際性語言教學的時代,交互事實上是交際的核心,也是交際的涵義所在。我們常常發(fā)出信息,接收信息,把它們運用在情境中對它們加以解釋,并進行意義的協商,從而來達到一定的表達目的,為什么交互在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這么重要?那是因為,通過交互這種形式,學生可以在聽、讀真實的語言材料,或者在討論問題,講故事,進行合作解決問題的任務或對話日志中聽、讀同伴輸出的過程中,擴大語言庫存。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重視師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協調活動的教學方法,它是以社會交互論、人本主義及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學習是一個認知交互的過程,并強調個體與所知覺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交互式教學為學習者提供認識、體驗、實踐目的語的機會、環(huán)境和條件,學習者通過運用目的語進行交流、溝通和交際來鞏固知識,促進交互各方的語言運用能力。
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注重詞匯的記憶,隨著英語內容的深化,詞匯量的增加,學生越來越感到詞匯的記憶已成為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為讓詞匯的學習不成為學生眼中的負擔和障礙,教師們需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讓學生愛上積累詞匯并運用詞匯,達到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而交互式教學理論為新的詞匯教學模式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該理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交互式語言教學法可以改變學習的枯燥與無趣,并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結果。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交互式詞匯教學,對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既要注意傳授語言的形式和功能,又要注重通過交互活動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環(huán)境下習得語言,激發(fā)他們對語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英語的詞匯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對所有詞匯均衡用力,主次不分明。將所有詞匯同等對待,不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聽說讀寫都會,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連最基本的詞匯也掌握不了,看文章時認不出一些似曾相識的詞匯會產生焦慮心理,以至于看到單詞就害怕,極大降低了學習效果。2.孤立講解詞義,缺少充足的語境創(chuàng)設。在實際教學中,為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教授單詞,讓學生去聽寫,記住意思,脫離語境,會使學生厭煩背這些毫無關聯的符號,增加抵觸心理。3.只重詞匯字面意思,不注重文化內涵。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若只講解單詞的拼寫、詞性和搭配等,而對相關的文化背景只字不提,無法開拓學生的眼界,更無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教師在處理教材的詞匯時,不能僅局限于教授詞匯的字面意思和一些固定搭配,從詞匯這一環(huán)節(jié)起教師就要注意適時將西方文化知識融人詞匯教學,引導他們樹立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提高學習者英文素養(yǎng)和其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最終達成有效流暢的交流。由于目前中學沒有開設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專門課程,所以我們要將教材中那些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的典型實例挖掘出來,結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來進行語言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還應將詞匯結合生活實際,貼合學生所知的生活實際,不能架空于現實。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時刻關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并為其提供指導和反饋;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不斷與教師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匯報自己的成果,獲得教師的反饋,提出疑難問題等。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主要體現在課堂之上。
閱讀篇章也為單詞的教授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閱讀和詞匯是兩個互相依存的個體,教師要給學生灌輸結合閱讀進行詞匯學習的思想,讓學生既注重文章的整體閱讀,又盡可能地注意詞匯的積累。通過課堂的實際練習,讓學生養(yǎng)成做閱讀積累詞匯的習慣。在閱讀中把那些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和對理解全文內容關鍵的詞劃出來,通過上下文猜測或查字典,找出其含義,然后再閱讀文章進行理解鞏固。反復記憶鞏固每篇所有碰到的新的關鍵詞匯,逐步培養(yǎng)一種對詞匯的敏感意識。那么學生能享受遇到已見過的新詞的喜悅,從而增加了學習的動力。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通過頭腦風暴模式訓練詞匯記憶效率。教師給出相關的主題詞匯,讓學生積極思考與主題詞匯相關的內容,同學之間思維互補、相互激發(fā)、敞開思路,在自由愉快的氣氛中暢所欲言,使各種想法相互碰撞。
隨著學生詞匯量的逐步擴大,語法知識的逐漸加深,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鏈環(huán)式教學,對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很有幫助。這樣學生一下子就可以學到單詞的全貌,梳理了知識網絡,較快擴大了視野。
結束語:英語的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依托于詞匯這個基礎,基礎扎實牢固,才能形成強大的語言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詞匯教學原則,合理地對教材進行處理,多采用生動、活波、形象、直觀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從而較好地使學生克服記憶單詞的困難,為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打下堅實基礎。